叢 芳,張成帥,胡平平
(1.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科,山東 濟南 250000;2.東營市勝利油田中心醫院,山東 東營 257000)
兒童重癥腦炎屬于臨床多發危急重癥,可引發高熱、頭痛、驚厥等癥狀,還可能導致出現意識、吞咽、肢體等功能障礙,影響患兒正常生長發育[1]。多數患兒年齡小,自制力差,受病痛折磨,承受較大身心痛苦;部分家屬過度擔心患兒,質疑醫療、護理操作,均可影響依從性及康復效果。故需加強此類患兒早期心理及康復護理,以改善依從性,促進康復。但常規護理偏重診療操作,護理措施隨意性、經驗性較大,應用受限。本次研究在31例兒童重癥腦炎患兒中應用心理疏導和早期康復護理,獲得預期效果,報道如下:
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密集抽樣法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62例兒童重癥腦炎患兒。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兒科重癥疾病診斷與治療》[2]中診斷標準;②經頭顱CT、MRI等檢查確診;③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先天性肢體功能障礙或語言功能障礙;②存在其他影響神經行為疾病,如遺傳代謝性疾病、腦損傷等;③干預期間死亡。隨機信封法分組:研究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齡1-8(4.89±1.68)歲;病毒性腦炎21例,支原體腦炎10例。對照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齡1-8(4.85±1.64)歲;病毒性腦炎22例,支原體腦炎9例。兩組臨床資料保持同質性(P>0.05)。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密切觀察病情、經口頭或發放紙質材料方式向家屬宣教、完善基礎護理等。研究組則在此基礎上加用心理疏導和早期康復護理,內容包括:
1.2.1 心理疏導
①強化護患交流: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護患溝通技巧,提升交流溝通能力;針對年齡較小患兒,經由微笑、撫觸、游戲等方式與之親近,注重情感交流;針對較年長患兒,以兒童化語言與之溝通,注意語速緩慢,吐字清晰,態度親切,語言通俗易懂,必要時溫柔重復,引導患兒表達內心感受,耐心安撫,提升其信任感。②音樂療法:家屬協助下收集患兒喜愛的音樂,包括兒歌、胎教音樂、爸媽唱的歌等,每日定時在病房內播放音樂,音量在45分貝以內,20min/次,3次/d,規律刺激患兒。③家屬心理疏導:理解家屬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耐心安撫;經面對面指導、思維導圖、視頻等形式進行健康教育,耐心解疑答惑,消除顧慮;鼓勵家屬學會自我情緒調節,避免在患兒面前表露消極情緒,以積極情緒引導患兒。
1.2.2 早期康復護理
①語言:根據患兒年齡、病情等制定不同語言功能康復訓練。比如年齡較小者自單音節開始訓練;5歲以上者可按照患兒興趣制訂訓練內容,如講故事、合唱、玩游戲等,以刺激主動開口說話,使語言功能逐步恢復。②智力訓練:根據患兒年齡及對陌生環境理解、接受能力制定訓練方案,循序漸進進行。③吞咽訓練:針對伴吞咽障礙者,行咽部冷刺激干預,以刺激吞咽,并強化唇、舌、頜等面部肌肉訓練。④四肢關節:協助患兒肢體保持功能位,按照患兒實際情況制定四肢關節康復計劃,由健側到患側,循序漸進;肌張力增高者注重局部肌肉按摩、拮抗肌放松訓練,而肌張力低下者注重揉捏、按摩及關節運動訓練;期間輔以上下肢按摩,如揉百會、推三關、拿風池等,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功能恢復。
①以自制問卷調查兩組患兒依從性,主要由醫護人員評估,最高100分。標準:不依從(0-68分)、部分依從(>68-90分)、完全依從(>90-100分)。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住院時間及家屬滿意度。其中,家屬滿意度以自制問卷調查,最高100分。得分越高則滿意度越好。
數據以SPSS20.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用x2檢驗對比。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檢驗對比。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研究組依從率(9 6.77%)高于對照組(74.19%)(P<0.05)。見表1.

表1 兩組依從性對比(n)
研究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時間、家屬滿意度對比(±s)

表2 兩組住院時間、家屬滿意度對比(±s)
組別 住院時間(d) 家屬滿意度(分)研究組 13.63±2.85 95.38±3.60對照組 21.68±2.41 89.74±4.02 t 12.009 5.819 P 0.000 0.000
兒童重癥腦炎具有發病急、進展快、致殘率高等特點,若不及時干預,極易引發較多后遺癥,如意識、神經功能、肢體障礙等,且治愈難度較大,預后較差[3]。而且,多數患兒自制力、自我約束力較低,發病后承受較大身心痛苦,加上恐懼陌生環境、醫療操作等,均可能導致出現哭鬧、掙扎等現象,康復干預依從性低[4]。部分家屬過度擔心患兒,醫療護理中稍有不慎,可引發不滿,甚至增加醫療糾紛發生風險。因此,就重癥腦炎患兒來說,需在護理中強化心理、康復等干預。
本次研究在研究組中應用心理疏導和早期康復護理。其中,心理疏導重視按照患兒年齡、認知等選擇恰當方式進行護患交流,以提升患兒信任感,并強化家屬心理疏導?,F代醫學認為,腦可塑性較強,腦細胞受損后,正常腦細胞、未壞死但喪失功能腦細胞等可在適應損傷所致機能改變后,對受損細胞功能進行彌補[5]。而經由有效音樂刺激,可糾正大腦皮質抑制,提升大腦皮質興奮性,增強神經系統修復能力。本次研究在心理干預中應用音樂療法,能經由音樂旋律、音節、親人親情鼓勵等,對患兒聽覺神經系統進行刺激,調節神經功能。此外,本次研究還重視加強早期康復護理,自語言、智力、吞咽、四肢關節等方面出發,為患兒制定針對性訓練方案,并指導家屬積極參與到康復護理中,改善患兒配合度。本次研究干預后,研究組患兒依從率高達96.77%,優于對照組的74.19%,且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家屬滿意度較對照組高,凸顯出心理疏導與早期康復護理應用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兒童重癥腦炎護理中聯用心理疏導和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理想,需引起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