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巖
(東明縣人民醫院,山東 菏澤 274500)
產后出血是常見的產后并發癥之一,會影響產婦的產后恢復,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產婦直接死亡,并且近年來剖宮產率在逐漸提高,產后出血并發癥的發生率也隨之提高,為了避免產后出血,并減輕產婦的分娩痛苦,護理人員需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為此,本文選擇了在2017年到我院分娩的82例產婦,分析了護理干預方式對孕產婦助產和產后出血的影響。
本文選擇了在2017年到我院分娩的82例產婦,將其分為了護理干預組和常規護理組兩組,每組有41例產婦。護理干預組產婦年齡在20-35歲之間,孕周在40-43周之間,初產婦有30例,經產婦有11例;常規護理組產婦年齡在21-36歲之間,孕周在40-42周之間,初產婦有29例,經產婦有12例。
給予常規護理組產婦常規助產護理,給予護理干預組產婦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
為了另產婦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分娩過程,護理人員需要在產婦分娩前對產婦和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在向產婦普及相關知識的同時,也能緩解產婦焦慮緊張的情緒[1]。同時,護理人員需要結合產婦的產前精神狀態和心理素質,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開展與產婦的積極和良好溝通,同時解決產婦的疑問。此外,護理人員需要在產婦產前密切關注產婦和胎兒的狀態,并做到各項產前檢查工作,一旦發現產婦存在任何異常現象,需要及時匯報給主治醫師,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1.2.2 分娩護理
在分娩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確保產婦分娩環境的安靜和舒適,以此來降低外界因素對產婦分娩過程的影響。為了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和疼痛感,護理人員可以適當為產婦進行肢體按摩,并播放舒緩音樂安撫產婦,另產婦維持穩定的情緒,進而確保產婦呼吸的規律和正常在,在推動產婦順利分娩的同時,預防產后出血并發癥[2]。
1.2.3 產后指導
在分娩結束后,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將產婦轉移到普通病房,并做好保暖工作,待產婦身體基本恢復后,向產婦介紹母乳喂養的方式和照顧新生兒的方式。同時,護理人員要協助產婦進行產后修復,盡早幫助產婦恢復身體健康,在產后初期為產婦提供易消化的食物,以此來確保產婦產后營養的均衡,并指導產婦進行產后康復訓練,盡量減少分娩帶給產婦的影響[3]。
本文選擇的觀察指標是兩組產婦的三個產程時間和產后出血量。
本次研究中對數據的統計學處理,均使用SPSS19.2.0軟件,涉及到的計量資料,以(±s)進行表示,采取t檢驗法。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組產婦的產后出血量為102.12±25.45,常規護理組產婦為150.12±28.12,護理干預組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少于常規護理組產婦,說明護理干預方式在產婦助產中的應用,能夠減少產婦的產后出血量。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產后出血量調查表[±s,mL]

表1 產后出血量調查表[±s,mL]
項目 產后出血量護理干預組(n=41) 102.12±25.45常規護理組(n=41) 150.12±28.12 t 8.10 P值 P<0.05
兩組產婦的第一產程時間無顯著差異,護理干預組產婦第二、三產程時間均短于常規護理組產婦,說明護理干預方式在產婦助產中的應用,能夠縮短產婦的分娩時間。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分娩時間調查表[±s,min]

表2 分娩時間調查表[±s,min]
項目 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 第三產程護理干預組(n=41) 402.12±110.12 25.12±6.45 428.12±150.45常規護理組(n=41) 408.45±105.78 40.45±8.45 204.45±204.45 t 0.27 9.23 2.07 P值 P<0.05 P<0.05 P<0.05
產后出血是最為嚴重的產后并發癥之一,一旦出血量過大,可能會引發失血性休克等癥狀,為此,產科醫護人員需要針對產婦產后出血現象進行合理預防,以此來提高助產質量。臨床醫學中,容易誘發產婦出現產后出血癥狀的因素主要有宮縮乏力、胎盤因素、患者凝血功能較差幾種,而醫護人員可以通過縮短產婦產程的方式,來實現對產后出血癥狀的合理預防[4]。
本次實驗數據說明了,護理干預方式在產婦助產中的應用,能夠縮短產婦的分娩時間,并減少產婦的產后出血量。為此,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心理護理、健康宣教、分娩中護理、產后護理等方式,開展對產婦的有效護理,在緩解產婦不良情緒的同時,提高護理質量,實現對產婦的良好助產,為產婦的產后身體恢復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方式在產婦護理中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提高助產質量,降低產婦產后出血量,并且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和產婦之間的關系能夠被進一步拉近,有利于建立并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此,產科護理人員可以加大對護理干預方式的應用力度,并在此基礎上為產婦提供規范且具有針對性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