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娜
(蘇州市吳江區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蘇州 215200)
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中癌癥嚴重危及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癌癥患者由于長時間的疼痛,其常易出現焦慮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給予及時地給予患者緩解疼痛的治療,有助于患者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健康的改善[1]。有研究表明,癌癥患者接受規范化疼痛護理干預后,其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均得到了顯著改善。本次研究探討患者接受規范化疼痛護理后的臨床效果,研究具體內容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選取我院的60例癌癥患者,收治時間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按照其接受護理干預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兩組患者各為30例,實驗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3:2,年齡為19~72,平均年齡為(56.16±8.16)歲。對照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3,年齡為22~71歲,平均年齡為(56.19±8.26)歲。本次研究對象經過細胞學檢測以及影像學檢查等相關檢查已經被確診為患有癌癥,且兩組患者均為具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且排除存在精神障礙以及藥物過敏等情況的患者。此外,兩組患者均已簽署相關知情聲明。兩組癌癥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可進行比較。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飲食指導、入院宣傳以及用藥指導等內容,且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情況變化。實驗組患者接受規范化疼痛護理干預,主要包括:(1)疼痛評估:建立一個疼痛評估的小組,采取SAS對患者的年齡以及疼痛史等患者的疼痛情況加以評估,選擇患者出現疼痛到疼痛干預的30分鐘作為評估時間。(2)疼痛干預:緩解患者的疼痛主要采取中醫針灸按摩以及藥物止痛,藥物止痛療法: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三階梯止痛藥物的選擇,中醫針灸按摩法:采用穴位敷貼以及穴位按摩為患者緩解疼痛。(3)心理干預: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常會因經絡不通而導致疼痛的發生,從而患者較易出現焦慮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緒。在患者入院以后,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以及SDS(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加以評估。結合患者心理狀態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為患者制定心理疏導的方案。在癌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安撫患者的情況,從而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以及提高治療依從性。(4)其它護理干預:為患者構建一個利于其病情康復的醫療環境,指導患者進食以及進行運動,且為患者提供宣傳教育,提高患者對癌癥等相關知識的了解,增加其對于治療的信心。
采用SAS量表對患者的焦慮程度加以評估測定,無焦慮為小于50分,輕度焦慮為50~59分,中度焦慮為60~69分,重度焦慮為大于70分。采用SDS量表對患者的抑郁程度加以評估測定,輕度抑郁為53~62分,中度抑郁為63~72分,重度抑郁為大于72分。采用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測定評估,由生理狀況、軀體功能以及家庭狀況等74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評分為1~5分,其中很不滿意為1分,很滿意為5分。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差,分數越低。
將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其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P<0.05,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SAS以及SD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AS以及SDS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SAS以及SDS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 SAS SDS實驗組 30 36.14±2.96 34.79±3.89對照組 30 48.59±3.29 48.39±4.13
在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患者。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GQOLI-74評分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GQOLI-74評分對比(±s)
組別 軀體功能 心理狀況 社會/家庭狀況 物質生活狀況實驗組 61.36±8.76 59.89±12.69 61.36±4.96 60.02±6.36對照組 50.26±13.49 45.36±11.89 52.04±8.12 48.13±5.03
規范化護理干預是針對癌痛患者采取的較為全面的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心理干預以及疼痛干預等,在了解患者的疼痛情況后,對患者的用藥以及進食加以指導。在患者接受護理干預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注重對患者抑郁以及焦慮等不良情緒加以緩解,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2]。
在本次研究中,疼痛患者接受規范化疼痛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焦慮以及抑郁等情緒得到了緩解,且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