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紅
(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山西 太原 030002)
新生兒出生28天之內產生黃疸被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此疾病的表現特征為黏膜、鞏膜以及皮膚產生黃染現象,損傷患者新生兒的神經系統,對其智力發育造成影響,嚴重者會引發新生兒死亡[1]。本文對于我們醫院在過去一年所收治的新生兒黃疸病人資料100例施行分析,由于病人所接受護理方案的不同對其施行分組,給予對照組病人常規護理,給予研究組病人早期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病人黃疸指數、護理滿意度以及胎便轉黃時間,現匯報如下。
對于我們醫院在過去一年所收治的新生兒黃疸病人資料100例施行分析(2016.1-2017.1),所選新生兒中男60例,女40例,出生體重最低2600g,最高4100g,平均體重3400g,新生兒在出生時不存在窒息、感染以及產傷情況,不存在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Rh溶血以及ABO等疾病,所選新生兒的Apgar評分全部高于8分,產婦不存在妊娠合并癥以及異常產程現象;根據護理方案的差異將100例新生兒進行分組,平均每組50例,兩組病人基本資料對比不存在統計學差異。
對照組新生兒接受常規護理:嚴格觀察其生命體征、精神情況以及皮膚顏色,記錄新生兒的尿液性質、顏色、糞便量等,記錄新生兒喂奶量,給予其早期動態監測并且評估經皮膽紅素水平,為新生兒提供光照療法,所有新生兒全部為母嬰同室、母乳喂養[2];研究組新生兒接受早期護理干預:嚴格觀察病人排胎便時間,胎便顏色與量是否正常,倘若病人胎便排出時間較晚,給予病人按摩和刺激肛門法加快排便速度;病人出生之后2天,指導病人家長每天給予其適當陽光照射;在平時護理工作中耐心指導產婦和家屬為新生兒開展撫觸、沐浴、喂養、臀部以及臍部護理;記錄新生兒的飲水以及喂奶情況,如果母乳量不足那么需要在母乳喂養之后適當添加配方奶;應用益生菌以及苯巴比妥等藥物,苯巴比妥藥物能夠提高膽汁分泌和排泄,提高膽紅素結合,一般在應用之后3天就可以發揮藥效,包括雙歧桿菌以及嗜乳酸桿菌,能夠保證腸道菌群平衡;新生兒在接受母乳喂養同時為其提供口服茵梔黃,提高膽紅素排泄,減少黃疸指數[3]。
記錄研究組和對照組黃疸指數以及胎便轉黃時間,在新生兒準備出院時,對其家長的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
將研究結果所得的各項數據采取SPSS22.0統計學軟件施行數據處理。在對數據進行處理期間,t值采取檢驗計量資料,卡方采取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差異通過P值加以判定,其標準判斷標準:如果所得P值<0.05,那么代表所得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如果所得P值>0.05,那么代表所得數據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新生兒黃疸指數、護理滿意度以及胎便轉黃時間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詳細數值見表1。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新生兒黃疸指數、護理滿意度以及胎便轉黃時間對比
由于新生兒血腦屏障通透性比較高,血清中未結合膽紅素濃度較高,非常容易穿過,會產生核黃疸,對其腦細胞造成損傷,引發中樞神經系統不可逆損傷,產生后遺癥,嚴重者會死亡,嚴重威脅到新生兒的生命健康[4]。針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護理工作,需要嚴格觀察新生兒的各項生命體征以及黃染在皮膚出現的位置、范圍、程度、進展速度以及大小便色澤等[5]。根據本文的研究顯示,:對于我們醫院在過去一年所收治的新生兒黃疸病人資料100例施行分析,由于病人所接受護理方案的不同對其施行分組,給予對照組病人常規護理,給予研究組病人早期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病人黃疸指數、護理滿意度以及胎便轉黃時間,結果表明,研究組新生兒黃疸指數、護理滿意度以及胎便轉黃時間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此外,由于觀察、護理以及治療措施到位,新生兒產生并發癥的幾率低,新生兒病情好轉速度快,治愈幾率高,新生兒的住院時間顯著降低,家長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升高。
綜上所述,臨床中針對新生兒黃疸疾病,為其開展有效的早期護理干預措施,護理人員對新生兒各項情況給予嚴格的觀察,能夠緩解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程度,減少高膽紅素血癥的出現幾率,促進治療效果,加快康復速度,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