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華秀鳳,顧群芳,胡旻雷
(嘉興市第一醫院 神經內科,浙江 嘉興 314000)
腦梗死又叫缺血性卒中,多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發性破裂,或血管堵塞造成血液無法流入大腦而導致腦組織受損引發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1,2],致殘率和死亡率極高。如不及時對腦梗死患者施加治療和護理,會造成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認知能力顯著下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期間接診的80例老年性腦梗死患者,分為兩組各40例,將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老年性腦梗死患者中,與常規護理作對比分析,旨在探究其護理效果和價值,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研究對象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期間接診的80例老年性腦梗死患者,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關于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3],且均符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60周歲),經CT確診為腦梗死患者,排除有嚴重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病、高血壓、心臟病、頸椎病等疾病患者。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7例,年齡61~73歲,平均年齡(65.21±7.12)歲,病程0.9~5.1年,平均病程(3.2±0.5)年;對照組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齡60~72歲,平均年齡(65.13±7.01)歲,病程1.1~5.0年,平均病程(3.3±0.7)年。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作對照比較觀察。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行優質護理,具體如下:
①行心理干預。護理人員需及時發現患者的負面情緒并與患者有效溝通,做一個可信賴的傾聽者,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
②行飲食護理。指導患者科學飲食,叮囑患者在治療期間盡量食用流質性食物,以及高蛋白、高維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魚類、豆制品等,嚴禁食用辛辣、刺激性等食物。
③行康復護理。根據患者身體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如躺在床上時可以讓患者做抓握、抬手、摸臉等簡單動作,訓練手部力量,促使血液流通。若患者康復情況良好,可幫助患者下床行走、站立等,注意在康復訓練過程中要循序漸進,不可運動過度,造成二次傷害。
④行日常護理。老年性腦梗死患者一般年齡都超過60歲,且運動功能受損,在生活上難以自理,長期臥病在床,口腔內會滋生細菌。因此,護理人員需定期使用棉球沾取生理鹽水幫助患者擦拭口腔內部,保持口腔衛生。
⑤行并發癥護理。對有感染情況的患者,應弄清誘發因素,針對性給予藥物或其他方式治療,使感染情況能及時控制;對有并發運動障礙的患者,應使其保持側臥或仰臥姿勢,防止肌體攣縮畸形發生。
對比兩組患者運動功能恢復情況、vas評分值以及護理滿意度。采用Fugl-Meyer評定表評估患者護理前后運動功能,滿分為66分,低于25分為重度運動障礙,25~45為中度運動障礙;VAS評分測定疼痛度,輕度為(2.57±1.04)分,中度為(5.18±1.41)分,重度為(8.41±1.35)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統計值有統計學差異的判定標準參照P<0.05[4,5]。
治療前,兩組患者運動功能以及VAS評分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康復治療后,兩組患者運動功能以及VAS評分均有所下降,但觀察組下降的差值較對照組明顯,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注:*表示組內治療前后比較P<0.05,#表示組間治療前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上肢運動功能(分) VAS評分觀察組(n=40) 治療前 23.48±5.21 8.32±1.45治療后 38.25±6.23*# 2.97±1.31*#對照組(n=40) 治療前 22.86±5.45 8.36±1.57治療后 31.02±6.05* 4.22±1.39*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72.50%),組間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值為4.021,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老年性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是誘發該疾病的因素之一[6]。由于該疾病具有突發性且恢復慢,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的機率大,對患者的語言功能和運動功能均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7],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優質護理服務是近年來醫療服務中護理工作領域發展的重點,“以人為本”作為其護理理念,旨在幫助患者身體康復的同時給予其心理上的干預[8]。基于傳統護理,對護理流程進行改良創新,不斷優化護理服務過程,使護理質量管理進一步規范化,提高了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是,有效減少了護理差錯,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9,10]。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給其提供舒適的住院和手術環境;與患者友好交流,使其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情況有一定好轉后,可訓練患者站立、行走等,注意循序漸進,不要過度運動導致疲勞。此次之外,腦梗死疾病會引發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在護理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指標情況,以及患者面部表情,發現異常立即匯報處理,及時控制病情惡化趨勢。
本次研究數據表明,經護理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患者Fugl-Meyer評定值以及VAS評分等各項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也顯著高于對照組,x2=4.021,P<0.05。綜上,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老年性腦梗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明顯,能有效改善患者運動功能,身體不適感也有所緩解,使護理滿意度提升,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該護理方式值得被采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