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馨予
自從我在黨旗下舉起右拳莊嚴宣誓,自從我踏進醫學殿堂穿上潔白的大褂,我就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為衛生事業奉獻自己畢生精力。
——關美麗
人山人海,醫院門口總是這樣。鐵嶺市西豐縣興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接種門診每日從清晨便排起長隊,關美麗正在安撫一位即將接種水痘疫苗的男孩,她的頭發一絲不亂,白大褂一塵不染,神情和悅。
這是她當護士的第19個年頭。
19年,對基層醫療艱苦環境的了解有多深,關美麗扎根一線的信念就有多強。她曾是順興村里唯一懂得臨床護理的人,曾是安民鎮衛生院唯一會扎頭皮針的護士;她看過太多病人焦慮無助的眼神,回敬過無數家屬因感恩而彎下的腰身……正是深感基層民眾所需,進修后的關美麗放棄簽約省級大醫院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工作。
在興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的日子,關美麗精修德技,一絲不茍。她的手機號碼是公開的“熱線電話”,即使是休息日,只要有需要,她也會隨時去門診服務。多年來,關美麗帶領的預防保健團隊累計服務預防接種8萬余人次、兒童體檢6萬余人次、簽約服務4500余人,疫苗單苗接種率達98%以上,從未被服務對象投訴,從未發生一起醫療事故,被人們贊譽為“人如其名的接種護士”。
擔當:一個人的優質服務
長期以來,西豐縣西豐鎮下轄的6個社區一直面臨著接種疫苗難的問題——由于流動人口多,農村進城人員居多,工作條件有限,每個月能接種疫苗的日子只有3天。2012年7月,6個社區的接種疫苗工作統一由西豐縣興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接種門診負責,而關美麗是門診當時唯一的疫苗接種護士。
門診剛成立,人手不夠是最大的難題。為緩解接種壓力,門診由“旬免疫”改成“日免疫”。關美麗也過起了“兩頭不見太陽”的日子。
關美麗家住農村,距離單位30公里,那段時間,她每天天蒙蒙亮就出發,上午接種疫苗,中午到人員短缺的全科門診值班,下午做好統計和管理工作,晚上又加班學習最新技能,一天忙下來,抬頭時已是深夜,忘記吃飯更是常有的事兒。
腳下有泥,心中有光。在關美麗看來,疫苗接種工作承載著千萬家庭的寄托和希望,不是簡單地為孩子打一針的事兒。她要利用有限的資源為兒童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關美麗精益求精,熟練掌握疫苗接種技術,熱情周到地對待每一位兒童及家長。遇到個別孩子接種疫苗后出現“不適癥狀”,關美麗總是把專業的疫苗接種知識轉化成生活中的語言,及時為家長答疑,讓家長們消除顧慮,滿意而歸。
有一次,一個新生兒到門診來接種第一針乙肝疫苗,關美麗一眼發現孩子皮膚黃疸很嚴重,憑借多年的經驗,她沒給孩子扎疫苗,并告知家長趕快帶孩子到大醫院做檢查。當時家長不理解,說:“誰家的孩子小時候不黃?”關美麗就耐心地給家長解釋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不同。家長聽從了她的話,帶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查出孩子患膽道閉鎖。經過治療,孩子痊愈后,才正常進行了疫苗接種。
攻堅:堅持不懈才能獲得突破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為了確保轄區內適齡兒童及時預防接種,關美麗利用一切機會宣傳接種疫苗的好處:走親訪友宣傳,板報、宣傳欄宣傳,到兒童家中、幼兒園宣傳,建立微信公眾平臺宣傳……遇到群眾對孩子接種疫苗不理解,關美麗就多次登門拜訪,耐心講解,直到家長配合,完成疫苗接種為止。
小姑娘王多媛家住棚戶區,一直是由爺爺奶奶帶,老人對預防知識了解少,不愿意為孩子接種疫苗。關美麗就多次到家中走訪,耐心講解接種疫苗的好處,告知只要在正常情況下接種疫苗,出現不良反應也屬常見,會自行緩解的。在她的幫助下,孩子的疫苗全部順利接種。
由于工作盡職盡責、兢兢業業,2013年,關美麗被西豐縣衛生局任命為興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副主任,分管公共衛生工作。挑起重擔后,她更是殫精竭慮地工作,一邊堅守在一線接種疫苗,一邊精心規劃免疫事業。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關美麗從人員管理上找到突破口,嚴格規范接種程序和流程,改變原有的預約模式,根據實際情況,分時段預約,緩解了排隊等待的現象;為了解決流動人口管理問題,關美麗又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孩子統一建冊,統一管理,讓他們和常住兒童享受一樣的待遇。她還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服務水平,先后建立了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家長交流群,利用“健康之路”APP,依托“小薇社區”對有需求的兒童及家長進行電子簽約服務,為簽約居民提供24小時不間斷、全方位的涵蓋公共衛生和醫療在內的高效優質服務。
鉆研:醫者仁心是一種責任
多年來,關美麗不斷豐富自己的業務知識和理論知識,工作中遇到難題也會竭盡所能去解決。
在接種疫苗過程中,關美麗遇到了不少從國外回到國內接種疫苗的孩子。各個國家接種疫苗的程序不同,接種疫苗證和出生信息也是五花八門。為了確保孩子及時接種疫苗,關美麗仔細研究國外接種疫苗的程序,語言不通就求助大使館,把接種疫苗證翻譯成英文后,再利用中英文對照表認真核對,確保萬無一失。
這種鉆研精神也讓關美麗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創造出佳績。2011年至2015年,關美麗連續5年榮獲“西豐縣優秀護士”稱號;2015年榮獲“鐵嶺市優秀社區護士”稱號;在2015年鐵嶺市“市長杯”技能大賽中贏得第二名,獲得“鐵嶺市技術能手”稱號;2016年又獲得“遼寧省最美接種醫生”稱號……
取得一系列成績的關美麗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努力承擔社會責任。她推行特色家庭簽約醫生服務;組織開展與轄區內的殘疾人結對子服務;組建學雷鋒志愿服務團隊,走街頭、下社區、到災區、入養老機構開展義診等多種形式的學雷鋒志愿活動……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廣大患者和服務對象的好評。
醫者仁心。19年了,關美麗扎根基層、不求回報。遭遇委屈,她用寬容吞下;碰到責難,她用理解平息。人們形容她溫暖踏實,她卻說:“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未來,關美麗還會不停地奔走在免疫規劃的路上,培養出更優秀的團隊,為一方百姓的健康貢獻光和熱……
對話關美麗
《共產黨員》:都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可見護士的重要性。那么護士這一職業該如何立足崗位傳承工匠精神?
關美麗: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精神,是一種腳踏實地、探索創新的精神。醫療領域的工匠精神是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通過不斷實踐,讓自己的診療技術趨于完美。一名好護士,要孜孜不倦地學習,用慧心巧手和良知厚德來傳承工匠精神。醫學沒有止境,追求不能停步,只有不斷提高專業水平,才能更好地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