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故宮
拍攝故宮
專訪單霽翔院長
特約記者馬麗部分攝影/國培源
2019年元宵節期間,在故宮博物院上演的“紫禁城上元之夜”燈光秀,以前所未有的驚艷點亮了己亥年上元節,吸引了億萬國人的目光,用舉世矚目來形容都不為過。
這場活動為期兩天(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取得了出入意料的轟動。紫禁城上元夜燈光秀的照片、短視頻“霸占”了人們的朋友圈,那些美輪美奐的故宮燈光夜景,驚艷了億萬國人,大家齊聲贊嘆:太美了!
這場視覺奇觀是怎么從無到有的呢?誰的點子?花了多少錢?故宮為此承擔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壓力呢?作為本次活動的技術支持方,北京電視臺全程參與了這場燈光秀的報道,并在2月20日獨家專訪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請他揭秘這次燈光秀背后的故事。該專訪已在2月20日的《首都晚間新聞》和2月2l日的《北京您早》節目中播出。
本報特約記者第一時間獨家采訪了北京電視臺新聞主持人、擔任此次專訪出鏡記者的國培源和全程參與燈光秀活動報道事宜的北京電視臺出鏡記者周宇,請他們為讀者朋友說說其中的幕后故事。
上元夜,百姓對故宮的熱情讓人動容
周宇在2月19日元宵節當晚拿到了現場采訪“上元之夜”燈光秀的機會,這可是令多少同行、朋友羨慕嫉妒恨的機會,即便是土生土長的老北京,從小聽慣故宮角樓“九梁十八棟七十二條脊”的傳說,也很少有人真的進過角樓。何況還是夜游故宮!但周宇和攝像在如夢如幻的現場,感受到是只有緊張!因為平時看起來高大寬闊的宮墻,一瞬間就被興奮的人流填滿,而BTV記者此刻想的是爭分奪秒完成采訪,回去編片,好趕上今晚播出。正月十五當晚,主辦方邀請了勞動模范、北京榜樣、快遞小哥、環衛工人、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消防隊員、公安干警等各界代表以及觀眾朋友數千人,前往故宮博物院的午門展廳、太和門廣場、故宮東城墻、神武門等區域觀燈賞景,共賀良宵。比起有幸進入故宮參觀的人來說,讓幾感動的是那些沒能搶到票的百姓們,好多老北京人,為了能夠一睹百年一遇的故宮夜場燈光秀,從下午一點多就去排隊了,不是排隊等候進入故宮,而是爭著站第一排能夠照相,這種場面特別感人。
周宇在現場遇到了一個穿紅棉衣的老太太,說起能夠親眼見證百年一遇自勺故宮夜晚燈光秀,老太太非常興奮。和老太太在一起的還有幾個人,他們都是志愿者,是這次活動被邀請來的。老太太說,她每年都來,她就是喜歡故宮,這次能被邀請來觀燈賞景,特別自豪。這個其實就是單霽翔院長在接下來的采訪中說的,游客現在來故宮的重復率高了。
緊張!領導只給一天的時間,聯系專訪單霽翔
周宇采訪的節目在當晚順利播出,配上BTV《首都新聞報道》的評論,取得了巨大反響。可是又接到新任務,臺領導要求第二天必須要采訪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做專訪。這可讓周宇為難了。這大晚上的怎么聯系呀?可要等到明天白天,媒體肯定一擁而上了,更難聯系了。有困難,領導不聽,并強調說:這個采訪任務很重要,一定要完成!這就是BTV新聞中心的作風。于是,周宇使出平日一貫的霹靂火性格,連夜聯系故宮方面。好在故宮也在連夜辦公,加上故宮平時眼北京電視臺合作關系還不錯,最終確定了第二天可以安排一段采訪,但因為單霽翔院長是破例給擠出了一點時間,所以接受采訪時間很短。
BTV新聞中心連夜抽調人馬,當晚12點過了,新聞中心副主任丁曉陽還在和大家推敲采訪提綱。剛剛在《首都新聞報道》中評論了“上元之夜”燈光秀的北京電視臺評論員、新聞主持人國培源,被領導指定擔任第二天專訪單霽翔院長的主持人。國培源連夜查閱各種關于單霽翔的采訪。這些年,國培源在BTV新聞評論節目中一直持續關注并評論故宮的各種新聞,此次能有與單霽翔院長面對面的機會,他有太多問題要問了。
攝制組“御前走馬”
次日(2月20日)下午,當BTV新聞中心攝像組來到故宮建福宮時,單霽翔院長還在開會。等待通常是枯燥的,但對國培源和同伴們來說卻很興奮,國培源不僅熟悉建福宮,而且告訴大伙:這個即將開始采訪的建福宮可是大有來頭。這里曾經是清宮的藏寶庫,溥儀時期被監守自盜的太監燒毀了,大家今天在昔日寶庫中采訪故宮的掌門人,本身就很有神秘感。加上,剛才大家把采訪車從西華門一直開到建福宮,這在當年可是“御前走馬”,那不僅要好大的官才可以,還是極高的身份待遇呢。
故宮方面通知只給20分鐘的專訪日寸間,可以提4個問題。面對這樣的萬眾矚目的熱點話題,20分鐘采訪肯定是不夠的。多年一線記者出身的主持人國培源深知故宮能夠連夜決定接受采訪已經是破例了,故宮給出的時間必須遵守,但,機會總是可以爭取的!
故宮院長單霽翔說:“燈光秀,故宮沒有花錢”
下午四點多,忙了整整一晚又一個白天的單霽翔院長出現了。國培源就用2月19日在《首都新聞報道》中對“紫禁城上元之夜”的評論,作為暖場了。
國培源說:“昨晚的元宵之夜的故宮流光溢彩、分外妖嬈!讓我們在直播間都跟著沾光了。600年威嚴的故宮第一次綻現出如夢如幻柔美一面。連過去的皇上都沒見過吧?相比昨晚其他古跡的燈光秀,我覺得‘上元之夜更貼合紫禁城的氣度,凸顯皇城內在的秩序美。比如:把《千里江山圖》變成巨型畫卷投影在紫禁城之巔,北京城的夜空成為了畫卷深沉的襯底,這種揮灑自如的創意手筆,既傳統又時尚,既含蓄又奔放。相比不久前我們在武英殿看《千里江山圖》真跡,這又是一種別開生面的審美體驗。整個觀覽線路,都是在宮墻上遠觀美景,靜靜欣賞,全無喧囂雜沓,盡顯靜雅之美。這場燈光秀不僅點亮了故宮,而是讓我們對自己的文化更有自信。原來詩和奇景不僅在遠方,還可以在身邊。”
單霽翔正色答道:“您的評論讓我很感動。大家能夠這么喜愛、這么用心地欣賞,讓我們覺得所有努力都很值得。”
國培源說:“這個燈光秀是誰的點子?怎么來的?”
單霽翔說:“這是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故宮博物院共同創意的。從決定要辦到辦成,只有10天的準備時間。”
國培源說:“這么短的時間來操作這么大的燈光秀,難度可想而知。這些燈光就得花不少錢吧?”
單霽翔說:“紫禁城上元之夜燈光設備沒有花錢,是三家文化公司贊助的,最好的創意、最好的團隊、最好的設備,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完全被這個創意感召,是情懷!”
“燈光秀的每一根電線都是經過評估的”
國培源提起:“2009年兩岸故宮跨海團圓,我作為BTV《五星夜話》欄目的制片人,在太和殿前做了一次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院長的訪談。記得為訪談區拉—根電線,故宮都要專門評估。那此次燈光秀用了800多臺設備,至少會有800多條線路,會不會對故宮的安全造成壓力?”
單霽翔說:“是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來第一次在晚間免費對公眾開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通過燈光照明及燈光布景,紫禁城內的午門—雁翅樓、太和門、太和殿、東南角樓、東華門、東北角樓、神武門等區域霓虹閃耀,讓觀眾可以在晚間游覽紫禁城。故宮博物院以此不斷探索文化創意的創新方式,拉近博物館與公眾的距離,讓人們更加深刻地感受故宮文化的多元魅力,進一步實現‘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活起來的國家文化事業發展愿景。我們就方案中的每一個用電細節都與消防部門和文物專家進行反復論證,確保每一個點、每一條線都是安全的,才實施。其中,探究激光和照明對夜晚的故宮古建有沒有損害,就是一個裂縫也不行!最后,我們是在組織專家進行評估、并得到確認安全后,才實施的。我們不但要美景,還要對故宮負責。”
“我內心就是一個二十七八的大孩子”
國培源說:“您來故宮之前,就已經是國家文物局局長,副部級干部了。可您接掌故宮以來,一連串‘神走位般的大動作,看起來不太像官員,我覺得更像孩子。充滿好奇的孩子。”
單霽翔笑著點頭:“對!我就是個孩子。在我內心中,就是個二十七八歲的大孩子。”
國培源說:“有人曾經說過:在故宮干了9999件好事,但干砸了1件事,就得下課。您不擔心出事嗎?”
單霽翔說:“故宮的事情是責任,一定要有人做。誰當院長都會做。今天咱們能夠有底氣辦這樣的活動,就得益于歷任故宮院長的不解努力。具體得益于四點:一個就是,我們維持18年的古建筑修繕工程,到了尾聲,把故宮大多數的古建筑保持在健康穩定的狀態,今天它才能夠以整體的壯美的面貌呈現給大家,加上燈光才有這樣的基礎;第二個就是,我們的前任院長鄭欣淼先生開始對故宮的文物藏品進行了清理,為時7年艱苦卓絕地把故宮的整體文物第一次清理得清清楚楚。當時是180萬,那么經過這三年又增加到了186萬。有了這個清理工作,才使我們今天‘上元之夜里的這些展廳(午門雁翅樓、東華門城樓、角樓等)里面的文物,能夠整體地呈現。這些文物很多是第一次展出的,為什么呢?它有一個主題,分了六個部分,告訴人們故宮春節整體的面貌;第三個,我認為就是得益于我們的研究工作。我們成立了故宮研究院,鄭欣淼先生是院長,下面設了21個研究所。這些研究所不斷地通過他們的研究,把成果能夠應用于我們的展覽,應用于古建筑的整體面貌的呈現,這樣才使我們有底氣敢接;第四個,就是我們這些年得益于社會各個機構對我們的關心,一旦故宮有什么需要和想法的時候,他們愿意積極參與,所以我們這些燈光都是贊助的。保利集團也好,北京電視臺也好,他們來贊助這些設計,招之即來。我們下決心要搞,十天之內,他們就把這些設備設計出來、購買好,并且能夠按照我們的意愿把它呈現出來。”
“故宮文刨超過15億元,但故宮人沒拿一塊錢”
國培源說:“故宮這幾年的文創產品開發引人矚目,2018年已經超過15億元。希望與故宮合作的單位如過江之鯽,幾乎開發什么項目都會火。在這種順風順水的時候,故宮有沒有有所不為的底線?”
單霽翔說:“當然,大家看到的是故宮開發出來的各種文創產品、《千里江山圖》主題展覽、故宮VR影像參觀技術等新事物,但每年被故宮拒絕的項目實在太多了。在我們看來,只要是有損文物保護、有損故宮文化品牌的事情,再賺錢、再有影響也不干。故宮要干的是展覽、保護、研究,和帶動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故宮文創產品去年雖然超過15億元,但我們故宮人沒有從中拿一塊錢提成。我們不是為了賺錢。我們參與的大量文創開發工作都是免費的、義務的,憑著對故宮的感情去干的。而且,不拿錢的人往往還能提出特別好的點子。”
國培源說:“現在年輕人一提起故宮,有一種時尚的感覺、自豪的感覺,這是以前沒有的。這和您以及您的團隊是分不開的。但假如您2012年來的不是故宮,而是頤和園或天壇這樣的地方,您覺得有可能干成現在這么火嗎?”
單霽翔說:“應該可能,所有文物古跡保護部門都有共通性,都有各種獨特的亮點。都有巨大的開發潛能。而且,在中國文博行業,故宮現在也不是一枝獨秀,國內很多博物館,北京很多兄弟單位都在努力,都有自己的特色。”
“故宮‘沉睡的文物可以支撐10個博物館”
國培源說:“我們注意到您2012年接掌故宮時,開放面積不足故宮30%,2018年已經達到80%,您承諾還要擴大到85%。這么多新增空間,您拿什么填充它們呢?”
單霽翔說:“故宮館藏文物186萬件,932%是國家定級的珍貴文物,而我們陳列的文物不到1%,也就是99%的產品沉睡在地庫里,如果展示出來,能再建10個博物館。加上每年大量的臨時主題展覽、合作展覽,故宮不僅完全可以支撐所有新開放的館區,還要在故宮之外新建館區。過去保護條件不夠,沒辦法。隨著故宮文物保護設施的陜速改善,故宮研究成果的不斷提升,600歲的故宮必將煥發出前昕未有的文化潛能。”
“文刨產品我們希望人們喜歡,但是這喜歡不能低俗”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通過持續開展古建筑整體維修保護工程、穩步推進“平安故宮”工程,故宮開放面積從2012年的30%,持續擴大到2015年的65%,再到2018年的80%,新開放了南大庫家具館、3/4的城墻,越來越多的院落、展覽、文物與公眾“見面”。院內展覽百花齊放,實體展覽、虛擬展覽亮點紛呈,不僅在學術界具有影響力,特別是在觀眾中不斷形成觀展熱潮,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單霽翔在這次接受專訪中談道:“博物館應該是什么樣的博物館?我們在六年前提出了一個口號:從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社會有人質疑說,你們故宮1925年10月10日就是博物館了,怎么還要再重新從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這是我們的感受。比如我來了以后看到我們的開放區域不到50%,我們看到觀眾都是盲目地跟著導游的小旗子往前行走,其實他沒有真正感受到博物館的魅力。
“所以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我們這幾年在努力,真正能夠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活起來三個字改變了我們的傳統的一個做法,我們就是要樹立自己的品牌,要保護自己的品牌,這個度我們要不斷地來把握,比如文創產品。這些年,我覺得不單在數量級上已經到了15億了,年輕人也都特別喜歡,從好玩到好用,到一種內心的自豪感。
“我們現在提出口號,首先,從數量增長走向質量提升。我們今天研發的一定是深入挖掘自己文化資源提煉出來的東西。第二,就是一定研究人們的生活,人們需要這樣的類別我們才能去研發,也就是說要有實用性。第三,就是有趣味性,但是趣味性要有度,所以我們希望人們喜歡,但是這喜歡不能惡搞,不能低俗,要給人們生活增加健康的正面的一些元素。”
國培源說:“剛才聽您講故宮博物院的發展,如數家珍,令人震撼。其實我也在想,尤其您從2012年執掌故宮以來,故宮變成了社會的熱點,走出了一個全新的故宮。” 單霽翔說:“每個文化機構或者每個文物古跡都有它自己的特色。我們的文化能量還遠遠沒發揮出來,這不是一個客氣話。因為故宮的文物藏品186萬件,今天還絕大多數沉睡在庫房里面。也就說在咱們故宮里地庫里存的那些硬件文物,足以支撐我們不斷地打開新的參觀區域。”今年故宮還有大動作
這幾年,故宮給人們帶來驚喜連連,人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故宮會更美好。眾所周知,明年故宮將迎來600歲的生日。
單霽翔談道:“應該說今年從元旦開始,故宮進入一個更豐富的展示故宮文化的歷程了。6月30日之前,我們兩項工程還在進行,就是我們的古建筑修繕工程,1200棟古建筑。第二個就是我們的平安故宮工程。所以我們希望到明年的下半年,我們將是一個沒有工地的故宮博物院,那時候會整體展示故宮的文化面貌和舉辦豐富多彩的各種文化展覽及文化活動,對此我們充滿期待。
盡管故宮工作人員一再暗示主持人和單霽翔院長,訪談已經嚴重超時了,進行了近50分鐘,必須得結束了。單霽翔院長還抓緊最后分秒透露了今年故宮還有大動作,明年是故宮600歲生日,創意方案也在籌備之中。寥寥數語雖然讓人頗感神龍見首不見尾,但故宮人這幾年給人們帶來驚喜連連,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故宮正在推出的創意一定非常值得期待。600歲的故宮也會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站穩世界五大博物館,成為傳達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舞臺。未來故官更美好
做完對單霽翔的專訪之后,走在燈光璀璨的故宮甬道里,國培源心生感慨:實地感受“紫禁城上元之夜”又是一種不一樣的冬夜震撼;面對面聽單霽翔院長講這些故宮熱點是怎么練成時,他表示自己在推動這些事的時候,內心一直是個孩子,二十七八的大孩子……曾經在教科書里可敬的文物,就在眼前不可思議地變得如此可愛又可親,北京有那么多文物資源,要是都能夠被這樣喚醒,該是一種多么不可思議的美好。
談到故宮的游客的變化,周宇告訴本報記者說:“我之前采訪單霽翔院長,他說了故宮的六點變化,一個就是故宮的年輕觀眾更多了,30歲以下占了50%;第二個是北京人更多了,他們做過統計,最多的時候,北京游客超過了50%。他說,因為原來北京人來過一次,小孩小時候來過一次就不來了,現在北京人來故宮的重復率增多了。第三個是滯留的時間長了,原來平均一個人一次兩個小時,現在,他們可能逛一天,第四個是目的性更分散了,原來只是來旅游,現在有來看展覽的,也有來拍照的,什么樣的都有。第五個是重復,很多人來過一次還要再來第二次,這類人比較多。第六是看展覽的人多了,故宮一天的票不超過8萬,但是看展覽的人能達到四萬人。這是故宮博物院很重要的一個點。”
本報記者深有同感,因為在這個春節,報社的多位同事都去了故宮參觀。記者了解到,雖然這場燈光秀活動已經過了一周日寸間了,但是京城老百姓對故宮的熱情并沒有減退,他們更多選擇在白天參觀故宮的新開放地點,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
有了百姓的熱情捧場,有故宮人創新性的努力,年近600歲的故宮,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