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東超 杜航
日前,密云區4處公路貨車超限不停車檢測執法設備啟用,在不影響貨運車輛通行的情況下,實現對超限違法行為的非現場執法,這一執法方式被群眾形象地稱作“天眼”執法。這些“天眼”與6個綜合檢查站和流動治超相結合,讓密云區公路超限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這條路大車天天有,執法人員也經常來,但沒有固定站點難免有漏網之魚,毀路擾民!”順密路荊園村村民對超限拉貨行為深惡痛絕又無可奈何。剛剛啟用的公路貨車超限不停車檢測執法設備終于讓這樣的難題迎刃而解。
“天眼”就是運用科技手段治理超限超載車輛,形成科技治超網絡,讓違法超限車輛無處遁形。
記者來到順密路荊園村K24+860處超限非現場執法檢測點。這里有一段水泥路面,貨車駛過,如果車輛超限便可以在前方LTD屏看到紅色顯示的貨車超限數和超限比例,如果不超限便會以綠色顯示。司機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超限提醒,事實上除了超限數據,貨車的信息都在駛過瞬間被摸清了。這樣的水泥路面實際就是治超非現場執法監控設備,能在車輛駛過瞬間,迅速識別車牌,計算出車輛的軸數、總重、超限量、超限率等信息。同時,監控識別系統會在車輛駛過時抓拍、識別車輛信息,回傳至非現場執法信息監控中心,由執法人員復核,排除系統誤判、不同步數據后,將準確數據轉入立案程序。由工作人員制作《車輛涉嫌超限違法行為提示單》,運用網絡、短信等方式提示當事人車輛涉嫌超限相關信息并告知其在規定期限內接受處理。依靠非現場執法檢測設備的現場監控取證和工作人員的后臺處置流程,便實現了對檢測點路段的24小時無死角監測,相當于多了一座無人檢查站,讓公路貨運超限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全天候超限非現場執法檢測設備的啟用,不僅讓村民拍手稱贊,也受到了貨運司機的廣泛歡迎。對于跑貨運的司機來說,檢查站過泵是家常便飯,遇上雨雪天氣,排隊等個一天半天也不稀奇,雖然卡住了超限車輛,同時也卡住了路網交通。而非現場執法檢測設備工作效率則要高效得多,貨車無需停車只要按一定速度通過檢測點便可完成超限執法檢查,大大節省了貨車通關時間,減少對交通造成的阻塞。“對于我們合法標載貨車來說,不用排隊,不用停車,多拉幾趟就能多掙點!”“少拉一點,我們司機安全就多一點。”過路司機表示。
據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啟用的公路貨車超限不停車檢測執法設備共有四個,分別在密三路石峨村西K14+050雙向,密興路海子村K3+240雙向,順密路荊園村K24+860雙向和西統路云蒙大橋北K2+900雙向,四個點位設備已于2月20日同時啟用。據了解,今年密云區還將繼續在G101太師屯松樹峪路段及密關路溪翁莊鎮路段增設兩個非現場監控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