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H37區塊是通過對HT凹陷已發現油藏和出油點分析而選擇的有利評價區塊之一。該區目前有兩口探井已獲工業油流,并且1口井已試采效果較好。通過利用新三維地震資料,結合鉆井、測井等各項資料,深化砂體研究,尋找有利儲層分布,最終在H37區塊確定有利目標兩個,提出評價井2口,預計儲量197.5萬噸,取得了顯著的油藏評價效果。
關鍵詞:H37區塊;油藏評價;砂體分布;井位部署
HT凹陷位于我國東部某油田,是一個東南斷,西北超的單斷箕狀凹陷,主要含油層位有T2段、T1段、A4段[1]。該凹陷已上交探明儲量2226×104t,但是開發效果較差。而通過對該區深入解剖,筆者發現已發現油藏受到巖性因素的影響較大,儲層橫向變化快,難以找到整裝的油氣突破口。為實現該區有效的產能接替,筆者通過轉變思路,構建巖性-構造油藏模式,對該區已開發油藏和區域內的各出油點進行分析,認為凹陷中部的H37區塊評價潛力巨大,可形成較大的儲量規模。
1 H37區塊油藏評價及主要做法
H37區塊位于HT凹陷中南部,受南部邊界大斷層控制,構造總體呈向凹陷中心傾沒的鼻狀構造,主要含油層位為T1段,其中鉆井H37井和H63井已獲工業油流。 該構造上目前已經鉆探探井8口,其中H37井和H63井獲得工業油流,H37井已試采,證實該構造是一個較好的聚油構造。該區可做為油藏評價的重點區域。
具體做法有以下五個方面:
1.1 開展老井復查工作,尋找油藏評價線索
通過統計區塊內8口探井錄井信息,認為該區油氣顯示活躍。在構造及其附近鉆井,4口井在T1段和阿爾善組見到不同級別的油氣顯示。
其中H37井在T1段鉆遇油層26.6m/6層,差油層19.2m/6層,油水同層2.0m/1層;對上部T1段試油,獲日產油16.8t高產工業油流。該井試采一年,累計產油800t,產水901m3。產液量穩定,說明地層能量充足。同時也反映H37井已位于油水邊界附近。
H63井在T1段鉆遇油層7.9m/9層,并試油日產油4.39t,日產水1.54m3。
通過分析該區探井錄井、測井、試油試采資料,筆者認為該區H37-H63井區塊油層相對集中,可進行評價工作。
1.2 精細油層對比,明確T1段油層分布
通過進行H37井、H63井等多井地層對比,T1段劃分出4個含油砂組,儲蓋組合向南部HD1井變差,砂巖更為發育,缺少該層或遮擋層。H37-H63井區砂巖層和厚泥巖段層互層,儲蓋組合好,油層分布主要分布在Ⅱ、Ⅲ油組。
1.3 精細構造解釋,精確刻畫出區塊構造形態
通過利用重新處理三維地震資料進行精細構造解釋,筆者認為該區構造條件較為完整。該構造的面積約50km2,比較大的大層有二臺階斷層,斷層近北東走向,北掉,與南部的邊界斷層近平行,將斷鼻分為南部HD1斷鼻和北部的H37-H5井斷鼻,H37井西斷層又將H37-H5井斷鼻再分為H37井斷塊和H5井斷塊兩部分。構造地層總體向北傾沒,西和東側被生油洼槽夾持,成藏條件十分有利。
1.4 精細沉積分析,評價區塊儲層儲集條件
T1段沉相積為來自南部的近岸水下扇、滑塌扇沉積。特別是滑塌扇由于為再次搬運沉積,具有較好的儲集條件。H37井在T1段取巖心樣品57塊物性分析,孔隙度最大18.1%,最小2.9%,平均11.4%,中值12%,滲透率最大20.7×10-3um2,最小0.053×10-3um2,平均1.38×10-3um2,中值1.3。該井試油達到16.8t的工業油流。說明這種相帶儲集條件較好。
1.5 綜合分析,構建H37-H63井區巖性-構造油藏模式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H37-H63井區為最有利的評價區。該區處于二臺階斷層的下降盤區域,斷層南部為近岸水下扇沉積,大套砂礫巖發育,無論巖石的成份成熟度和結構成熟度均差,孔隙不發育,儲層條件差,儲蓋組合也差,再加之地層上翹爬伏在邊界斷層上,依靠斷層封擋,圈閉的有效性很差,鉆探的HD1井沒見到任何級別的油氣顯示。二臺階斷層以北主要為滑塌扇沉積分布區,儲蓋組合明顯變優。H63井斷層活動時間短,停止時間早(大約在騰二段末期),也有利于油氣的封擋保存[2-3]。
油藏類型為巖性-構造油藏。本區構造形成時間較早(阿爾善早期),后期繼承性活動,良好的構造背景是油氣運移的指向,構造條件控制了油氣的聚集。在構造背景上接受了近岸水下扇、滑塌扇的沉積,由于相帶變化快,砂體連通性較差,在構造背景上容易形成巖性-構造圈閉。
2 油藏評價效果
通過構建巖性-油藏模式,筆者認為構造上傾方向是評價的有利目標,建議在H37斷塊和H63斷塊分別部署1口評價井。若該區評價成功,預計新增石油地質儲量197.5×104t,其中:
H37斷塊以H37井做為油水邊界在T1段Ⅱ油組圈定圈閉面積1.5km2。預測含油面積0.7km2,油層厚度10m,單儲系數9.4,預測石油地質儲量65.8×104t;Ⅲ油組圈定圈閉面積1.9km2 ,預測含油面積1.1km2,油層厚度5m,單儲系數9.4,預測石油地質儲量51.7×104t。合計117.5×104t。
H63斷塊以井點外推1個井間距圈定圈閉面積1.2km2。預測含油面積1.0km2,油層厚度8.6m,單儲系數9.4,預測石油地質儲量80×104t。
3 結語
在H37區塊油藏評價研究中,筆者轉變思路,將研究方向從構造油藏轉向巖性油藏,構建巖性-構造油藏模式。同時利用新三維地震資料,結合單井數據和沉積相研究資料,開展系統的油藏評價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油藏評價效果。筆者認為H37區塊可以做為一個有效的產能接替區,并且該區的研究經驗可以為HT凹陷油藏評價提供指導性方向。
參考文獻:
[1]季漢成,楊德相,高先志等.二連盆地洪浩爾舒特凹陷中生界火山巖特征及儲層控制因素分析[J].地質學報,2012,86(08):1227-1240.
[2]趙志剛,史原鵬,賈繼榮等.二連盆地騰二段高產油藏成藏模式[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2,21(02):5-6.
[3]杜維良,李先平,肖陽等.二連盆地反轉構造及其與油氣的關系[J].科技導報,2007,25(11):45-47.
作者簡介:王超(1990-),男,河北滄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地質綜合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