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釗

薛家窩頭是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的特色美食,不僅選料講究,而且營養價值也較高,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綠色健康食品。
薛家窩頭屬百年傳統、宮廷貢品。它還有一個名字——“黃金塔”,關于這個名稱,還有一段歷史典故呢!
相傳清朝道光年間,大城縣有一個里坦(古)鎮,一位姓薛的老先生獨辟蹊徑,制作出的窩頭清香四溢,綿甜可口,在當時遠近聞名。光緒末年,清朝的太監總管李蓮英把薛家窩頭作為貢品送給慈禧太后。慈禧品嘗后,大悅,稱薛家窩頭為“黃金塔”,并親書匾額賜給薛家。此事在大城縣一帶廣為流傳并有文字記載。
薛家窩頭至今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是有原因的。首先,在原料采選上是很嚴格的,所用的黃豆和糜子,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粗纖維、細口感。食用后有降低血脂、膽固醇、高血壓及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經常食用能調節人的中樞神經及新陳代謝機能。其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是一般面食難以相比的。
其次,和面和摶(tuán)制技術也十分講究,面團(俗稱劑子)要均勻,上下不能偏差五克。在捏摶時速度和用力都要均勻,捏成上尖下圓、內有一洞,側看如寶塔的形狀。蒸制火候也要掌握得恰到好處,稍有偏頗,就難以達到好的效果。剛出屜的窩頭要色澤黃潤,看似罩著一層透明的膜,光亮油潤,氣味清香,入口細膩爽滑。
如今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結合當代人的飲食口味及營養科學,薛家窩頭大膽采用其他綠色新原料,不斷地深入挖掘技藝,研究開發出了多系列的小窩頭,不斷滿足消費者對綠色健康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