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本刊訊? 美國當地時間2月24日下午,第七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結束。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美國延后原定于3月1日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的措施。
2月21日至24日,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在華盛頓舉行第七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進一步落實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圍繞協議文本開展談判,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以及匯率等方面的具體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此基礎上,雙方將按照兩國元首指示做好下一步工作。
2月16日晚上,特朗普發了一條推特,大致這樣說的:貿易談判者剛剛從中國回來,在那里有關貿易的磋商富有成效,現在和我在海湖莊園就具體細節舉行會議……轉眼又是新的一周,非常關鍵的一周。一些中方官員,馬上就將出發前往華盛頓。
特朗普發的另一條推特大致是這樣說的:今天,與我的工作人員就中國貿易協議舉行更多的重要會議和通話。在如此多的不同方面正取得大進展。我們的國家擁有如此好的發展潛力來實現未來更高層次上的增長和偉大!
從劉鶴訪美前后特朗普表現出的熱情以及磋商結果來看,持續近一年的中美貿易摩擦,出現了比較積極的跡象,這對于兩國經濟以及世界經濟而言,應當說是有利的。
特朗普:不封殺華為
當地時間2月22日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橢圓辦公室會見中國副總理劉鶴及參加第七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的雙方部分代表,并接受媒體采訪。期間,中國媒體記者提問“不封殺”對象是否包括華為,特朗普給予肯定回應。
特朗普說:“我不想用人為的方式封鎖(市場),我們想要有非常好的5G(技術),并最終發展到6G。你要知道,照現在世界發展的速度,有可能6G過兩個月就過時了。但我希望可以和中國展開競爭,公平的競爭。如果可以的話,我不想封鎖任何一家公司。”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則在領英上回應特朗普“不封殺”的推文,他表示,“華為已準備好,通過真正的競爭,為美國建設真正的5G網絡。”
上述特朗普與華為高管的隔空對話,讓人感覺到此前華為的“北美危局”大有峰回路轉的跡象,當然,孟晚舟是否被引渡美國,目前還是一件“懸事兒”。但至少我們看到,對于華為和中國具有競爭優勢的5G領域,美國總統較為開放的表態,是符合國際高技術市場發展大勢的。
“斗而不破”也是美國對華戰略重要選項
特朗普的推特再一次證明了特朗普本人和美國政府不想從根本上搞壞中美貿易關系和中美關系。究其原因:一是美國當代的國家、企業、民眾利益與中國關聯太大,打擊中國就是打擊美國,經過一年來的貿易摩擦,美國對此有了比此前更加明顯的體會;二是中美貿易摩擦期間,中國的積極應對和既講原則又不失靈活性的斗爭,讓美國充分感受到了中國不好對付,但中國的靈活性又給處理中美貿易關系留出出口;美國總統中期選舉和執政黨在議會中的選舉,領教了貿易戰給競選“票倉”造成的打擊,“斗而不破”不再是中國對美博弈的一個基調,也漸成美國對華戰略的重要選項,甚至是事實中的必選項。
認真研判美方意圖和底牌
中美此次北京磋商取得的成果備受世界矚目。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月15日援引新華社當天報道稱,2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在北京舉行第六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共識,對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貿易平衡、實施機制等共同關注的議題以及中方關切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并就雙邊經貿問題諒解備忘錄進行了具體磋商。雙方表示,將根據兩國元首確定的磋商期限抓緊工作,努力達成一致。
以上磋商范圍,都是中美此前摩擦中美雙方共同關注的焦點,同時有些領域已經成為此前摩擦中被報復的對象,如美國的農業,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震蕩不算小。
但是,從謹慎樂觀角度來講,中美貿易代表在北京的磋商,也可以用波瀾不驚來形容。雙方雖涉及了主要問題,但達成的只是“原則性共識”。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上述磋商議題基本上都是美國曾經向中方施壓或主動挑起貿易紛爭的領域,中美貿易戰下的中國白皮書主張,似乎并沒有明確涉及。
早在去年5月4日,美方要價清單展示了其意圖:中方削減2000億美元對美貿易逆差;停止對“中國制造業2025”的補貼和支持;保護知識產權;降低關稅;擴大農產品進口;改進美方在中國的投資限制。其中,“中國制造2025”被三次提及,足以顯示這是美國最為擔心的焦點。此前美國打壓中興、唆使加拿大抓捕孟晚舟,瞄準的都是中國高新企業搞的動作。本次磋商中,涉及高新技術的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等也被排在重要位置。所以,下一階段的中美貿易關系的處理,中方只有客觀、理性、清醒地認識美方真實意圖和底牌,才能作出正確的戰略判斷。
中國恢復大豆種植面積
中美貿易戰打響后,美國大豆很受傷,此輪中美貿易磋商,大豆又是焦點。有消息稱,進口的大豆的用途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榨油,一個是飼料加工(用榨油剩下的豆粕去養豬)。國內的大豆,現在主要是發豆芽,磨豆腐,但是這種說法并沒有有力的佐證。事實上中國市場上出售的豆腐很多是松散難吃的,應該是以進口轉基因大豆為原材料。進口轉基因大豆真正有多少用于人的食用以及危害性有多大,目前都是廣受質疑。
2月19日,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公布。其中,大豆振興計劃備受市場關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局局長吳宏耀指出:大豆振興計劃是調整農業供給側結構,特別是種植業結構的一個重要舉措,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著力點:
第一,要穩定恢復中國大豆種植面積,主要是在東北地區、黃淮海地區引導農民擴大大豆種植。
第二,在科研上加快優質、高產大豆品種選育,開展聯合攻關,提高大豆品種的適應性、高產性和優質性。
第三,結合加工業發展,培育一些新的大豆企業、新的合作組織,提高大豆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和水平。所以,大豆振興計劃主要是從技術上、結構上、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扶持。
中日擺脫美元盤剝具有標志意義
就在此次在北京舉行的中美貿易磋商當日,央行突然宣布了兩項與日本的重要合作:一是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與日本銀行簽署了中日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二是央行與日本銀行簽署了在日本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
日本是美國陣營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同時也是美國對付中國的一枚重要棋子。而此次日本在美國對華談判的關鍵時刻且是談判首日,與中方達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對于美國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今后中日商人大宗貿易都可以使用本幣結算了。這比用美元結算更劃算,也比使用對方貨幣結算更安全。貨幣互換直接跳過了兩個非美元貨幣兌換時要先兌換成美元的中間步驟,這是一個去美元化的過程,減少了美元影響匯率的可能性,有利于本國金融穩定。同時也消除了美國的盤剝。要知道,這是世界第二和第三貿易大國之間在結算領域繞開美元的直接合作,具有標志性意義,勢必會引來更多國家的效仿。此外,日本“反水”直接導致美國在中日之間盤剝不成,接下來還可能會促進2012年夭折的中日韓甚至包括俄羅斯參與下的東北亞自由貿易區的重新激活。
網絡也要擺脫美國控制
另外一場繞開美國控制的博弈發生在俄羅斯,俄羅斯考慮測試斷開與全球因特網的連接,以檢驗其應對外部網絡威脅的能力。包含這一計劃的法案2月12日在俄國家杜馬通過。中國經濟生活尤其是新興經濟目前對網絡的依賴比俄羅斯要大很多,如果美國在接下來的貿易摩擦中以斷網相威脅,中國將必然處于被動。中興、華為已被美嚴重打壓,美國接下來在高新科技領域“放大招”的目標很可能瞄準網絡這一中國人日常工作生活離不開的領域,屆時中國將怎么辦?俄羅斯的做法值得中國仿效。中國亟需建成可以擺脫美國控制、主權獨立的公眾網絡。
長年致力于推動主權獨立的中華公眾網絡事業的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教授呂述望指出,中國沒有互聯網,美國可以隨時斷開中國的網絡連接。他說,俄羅斯聯邦通信信息技術監管局獨立建設俄羅斯公眾網的做法令人振奮。作為“主權”互聯網計劃的一部分,俄羅斯政府正計劃暫時切斷所有網絡鏈接來測試其網絡安全能力,這意味著俄國獨立公網已經形成,并具有自主國際網絡服務的可控數據交換出口,這與已經提出多年的中華公眾網絡論團隊的奮斗目標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