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焱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走過了七十年的風雨歷程,在政治、經濟、國防以及外交等方面都實現了快速發展。黨政外交屬于保證國家穩定,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黨政事務,本文主要探討了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的實踐歷程以及理論創新。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政黨外交? ?一帶一路
自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我國積極開展政黨外交的實踐,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績,為國家建設與民族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怎樣更好的實現政黨外交理論創新與發展,值得我們更為深入的探索。
一、中國共產黨外交的實踐歷程
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帝國主義針對我國進行了包圍與封鎖,中國共產黨在外交方面工作的順利開展,對于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穩固國內形勢、拓展國際影響力等方面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在上世紀50年代后期,在左傾的影響之下,使外交工作又經歷了一些曲折。在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共產黨再次對工作重心進行調整,使外交工作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勢頭,我國外交工作逐漸走向成熟。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我黨在對外交往方面不斷發展,政黨外交逐步趨于制度化,真正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動力和保障。具體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政黨外交初創階段。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世界格局處在冷戰的背景之下,中國共產黨決定采用“一邊倒”的外交方式,也就是向社會主義陣營傾斜的外交思路,這也就決定了當時我國在外交格局上主要是跟各個國家共產黨以及工人黨之間的交往。(2)曲折和發展階段。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于1956年,在蘇共二十大上所發布的秘密報告,造成全球范圍內共產主義運動的內部思想動亂。中國與蘇聯兩黨間在意識形態上所產生的分歧逐漸加劇,兩國政黨間的矛盾也在不斷升級,兩黨關系徹底破裂。蘇共組織絕大部分國家共產黨對我國共產黨進行圍攻,造成我黨與很多國家政黨之間斷了關系,使我國外交一度陷入困境。此外,文革十年對我國外交路線也造成了嚴重影響,導致與大部分外國工人黨、共產黨之間失聯。而在這個階段,我國外交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尤其是中美關系的緩和,促進了我國與西方國家的建交。(3)調整和大發展階段。自我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黨的工作中心逐漸轉移到了經濟建設方面,鄧小平在當時所提出的“和平與發展”成了時代的主題,給中國共產黨開展外交工作提供了調整和發展的理論基礎。(4)成熟階段。在此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四項原則的引導之下,與多國政黨之間建立的了外交關系,標志著我國新型政黨的外交實踐已經逐漸成熟,為實現政黨外交的制度化指明了發展的方向。(5)制度化階段。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中國共產黨在對原有黨際關系加以繼承與發展的基礎之上,對政黨外交的范圍與領域進行不斷拓展,強化了務實性,以維持政黨外交工作靈活性為保障,持續探索我國政黨外交在制度化方面的建設方式。
二、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創新
自新中國成立之后,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針對外交范圍進行不斷拓展,使外交工作進入新的階段。我黨幾代領導集體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原理為思想導向,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合,對政黨外交理論加以不斷的創新。(1)獨立自主、平等互利以及求同存異屬于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我黨開展政黨外交工作的重要理論基礎。其強調了中國共產黨要堅持獨立自主,堅持反對輸出革命,嚴格避免對其他國家外交模式的照抄照搬。積極提倡黨際關系的交往要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對于各種事務要相互協商,堅決避免有父子黨關系的出現。堅持黨際交往過程的相互合作,以求同存異的思想為引導,堅持黨際關系不應該對國家之間的關系產生影響。(2)始終堅持黨際關系的四項原則,讓黨際關系為國家關系服務,這是在新時代我黨在開展黨政外交工作過程中所展現的理論發展。(3)充分尊重世界多樣性,讓政黨外交實現對經濟建設的服務,這是在國際格局轉變的大背景之下,我黨政黨外交在理論上的拓展。(4)堅持促進和諧世界的建設,將以人為本作為外交活動開展的核心,在世界上積極樹立起中國共產黨的優質形象,這是對我黨政黨外交所進行的理論深化。
三、“一帶一路“背景之下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外交建設
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需要所服務,促進黨的事業發展,屬于中國共產黨開展對外交往相關工作的重要歷史責任和使命。我黨在政黨外交上要全面統籌國內和國外這兩方面的格局,將黨的建設與國家總體外交之間進行有機的融合,而“一帶一路“思想在其建設進程當中發揮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和國內情況出現變化的大形勢下,需要對時代特征以及國際格局進行精準把握,強化對外交往的理論與機制建設,實現對政黨外交實效性的不斷拓展。
(一)理論體系的豐富與發展
黨際關系的思想原則,與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之間相一致,且與“一帶一路“思路間相互契合,需要推進其豐富化發展。政黨外交作為黨建以及外交工作之間的交集,只有在保證其理論基礎實現與時俱進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近些年以來,習近平書記針對國內外形勢做出了準確的判斷,提出了關于外交方面的新要求與新理念,例如”正確義利觀“的樹立,“命運共同體”的打造等。
(二)政黨外交定位的明確化
“一帶一路”屬于目前我國政治最高發展戰略,雖然它是以中央人民政府的名義所提出,但我國推行黨管外交的制度,所以中國共產黨在開展政黨外交工作的過程中,要積極明確自身定位,在渠道、內容以及價值等多方面給政府外交形成良好的補充。就渠道方面來說,政黨外交實現了與政府外交之間相互平行外交渠道的開辟,若想使其的價值得以充分發揮,必須以良好的獨立性、權威性以及穩定性為基礎,盡可能避免由于政治關系的波動而受到影響。就內容方面來說,政黨外交除了要積極配合政府外交中的政治談判以及經濟合作內容之外,還要凸顯出其自身的特色,致力于外交的發展,搭建起情感紐帶,強化與沿線各國之間的戰略互信。就價值層面來說,政黨外交需要重視對價值觀、話語權的彰顯,對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形象進行不斷完善。
(三)地方黨委的參與
雖然在我國目前的國家結構以及政黨領導機制之下,地方黨委在對外交往方面還具有較大的局限性,不過還能有所作為。其參加政黨外交工作的方式主要包括兩種:(1)為中聯部所承辦的政黨論壇提供協助。(2)受到中央的委派,率團出國訪問。
(四)激發民主黨派的促進作用
我國有八個民主黨派,他們是中國共產黨十分親密的友黨,也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之下,參與國家建設與事務管理的重要參政黨。各個民主黨派屬于中國政黨制度當中的重要成員,不乏各領域當中的精英,而且在海內外也有著許多資源。所以在推進“一帶一路”政策的過程中,要激發民主黨派在對外交流方面的作用,實現對中國共產黨所開展政黨外交工作的良好配合。
四、結語
總而言之,政黨外交對于國家的穩定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新時期,我們要以時代特色為基礎,堅守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一帶一路”政策,以此為契機促進我國政黨外交的實效性,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與強大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王晨光.“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8,(05):58-63.
[2]楊揚.21世紀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的三重維度[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8,(01):172-178.
[3]劉玲.開辟歷史:中共政黨外交四部曲[J].廉政瞭望,2017,(24):54-55.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政治與法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