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亞楠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顯得越發重要。因此,高校教師應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認真分析新時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并積極采取相應策略,使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思想教育? ?高校學生? ?挑戰? ?教育? ?分析
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在高校教育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的形成。大學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人才基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因此,在高校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前世界經濟飛速發展,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我國的文化發展也受到了西方價值觀的影響,使我國大學生的思想體系受沖擊,因此,新時期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顯得十分重要。
一、新時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現狀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強,我國的社會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伴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相應也產生了許多新的思想和觀念,并且對我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影響,許多大學生在這些思想觀念的影響下,漸漸產生了頹廢的資本主義思想,這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極為不利,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及行為。這為我國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非常嚴峻的考驗。由于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網絡、手機以及電視等媒體通訊設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們可以通過相關媒體設施隨時隨地瀏覽世界相關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信息都可以通過媒體進行傳播,其中不乏各種消極、落后、暴力、頹廢等垃圾信息。學生在高校的日常生活與學習過程中,通過書本及課堂中得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大量的信息都是通過相關媒體中獲取的,這就會使大學生接觸到一些負面的垃圾信息,使大學生的思想價值體系受到影響。在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只注重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久而久之,學生會對高校的思想教育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更有甚者會對高校思想教育產生抵觸,這對高校思想教育的發展十分不利。
二、新時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價值的多元化帶來的挑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我國改革開放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中國已經由之前相對比較封閉的狀況轉變為開放包容的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普及,使世界各地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溝通交流,世界變得越來越小,漸漸形成了“地球村”。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傳統的文化也在不斷面臨著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響,與此同時,高校的大學生也受到世界上各種文化的沖擊,使大學生的思想變得多樣化,逐漸突破傳統的價值觀。除了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大學生為了更能彰顯個性、追求獨特,一些小眾價值觀也逐漸得到大學生的青睞。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是受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價值觀多元化要求大學生要具備更強的自我甄別能力和自我監控能力,價值觀多元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時代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使大學生思想走向成熟的必備條件,但在大學生價值觀形成過程中,依然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進行引導。
(二)網絡媒體對高校思想教育的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社會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網絡信息技術加速了新媒體時代到來的步伐,智能手機作為新媒體技術的代表,對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大學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隨時隨地對網上的各種信息進行瀏覽,這有利于大學生拓寬自身的視野,也使大學生價值觀體系受到不同文化的沖擊。智能手機等新型媒體的出現,一方面使學生受到一些負面的、對學生心理健康不利的信息的影響,使高校教師對一些負面、不健康信息的預防更加困難,進而增加了高校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難度;另一方面,由于許多大學生沉溺于網絡,尤其是對網絡游戲的沉迷,會導致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最終導致荒廢自身的學業。網絡的產生及發展,即可以使大學生的擴寬自身的視野,豐富大學生學習的渠道,但也會給大學生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因此,高校在進行思想教育過程中,應加強引導學生接納正確思想,去除不良思想,培養學生提升自我約束能力和對信息的甄別能力。
三、新時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理念
所有教育工作的主體都是學生,思想教育也不例外。高校教師在其教學過程中,應將學生的年齡、學習能力等特點進行認真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一方面,現代大學生比較注重個性的彰顯,其在思想上更加獨立,比較具有個性,常常以我為中心,強調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因此,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大學生的個性追求給予足夠的尊重,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不要采取直接粗暴的方式,應該采取間接委婉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指導。比如,高校教師在對學生接觸的網絡信息進行進行監督的過程中,教師不能采用直接禁止大學生上網的方式,這樣會導致大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導致“禁果效應”,越是禁止學生上網,學生越會想盡辦法找機會上網。高校教師應改變自身定位,不要時刻都以教師的視角與學生交流,應以一名普通評論者或者是朋友的身份來對學生的思維發展進行引導。另一方面,高校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受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一些教師主要通過對大學生的處罰和約束來確保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但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當前,社會更加開放,大學生的視野更加廣闊,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單單只是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更要堅強社會實踐,增強動手能力,因此,高校要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目的,制定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將教育同尊重、關愛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從而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大學生得到健康成長。
(二)建立良好的文化環境,間接性的引導學生發展
影響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理論知識的學習、高校管理模式的改變以及高校文化的影響。其中高校文化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應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在高校建立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對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在高校建立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一方面需要高校教師打造出一個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例如,設計新穎的校園文化墻,對校園板報內容進行及時更新,使大學生在校園內隨時都可以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在校園廣播站播放熱點新聞或者一些與大學生思想教育相關的文章,從而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另一方面,高校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精神文化體系,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改善獎學金的評選標準,不要只以大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標準,要從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進行評選。在評選過程中,要確保評選結果的公平公正,不要摻雜個人感情因素。與此同時,高校教師也應增加對班級文化的傳播,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并選擇積極健康的內容,組織大學生進行理論研究、讀書以及辯論等活動,使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得到豐富,并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取向。
(三)增加民族優質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有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其中經歷過繁榮,也經歷過衰落,目前我們正在經歷著中華民族崛起的過程。在各個過程中都有許多中華文明傳承到現代。但在現代大學生之中,有很多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對西方文化推崇備至。例如,一部分大學生在面對西方的傳統節日時的關注度,比中國的傳統節日還要高,西方的情人節、萬圣節、圣誕節等,大學生會進行相關的慶祝活動,而中國傳統的元旦、中秋等節日則時常被大學生所忽視。因此高校在進行思想教育過程中應注重將民族優質的文化融入到教學之中,積極弘揚民族文化,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加民族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避免大學生受到社會不良思想的影響。高校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通過思想教育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認識和正確的價值觀,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俊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4):73-74.
[2]陳海鳴.轉型時期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弱化消解對策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28-29.
[3]楊發玉.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S1):128-131.
[4]王介之.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
[5]趙宇.試述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與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42-43.
[6]胡鐵成.新時期下高校思政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中國高新區,2017,(10):41.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