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瑩
(柳州市中醫醫院檢驗科 廣西 柳州 545001)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臨床上多數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最終階段,同時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獨立風險因素[1],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早期診斷心力衰竭并評估其嚴重程度,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就目前的醫療水平而言,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主要以超聲心動圖、X線胸片、臨床表現、體征及病史作綜合評估,尚無一種定量指標對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血漿腦鈉肽(BNP)屬人體心室肌細胞分泌的利鈉利尿多肽,當左心功能不全發生時受到心室肌擴張和心室壓力升高的影響,BNP會在短時間內合成釋放[2-3]。基于此理論基礎,研究將采用實際病例研究的方式,探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NP水平與心功能分級、LVEDD、LVEF、血脂及腎功能的之間的聯系,以為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及預后評估提供更為確切的理論支持,現將研究作如下報道。
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經病史、臨床表現、體征、X線胸片及超聲心動圖聯合檢查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進行研究;包括男性42例、女性58例,患者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68.1±7.3)歲;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47例、Ⅲ級36例、IV級17例;原發性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硬化64例、原發性高血壓30例、擴張型心肌病6例。納入對象均排除慢性腎功能不全、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氣胸、惡性腫瘤、肥厚性心肌病;研究經醫院倫理會通過,100例對象均自愿參與研究。
納入對象均于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靜脈血,選擇日立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肝腎功能;采用雅培Access2型化學發光儀化學發光技術檢測患者的血漿BNP。入院后借助超聲心動圖檢測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內徑等相關指標。
(1)比較不同NYHA心功能分級患者的BNP、LVEF、LVEDD之間的聯系;(2)比較不同血漿BNP水平患者的尿素氮、肌酐、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指標;(3)記錄并比較不同血漿BNP水平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與死亡率。
資料統計顯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級的增長,血漿BNP水平相應提升,兩者呈正相關(P<0.05);血漿BNP水平提升,LVEF相應下降,兩者呈負相關;血漿BNP水平提升,LVEDD相應提升,兩者呈正相關,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血漿BNP與NYHA心功能分級的聯系 (±s)

表1 血漿BNP與NYHA心功能分級的聯系 (±s)
心功能分級 BNP(pg/mL) LVEF(%) LVEDD(mm)Ⅱ級(n=47) 86.23±44.35 63.65±4.25 43.69±5.15Ⅲ級(n=36) 236.78±135.12 57.86±10.33 51.47±7.23 IV級(n=17) 1251.10±1012.25 46.12±9.65 60.13±8.30 t1/P1 7.1626/0.0000 3.4820/0.0008 5.7248/0.0000 t2/P2 7.9820/0.0000 10.1236/0.0000 9.4912/0.0000 t3/P3 5.9641/0.0000 3.9414/0.0002 3.8812/0.0003
研究將100例對象根據其血漿BNP水平,將其分為A組(血漿BNP≤400pg/mL)65例,B組(血漿BNP>400pg/mL)35例;統計學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尿素氮、肌酐、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指標均有的統計學差異(P<0.05),詳細數據見表2。
表2 不同BNP水平患者腎功能及血脂水平對比 (±s)

表2 不同BNP水平患者腎功能及血脂水平對比 (±s)
組別 n尿素氮(mmol/L)肌酐(μmol/L)膽固醇(mmol/L)高密度脂蛋白(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A組 65 6.33±2.65 79.12±22.15 4.52±0.98 1.37±0.49 3.00±0.89 B組 35 10.07±6.19 91.35±30.10 3.79±1.15 1.16±0.39 2.59±0.95 t - 4.2187 2.3153 3.3411 2.1879 2.1460 P - 0.0001 0.0227 0.0012 0.0310 0.0343
資料統計:A組(BNP≤400pg/mL)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率及死亡率均低于B組(BNP>400pg/mL),兩項數據組間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細數據見表3。

表3 不同血漿BNP水平患者預后對比 [n(%)]
腦鈉肽(BNP)是由心肌細胞合成及分泌的多肽類天然激素,生物活性較強,主要存在于心室表達和腦組織中[4];據已有的文獻資料來看,正常人的血漿BNP不僅濃度較低且具有較高的穩定性;當左心室功能受到影響時,受到心肌擴張的影響BNP會在較短的時間內釋放入血并快速提升[5];國外學者研究顯示[3]:BNP同時兼具利尿利鈉、舒張血管以及抑制醛固酮分泌的作用,在病理生理學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在心力衰竭的臨床診斷、疾病嚴重程度及患者預后的評估方面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可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持。NYHA分級則是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以臨床癥狀為基礎對心衰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分級的一項指標,現已被廣泛運用于臨床研究與治療中。LVEF是臨床上反映人體心功能的常用指標,在心衰的預后評估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研究資料顯示:LVEF<25%的心衰患者,LVEF與心衰預后不再存在線性相關的聯系[7]。
本次研究顯示:不同NYHA分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隨著NYHA心功能分級的越差而出現明顯的升高(P<0.05),從側面提示血漿BNP水平能夠客觀顯示患者的心臟功能與左室負荷狀態;另一方面,研究發現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NP水平與LVEDD呈正相關,提示血漿BNP濃度可作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評估的指標,即患者血漿BNP濃度越高,則左心室重塑越嚴重。
此外,研究還對不同血漿BNP水平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腎功能和血脂水平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血漿BNP>400pg/mL的35例患者尿素氮、肌酐兩項指標明顯高于BNP≤400pg/mL組患者,其原因可能為慢性心衰時,血流動力學改變和多個神經體液系統的異常:交感神經系統(SNS)、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的過度活化是CHF發病中的兩個重要原因。心衰時血流動力學改變,使腎血流量明顯降低,GFR下降,血肌酐和尿素氮等升高。SNS的過度活化除引起腎血管收縮降低腎血流量外,兒茶酚胺也能對腎小球和腎小管造成損傷。[8][9]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則低于BNP400pg/mL組患者,各項數據組間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10]報道一致,可能原因為重度心力衰竭時,病人心肌受損,心功能降低,引起病人中心靜脈壓升高,胃腸道淤血,并且病人脂質攝入、合成和吸收減少。[11]另一方面,血漿BNP>400pg/mL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均高于BNP≤400pg/mL組患者(P<0.05),與國外學者研究一致[12]提示BNP升高與機械收縮功能不良誘發心衰死亡之間有緊密的聯系,臨床上可將血漿BNP作為心衰患者預后的獨立指標。
綜上所述,研究得出結論:血漿BNP指標是反映心功能受損的有效指標,BNP檢測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及患者的預后評估中,臨床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