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的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這個新時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奮斗,最需要的精神就是偉大的奮斗精神。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呼喚偉大奮斗精神。在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兩個目標提前實現基礎上,黨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時間緊迫,任務繁重。盡管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各個領域的發展并不均衡,區域、城鄉之間在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發展程度等方面差異巨大,生態文明建設、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等短板明顯,如何縮小差距、補齊短板,依然是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決勝階段最為關鍵,沖鋒時刻愈需奮勇。在這一關鍵時刻,容不得半點猶豫、躊躇,必須以不懈奮斗的精神、奮勇向前的勇氣,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精準脫貧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一鼓作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呼喚偉大奮斗精神。在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歷40年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必須繼續大力弘揚偉大的奮斗精神,帶領廣大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呼喚偉大奮斗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實現這一偉大夢想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終于使中國人民看到了民族復興的曙光。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繼續發揚偉大的奮斗精神,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薄V挥袏^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奮斗是艱辛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沒有艱辛就不是真正的奮斗,必須勇于在艱苦奮斗中凈化靈魂、磨礪意志、堅定信念。奮斗是曲折的,“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要奮斗就會有犧牲,必須始終發揚大無畏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奮斗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全體黨員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努力做新時代的奮斗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歷程中,始終弘揚中華民族偉大奮斗精神,把其貫徹到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中,推動形成競相奮斗、團結奮斗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