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屹然 楊山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的重要舉措,加大政策扶持和統籌推進力度,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組織自我保障和服務農民能力。”本期視點關注農村基層黨組織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不同路徑。
位于冕寧縣城以南6公里的建設村,與108國道隔河相望,被當地群眾稱為“峽口”,曾是“前有荒灘,后有荒山,有女不嫁峽口灣灣”的窮地方。“記得小時候家里窮,缺衣少食,村子里都是土路、土房子,進城只有走路,直到我讀大學了都沒什么變化。”大學畢業后在成都工作的村民李兆波說。
窮則思變,建設村百姓在思考,建設村黨支部也在思考。如今,在村黨支部這個“火車頭”的帶領下,思考變成了實踐,實踐成就了夢想。
“火車頭”跑起來
2010年初,村黨組織班子一行人到廣東和江蘇等地考察。一周后,他們回到村里,便作出了一個改變建設村命運的決定:依托原有資源,成立農旺合作社,并下設種植專業合作社、養殖專業合作社和投資專業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村民以承包地、村集體經濟資產、現金等量化入股,在村內流轉農戶承包土地、集中發展特色產業、激活民間流動資金。
但是,一切并非順水推舟。在土地流轉和投資入股水電開發初期,村民顧慮重重,沒信心。關鍵時刻,如何把群眾組織起來?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黨員要走在前、作示范!于是,村黨組織班子發揮“火車頭”作用,帶頭入股合作社,黨員干部帶頭改風貌、建標桿。
在黨員干部帶領下,建設村組織村民代表跨省考察。這下子村民們眼見為實,吃下了“定心丸”,合作社從最初的68戶社員發展到現在的426戶,每年年底實現現金分紅,為建設村的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了黨員的帶動,群眾得到甜頭,對村上的工作也更支持了:農戶把承包地交給合作社,按照村產業規劃布局,配套基礎設施,建成“溝端、路直、田成方”的高標準農田,實行規模化種植、集中化養殖。如今,全村2000余畝土地,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實現了流轉。目前,建設村興辦種植公司和養殖公司,建成水果基地1800畝。公司將種養殖產品按統一包裝銷售,再向合作社繳納一定費用。
將土地交給有經驗、有能力的人耕種,不僅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解放了大部分的勞動力。“村民土地采取量化方式入股,土地保底租金每畝1500元,以大米每斤2.4元的價格為基數,每上漲0.1元,租金增加100元,只增不減。”村民們樂呵呵地算著,“到合作社務工還有報酬,人均收入比以前單純種糧食翻了3倍以上。”
“錢袋子”鼓起來
在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利用好積累的資金,創建自己的企業實體?建設村按照“集體先行、組織引領、帶動群眾、助農增收”的思路,通過集體經濟項目建設拉動全村經濟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結合冕寧縣的水電開發熱潮,建設村以“村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入股電站”的投資方式,入股三合電站、龍家溝電站建設。投產后,村民每投資一萬元,一年能分到紅利1300元左右。
2010年,建設村被確定為“全省鄉村生態觀光農業示范村”。以此為契機,建設村按統一標準打造鄉村旅游品牌,建成20家鄉村酒店,17家星級農家樂,每天可接待900余名游客食宿,全村旅游業年收入達400萬元以上。旅游產業壯大后,鄉村酒店、農家樂按不同星級向合作社繳納費用,有效拓寬了集體經濟收入來源。
有了殷實的經濟基礎作保障,建設村的干事底氣更足了。同年,建設村還投入130萬元建成800平方米的“1+N”黨群服務中心,投入60萬元建成村民活動廣場,在全村開展培訓輔導,集體經濟項目建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針對發展過程中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建設村進一步發展勞務產業,依托合作社購置工程機械、建筑設備和運輸車輛,既為全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保障又促進了集體經濟發展。
2013年,建設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該村農旺合作社現金分紅達1311.5萬元。
精氣神“富”起來
“錢袋子”鼓起來的建設村,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創建和基層治理。
“對夫妻不恩愛、子女不孝順、家庭不和睦的村民,嚴禁其加入合作社……”建設村定下具有剛性約束的村規民約,將村民經濟收入與道德風尚捆綁一體,規范合作經營管理制度。同時,建設村還開展“和諧家庭”“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孝子”“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有了激勵機制,這些年來,全村沒有一人到縣上訪,沒有一戶貧困戶,沒有一起犯罪案件,鄰里團結和睦。
在村黨群服務中心大樓上,“黨員架金橋,群眾奔小康” 10個鎏金大字高高矗立;村民活動廣場上,村民們聚在一起歡聲笑語;農民夜校,各行專家、“田秀才”耐心授課,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學到種養殖技術和旅游服務技能;全村環境面貌也明顯改觀,居民點整潔、道路通暢、農田成方、林木成行、溝渠配套、排灌方便,原來的荒山也變得郁郁蔥蔥……“村里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我在外面工作還沒有一些村民收入高,很想回來。”李兆波現在一有假期就拖家帶口自駕回村,享受田園生活,“我們最喜歡晚上在天臺上躺著看星星,和小時候的一樣亮。”
今天的建設村,榮譽滿身,“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國家3A級景區”“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四川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站在新起點上,建設村黨支部又開始思考鄉村振興的大文章了。(作者單位:伍屹然/涼山州委組織部;楊山/冕寧縣委組織部) (責編/陳艾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