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要:稠油井具有粘度大、流動性差,井筒輸送困難、地面輸送困難的特點,管理難度較大,主要表現為:一是部分油井存在光桿緩下的情況:熱采井在周期末期隨著含水和溫度的下降,油井經常出現光桿緩下;在井網不夠完善的注水區域,地層能量低、含水低、油稠,油井經常出現光桿緩下。二是部分油井回壓過高:稠油重質成分多,流動系數小,在井筒和地面輸送過程中,流動摩擦阻力大,流速慢,造成井筒、流程輸送困難,采油設備負荷加重。針對稠油井管理難度大、產量波動大的特點,實施分類周期管理,通過優化參數、摻水加藥、熱洗、優化防砂工藝和加強井筒、地面管理等措施,實現了延長稠油井生產周期,提高生產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稠油井;分類周期管理;優化參數;井筒地面管理
研究轄區具有油層厚度薄、原油粘度分布廣、儲層埋藏深、泥質含量高、出砂嚴重、受邊底水和注入水影響大的特點,屬河道砂稠油油藏。針對不同開發階段的特點和需要,研究并實施了相應的開發政策和措施。研究區塊經過強化開采,目前稠油熱采老區已進入中高含水、多輪次吞吐階段,稠油產量由上升態勢轉換為下滑趨勢。為減緩水侵影響,提高熱采開發效果,運用精細地質管理和精細地面管理,延長熱采井的生產周期,提高經濟效益,達到了較好的蒸汽吞吐效果。
1 油田稠油開發現狀
研究轄區經過強化開采,稠油熱采老區已進入中高含水、多輪次吞吐階段,稠油產量由上升態勢轉換為下滑趨勢。在精細油藏描述和剩余油研究的基礎上,綜合評價稠油熱采生產動態,根據不同類型的剩余油,實施了井網加密、低效水驅轉熱采、水侵治理等技術,提高了稠油采收率。
2 油田稠油熱采配套技術
(1)蒸汽吞吐采油技術。蒸汽吞吐是指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關井一段時間,待蒸汽的熱能向油層擴散后,再開井生產的一種開采稠油的增產方法。蒸汽吞吐是一種相對簡單和成熟的開采稠油技術,蒸汽吞吐提高開采效果的機理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水流動能力;清洗井眼及近井地帶,改善油井的完善程度;由氣體的膨脹來驅動原油;降低界面張力,減小水相的相對滲透率,減小殘余油飽和度;提高波及效率。(2)蒸汽驅采油技術。蒸汽驅是指將蒸汽注入到一口或多口井中,將地下粘度較大的稠油加熱降粘,然后在蒸汽蒸餾的作用下,把原油驅向鄰近多口生產井采出。(3)稠油環井網加密。通過剩余油分析和優化部署,館5稠油環已基本完成了熱采井網一次加密。(4)低效水驅轉熱采。在開展稠油水驅轉熱采技術界限研究的基礎上,選擇地層原油粘度大于3000 mPa·s、有效厚度大于8m、凈總比大于0. 6的區域轉換開發方式進行低效水驅轉熱采開發。(5)稠油環受構造低部位邊底水和構造高部位注入水雙重作用,在開發過程中,針對不同時期、不同部位水侵方式與作用的差異,采取了“排、停、堵、避”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水侵技術,增強油田穩產基礎。
3 注重分析與管理 延長開發效果
3.1優化摻水技術,延長稠油井生產周期
油稠井管理實施摻水與降粘相結合的方案延長生命周期。對稠油摻水井或低液量摻水井要根據氣溫的變化進行合理的調整,同時依據摻水井的液油含水、原油薪度、管線長短等動靜態數據分類制定停摻井及降摻井。根據回壓變化和“回壓最低”生產原則、“最低摻水量”效益原則,確定每口井的瞬時摻水值,確保摻水的精細化、科學化。同時建立摻水調整日志,每天詳細記錄每口井摻水動態、回壓變化和摻水效果,進一步摸索單井摻水規律,對“摻水優化卡”進行不間斷地循環優化。根據稠油井不同生產周期的生產特征、影響因素,摸索出一套“一停、一控、一調”摻水工作法。一停即轉周井見水期,溫度較高且只出水不出油,此時停摻水;一控即轉周井穩產期,產油量呈梯次上升并進入峰值,此時嚴格進行摻水優化以穩定峰值產量;一調即油井低產期階段,密切關注回壓變化及時調整摻水量,以延長開采周期。
3.2加強吞吐輪次分階段管理
吞吐輪次變化過程可劃分為3個時間階段:產量上升階段、產量高峰階段和產量下降
階段。無水侵井:由于單周期生產特點,周期末多數低產低效,不供液,生產時間較短,所以轉周頻繁。它經歷了第一周期的產量上升階段,第2-3周期的產量高峰階段,進入第4周期后的產量下降階段,壓力持續下降,但井底附近油層加熱范圍有限,近井地帶含油飽和度減小,產量開始持續下降。弱水侵井:前4個周期與無水侵井相似,隨著邊底水能量不斷向前傳遞,弱水侵井區能量開始恢復,又會出現一個產量高峰期,但進入強水侵后,產量迅速下滑。強水侵井:受到地層邊底水源源不斷的供應,油井以水相滲流為主,周期時間長,大部分井處于第一周期。
3.3精細日常地面管理
強水侵井地層連通性較好,開井參數采用長沖程快沖次,趁熱快抽,排水期可以縮短3-5天。無水侵井開井時建議小參數生產,如果趁熱快抽,不但易引起油層激動出砂,而且由于含水較低,攜砂能力很強,防砂工具極易堵塞,液面下降較快,很難恢復。中期管理:弱水侵井和強水侵井由于開井參數較大,中期管理應保持穩定。無水侵井轉周后生產中期是奪油的黃金期,直接關系著本次轉周的效益高低,所以待排砂期結束,可放大參數,趁熱快抽。末期管理:強水侵井區的原油粘度在三個井區中最大,但生產由于產液含水較高,原油粘度對油井生產的影響已經較小。可以充分利用邊底水能量延長油井生產周期,提高熱采區采收率。無水侵井在末期時供液能力較差時,建議采用小沖程慢沖次。“四季”管理:由于稠油油藏粘度較高,受季節的更替,溫度的變化比較敏感,還需要根據不同的時節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春天對含水較低,液量較少,粘度較大的無水侵井,可以摻水,加藥生產。夏天和秋天熱采井能正常生產,但雨量較多,停電故障增加,皮帶打滑,沖次損失加大,應加強管理,盡量減少停井次數和時間。冬天:天氣由暖變冷,溫度下降,部分井生產困難,可以采取對井下定期熱洗、套管加藥,地面長期摻水保持生產穩定。特別是無水侵井大多含水較低,更應盡量減少停井次數和時間,由于油井在正常生產過程中,井筒及輸油管線內都能保持一定的溫度,停井后失去熱能供應,井筒溫度迅速下降,產液粘度增大,干線回壓升高,開井后易出現光桿緩行,不利于高產期的穩產。采用泵上摻水工藝,一方面保持井筒中原油溫度在粘溫曲線拐點以上,防止由于溫度降低,稠油粘度的異常變化,另一方面摻入水與泵產出液混合后降低稠油在油管中的流動阻力和抽油桿的摩擦阻力,消除抽油桿緩下現象,提高稠油的流動性能,保證泵筒中汲抽的原油順利地采到地面管網中。
4 結 論
實踐表明:老油田進入高含水期開發期后,必須不斷創新,采取稠油熱采、儲層刻畫等多種技術能夠大幅度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稠油開發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攻堅階段,主力稠油單元進入多周期高輪次、高含水低油汽比開采階段,邊底水侵入、出砂加劇,新投入熱采開發單元油藏品位更差、開發環境困難重重。針對不同的熱采井不同開發特點,確定不同管理策略,延長有效期。
參考文獻
[1]霍廣榮,李獻民,張廣卿,等.勝利油田稠油油藏熱力開采技術[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2000
[2] 王旭《遼河油區稠油開采技術及下步攻關方向探討》石油勘探2016年4期
(作者單位:中油遼河油田曙光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