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文化力量的支撐,而村落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承載著鄉村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產。傳統村落是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可忽視的資源與文化力量,保護傳統村落更是當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任務之一。該文以廣西為切入點,對廣西的村落一些較為傳統的村落對傳統村落進行走訪調研,著重研究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村落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從合理規劃、提高民眾保護意識、產業融合等角度提出傳統村落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的新思路。
關鍵詞:鄉村振興;支撐;合理規劃能;村落文化
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曾提到過村落的保護,要求有條件的地區在維護民族特色的同時,也要對他們進行適度的開發,黨的十九大指出,貫徹新時代的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出臺意見,一些傳統文化對鄉村振興戰略有促進作用,但近幾年,一些少數民族村落在不斷的遭受著破壞,加上技術和資金不支持,導致這些村落發展十分落后。
一、廣西鄉村戰略的未來展望
1.1鄉村的未來展望
鄉村振興戰略林業行動將按照國家的總體要求來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利用鄉村自身的優勢,全面發揮鄉村的林業特色、產業的生產質量、鄉村生態宜居環境整治、鄉村特色森林文化創建、鄉村林業基層組織建設、鄉村林業生態扶貧示范“五大提升行動”,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體制、林業經營管理體制“三大重點改革”,全面建設鄉村林業產權交易、鄉村林產品供銷和鄉村“林事鄉辦”“三大服務平臺”,持續推動鄉村林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推動鄉村林業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森林生態環境、優質林業綠色產品、愉悅森林文化享受的新需求。
到2020年,全區林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建成現代林業強區,力爭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2.5%以上,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7000億元以上,林業為農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建設自治區級林下經濟精品示范基地100個,林下經濟總產值達到1300億元以上。林業專業合作社達到1600家,打造300個自治區級村屯綠化美化景觀示范村,創建一批“綠色村莊”“森林村莊”“生態文化村”等典型村屯;完成600個太陽能光伏發電或太陽能路燈示范村建設。全區生態護林員選聘規模達到5萬名以上,持續穩定帶動20萬貧困人口實現“在家門口脫貧”。到2035年,全區鄉村林業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全面建成現代林業強區,初步實現林業現代化;林業供給保障有力,資源利用綠色高效;農村生態和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到2050年,全區鄉村林業全面振興,與全國、全區鄉村振興同步實現林業強、林區美、林農富。
二、鄉村建設所存在的問題
在廣西地區,村落的資金缺口大,主要的資金來源是通過中央及地方財政的補助或向銀行貸款,由于傳統村落歷史悠久,一些基礎設施的毀壞、環境需要大大的改善、還需建立一些防災的安全意識,進而導致村落發展緩慢。同時發現村落的發展形勢單一,產業結構不平衡,并且村落的開發與規劃不協調,通過走訪發現,廣西部分鄉村地區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并且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依靠農業,但廣西的鄉村地區交通不便,經濟發展不協調,并不會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態。在廣西鄉村的人缺乏環境的保護意識,盲目的開展并不知道去修復土地,進而導致土地的利用率逐年下降。
三、鄉村建設的發展戰略
3.1 豐富傳統村落資金的來源方式
傳統鄉村的資金十分匱乏,不能單靠財政資金,更應該注重財政資金與引進的投資資金相結合。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對鄉村的資金支持是根據鄉村具體情況而定的,廣西鄉村應該利用起自身的優勢來引進外來資金,同時鄉村的資金要合理應用,不能浪費。
3.2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改善傳統村落的發展現狀,要先建立完備的鄉村振興體系,注重提高鄉村的內涵化建設。傳統村落是鄉村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在建設美麗鄉村時,要大力推進村落的發展。實現傳統村落的振興要努力推進鄉村產業興旺、鄉村風俗文明、生態事宜居住、實現村民生活富裕。在鄉村建設中還要側重于發展傳統風貌、產業支撐、配套設施、以及鄉村文化傳承。改造傳統村落要遵循鄉村發展戰略,注重挖掘鄉村的特色文化,提升傳統村落的內涵化。
3.3 加強宣傳
加強宣傳意識,提高鄉村人民的文化意識,加大對保護當前村落的宣傳,通過用信息傳播、舉辦活動來宣傳并開展相關文化知識普及工作。線上可通過電視臺、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宣傳保護傳統村落的意義、政策等,線下建立相應工作小組深入傳統村落地區開展知識保護宣講,充分發揮村落能人、村兩委的引導作用。“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宣傳體系,使廣大傳統村落群眾認識到保護傳統村落的重要性。
四、結論
通過加強鄉村人民對地區的保護意識,改善并實施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進而可以改善鄉村鄉村的傳統村落落后的性質。對于廣西地區來說,是一次重大的變革。
參考文獻
[1]陳潔 陳琛 淺論當下傳統村落保護實踐的特征與傾向――以貴州屯堡村落云山屯的保護實踐為例[J] 四川建筑,2015 06 53-55
[2]李志玲 傳統村落保護性發展的路徑[J]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2017 12 96-98
[3]劉軍民 莊袁俊琦 傳統村落文化脫域與保護傳承研究[J] 城市發展研究2017 11 06-09.
[4]李菁,葉云,翁雯霞.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傳統村落資源開發與保護研究[J].農業經濟 2018 01 53-55
作者簡介:梁富華,1990.12 男,廣西省岑溪市人,民族:漢族,職稱:初級,學歷:碩士,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