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珞

2019年9月27日,中方與基里巴斯正式恢復外交關系。這個擁有神奇地理位置的國家,一下子獲得了極大關注。作為太平洋中西部的島國,基里巴斯最吸引人的特質是:地球上唯一一個同時被赤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穿過的國家。
每年春分或秋分,太陽直射赤道,人們在基里巴斯可以玩一把貨真價實的“穿越”:站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上,面向北方,向左一步,你活在今天,向右一步,便回到了昨天。或者走遠一點,基里巴斯的首都地處國土以北,陽光從南面直直地照射過來,相反若身處該國南部的巴納島,一抬眼太陽又跑去了北邊……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不僅吸引了許多好奇的游人,還使基里巴斯成為了地球上得天獨厚的航天測控點。1997年,中國曾在基里巴斯的塔拉瓦環礁,建起第一座國外的自主航天測控站——基里巴斯中國航天測控站。

基里巴斯是個名副其實的島國,由3個群島、共33個島嶼組成。它的陸地面積只有811平方公里,相當于半個上海,但其海域面積廣達350萬平方公里。這些遠離大陸的島嶼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定居,約在公元14世紀,斐濟人和湯加人入侵,并與當地土著通婚,形成了今天的基里巴斯民族。
雖然基里巴斯遠在天涯海角,卻仍然跳脫不出世界的版圖,占據著太平洋上重要的戰略位置,它一度成為二戰時期各方勢力爭奪的核心。1941年,日本軍隊突襲,占領了包括基里巴斯首都所在地塔拉瓦島在內的數座島嶼,并把塔拉瓦島以東的一個小島——貝霄島,作為戰爭根據地進行建設。貝霄島上頓時人聲鼎沸,大興土木,鋼筋水泥來到這座原始的小島,各類堅不可摧的戰時防御設施拔地而



起……最終,貝霄島成為了二戰時期距離日本本土最遠的一個重要軍事據點。后來,美軍攻克這個面積僅1.5平方公里的小島時,調集了包括航空母艦、裝甲艦、驅逐艦在內的100余艘戰艦、幾十艘運輸艇,出動了包括1.8萬名海軍陸戰隊在內的3.5萬名精銳士兵,在七天的時間里發射了大約2000噸炮彈、1000噸炸彈,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直到今天,貝霄島上的戰爭后遺癥仍未完全消除。成千上萬噸廢鐵和水泥塊、難以估量的槍炮彈殼,仍然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著。貝霄島上的居民被禁止焚燒垃圾,以避免引爆戰爭遺留在地表的炸彈;海水退潮時,會看到海灘上留下的船只遺骸和生銹的工藝品,讓人忍不住感慨“折戟沉沙鐵未銷”。二戰結束后,美國替代了日本,接管對基里巴斯的治理。1975年,埃利斯群島獨立為圖瓦盧,基里巴斯則在1979年取得獨立,稱為基里巴斯共和國。
然而好景不長,這個由古老民族建立的年輕國家,正面臨著難以避免的滅頂之災。基里巴斯所屬群島幾乎都是太平洋上的珊瑚環礁,自然地勢低洼,全國陸地最高處僅比海平面高兩米多,特別容易受到海面上升和熱帶風暴的侵害。
如果說熱帶風暴帶來的災害還只是暫時性的,那么海平面的上升則是基里巴斯必須要面對的難題。全球變暖導致的冰川和冰原融化,使海平面每年都在上升。基里巴斯所屬的33個島嶼中,已經有兩個小島在海水的侵蝕下變得無法居住。然而無論是建造人工島,還是舉國外遷去其他國家,都需要動輒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支撐。眾所周知,基里巴斯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對它來說,這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海洋威脅著基里巴斯的未來,但基里巴斯的過去和現在,卻倚仗海洋的哺育。基里巴斯大部分陸地被珊瑚沙層覆蓋。土地肥力不夠,僅能種植棕櫚、椰子、香蕉、面包果等少數品種的熱帶作物。糧食和蔬菜在這里沒有容身之處,需要廣闊面積的畜牧業更是無從發展。
極稀缺的陸地無法供養基里巴斯人,他們選擇靠海吃海,豐富的漁業資源養育了這個古老的民族。21世紀以來,其他國家和地區在基里巴斯海域捕魚繳納的執照費,成為政府最主要的外匯來源之一。不過,基里巴斯本國的捕撈業相當落后,僅有一家很小的漁業公司,靠五艘機動小船進行捕撈,產量十分有限。并且,基里巴斯小小的國土之上,竟然未曾修建一條鐵路,甚至連像樣的公路都沒有。當然,這與基里巴斯國土面積太小且多島嶼有關。實際上,基里巴斯81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造了共21個機場,用于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不過,這些機場的設施大都簡陋無比,往往僅有一條跑道,一個停機坪。



回歸和平年代之后,基里巴斯遠離各大陸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經濟,令它成為一塊遠離現代文明的凈土,這里的居民過著簡樸而原始的生活。作為赤道上的熱帶國家,基里巴斯氣候炎熱,年平均氣溫27度,最低溫度不下20度,當地傳統建筑以通風涼爽為第一目標。他們用碗口粗的木頭搭建起房子的支架,再在支架上搭起高高的尖頂,用厚厚的椰子樹葉覆蓋,房子沒有圍墻,既通風又涼爽,防雨又防曬。另外,基里巴斯所有的食物都要靠進口,他們只能靠國外運來的面粉和大米做主食,不吃蔬菜。至于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的來源,僅有看似取之不竭的魚類和當地自產自銷的椰子、香蕉等熱帶水果,實在是乏善可陳。
現代社會的娛樂方式對這里土生土長的居民來說,同樣遙不可及。基里巴斯全境,包括人口最密集的首都塔拉瓦,沒有一家大型超市,最多的是販賣罐頭食品的小商店;許多地方沒有通電,電器是普通人家難以企及的奢侈品;每周五出版的報紙《韋凱拉》和每天定時播報三次新聞的塔瓦拉電臺,是基里巴斯僅有的兩家媒體。

因為不發達,基里巴斯的居民們過著原始而簡樸的生活;也因為不發達,現代工業還沒來得及將觸手伸向這片島嶼,它還保有原生態的海洋和沙灘;再加上“最先擁抱太陽”的光環,使被探險家們稱為“世界盡頭”的基里巴斯,成為小有名氣的小眾旅游勝地。
藍天、白云、棕櫚、大海、沙灘,簡單純凈的顏色,最能讓繁忙的都市人找到內心的寧靜。即使在塔拉瓦,當海浪淘盡血與火之后,廢棄的堡壘也能長出郁郁蔥蔥的灌木。如今的基里巴斯,尚未建立自己國家的軍隊,但祖先作戰的勇武,還保留在當地人的基因里。冷兵器時代,靠著大海慷慨的贈予,基里巴斯民族發展出極具島嶼特色的作戰兵器。他們用刺鲀皮覆蓋在椰棕編織的頭盔上,做成帶刺的頭盔,用椰棕編織鎧甲,把鯊魚鋒利的牙齒捆在護臂、手套以及三股叉、匕首等兵器上,用于作戰或捕獵。在外來殖民者入侵之前,一代代勇敢的基里巴斯人,就是用這樣原始又透著精致的器具,捕獲獵物,抵御敵人。




滿目瘡痍的歷史已然過去,基里巴斯人民面對遠道而來的客人,展現出了他們達觀熱情的一面。迎賓的男男女女頭戴花環、身圍草席,隨著木板、木箱等傳統樂器的敲奏,跳起基里巴斯民族獨具特色的土風舞,以表達對游人最誠摯的歡迎。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地理優勢,是基里巴斯最吸引人的一張名片。尤其是世紀之交的新年第一天,世界各地的人們不約而同,前往基里巴斯的卡羅琳島,迎接新世紀的第一道陽光,這座島嶼因此被稱為“千禧島”。盡管千禧島已被日益升高的海水淹沒,作為唯一使用東十四區時間的國家,基里巴斯仍是第一個擁抱太陽的日出之國。每年元旦,仍然是這座島國游人最多,最熱鬧的時候。
另外一座不得不提及的基里巴斯島嶼,是擁有世界上最大海洋保護區的鳳凰群島。偌大的鳳凰群島除了主島有二三十人居住以外,渺無人煙。椰樹和棕櫚在各個小島上野蠻生長,形成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200多種珊瑚,500多種魚類、28種海洋哺乳動物和40多種鳥類,在珊瑚礁形成的多彩純凈的珊瑚海里生存繁衍,以最本真的面貌,吸引著游人前來一探海底世界。淺海潛水,順理成章地變成了基里巴斯最受歡迎的旅游項目之一。
擁有漫長歷史的基里巴斯,帶著骨子里的堅韌和不屈的精神,走到了文明的今天。我們不知道基里巴斯的未來如何,盡管它本身并未參與令地球變暖的工業活動,但這座獨具特色的日出之國,仍然需要面臨生存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