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照智 肖丹 張長春
【摘要】? ? 變電站的現場通信網絡架構,需要實現電力、業務、信息的傳遞樞紐作用,通過網絡架構,實現復雜的通信融合。在現代計算機、網絡、自動化技術迅速發展時期,我們得益于先進技術的升級,將創新的通信技術運用到變電站的系統中,實現了變電站的數字化運作,本文針對變電站現場通信網絡架構及其關鍵技術進行研究,促進我國變電站和電力行業的安全性、智能化、自動化快速發展。
【關鍵詞】? ? 變電站? ? 現場通信? ? 網絡架構? ? 關鍵技術
我國電力行業正處于技術變革時期,變電站也在逐漸進行新技術引進與設備改造。目前一些變電站的通信網絡仍然體現出碎片化的特點,沒有形成系統,在變電站的整體業務系統中還知識相對零散的組成部分,沒有形成完整的通信網絡架構,這樣不利于變電站業務的工作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變電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因此我們需要從根本上對變電站現場通信網絡架構進行分析和調整,并研究其關鍵技術,進一步推進變電站業務和效率的發展提升。
一、變電站現場通信網絡架構
變電站的通信網絡架構基于IEC61850-9-2 標準,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網絡架構,實現過程層與變電站層網絡的合并,并將變電站網絡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改造。
第一種網絡架構是裝置單環網絡,這種網絡的特點是裝置內部帶有交換功能,具有進出兩個網絡端口,單環網中所有裝置采用的是串聯的通信模式,這種網絡結構相對簡單,投資成本較低,但是由于是串聯結構,裝置之間的信息傳輸就會因為裝置數量的增多而造成延時增加,影響信息傳遞的實時性,而且當有故障發生時,自愈和處理時間也會比較長,一個裝置的檢修工作就會對單環網絡產生很大影響,因此這種結構對網絡中裝置的性能和情況要求就比較高,裝置之間需要能夠進行交換。
第二種是交換機環形網絡,這種網絡結構是采用交換機之間是實時環網,這種網絡的能夠在交換機網絡出現故障時通過環網運行進行自愈,不會影響到網絡的正常通信,具有較強的實時性和故障適應性,能夠更有效的保障通信。
第三種是星形網絡,這種網絡結構是在交換機之間用級聯進行組網,這種網絡的實時性最好,能夠有效降低網絡延時,同時避免產生網絡風暴。
二、變電站通信網絡的關鍵技術
變電站通信網絡中的關鍵技術有無源光纖網絡(PON)、時延測量和業務隔離等。
2.1無源光纖網絡技術
在進行智能變電站建設中,我們需要讓智能設備與變電站核心交換機之間進行連接,這時就要運用PON技術作為接入網絡,利用交換機實現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交換,實現數據的傳輸與聯通,在變電站的網絡架構中,無源光纖網絡需要由光纜網絡(ODN)、光轉換單元(OUT)、交換機等設備和構建組成,終端的多路智能電子設備接口有PON提供,將多路智能電子設備接口集合組成PON 接口,然后復接在同一個光纜網絡中,在連接到交換機,實現各種設備數據的接入和聯通。我們利用無源光纖網絡實現多路終端數據的接入,進一步擴展變電站交換機的接入能力,然后對數據進行匯集。PON 接入技術可以減少數據傳輸的延時性,保證網絡架構系統中數據的固定時延,保證數據信息的實時交換。同時,這種技術具有靈活的拓撲結構,可以根據需要組成不同構架的網絡結構,實現上文中提到的星型結構網絡架構,在變電站系統中的任何位置設置接入點。
2.2時延測量技術
時延測量是變電站通信網絡架構是否順暢運行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指一條報文信息在網絡中傳遞所需的時間,在變電站的通信網絡架構中時延測量就是SV 報文在網絡架構中的進行傳輸所需要的時間的測量技術。在變電站的通信網絡架構中,同步時間體系非常重要,需要實現內部自動同步,并且盡量降低外界干擾,變電站的通信網絡架構可以借助 PON技術的同步功能,來檢驗和測量系統內的時延,指標需要包括駐留時間、路徑時延和總時延,讓網絡架構系統在短時間內得到SV 報文的傳輸,提供檢修調整的數據,輔助定位故障位置,提高故障排查和維修的效率。對于網絡架構系統中不同類型的保溫,我們還需要實現報文傳輸的業務隔離。確保業務的安全性,保證時延的獨立性,對網絡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消除業務之間的影響,保證傳輸的穩定。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變電站業務的發展,現場通信網絡架構及其關鍵技術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我們將計算機等相關領域的新技術與變電站的網絡架構相融合,實現變電站的智能化、自動化,提高通信效率,保障通信安全,提高變電站整體性能,推進變電站和電力行業的發展,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穩定可靠快速的電力能源保障。
參? 考? 文? 獻
[1] 李勁草. 新一代智能變電站通信網絡技術應用研究[J]. 無線互聯科技, 2017(13):5-6.
[2] 朱寧, 丁暉, 任寅平. 數字化變電站網絡通信技術的研究[J]. 通訊世界, 2019(7).
[3] 翁旭初. 智能變電站關鍵技術及其構建方式[J]. 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 2018(2):25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