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萬里
【摘要】? ? 現階段,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側面推動了物聯網技術及規模的發展進程。根據當前實際情況來看,物聯網技術規模的不斷拓展,促使5G通信技術應運而生,并且將會成為下一代通信技術的主力軍。針對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物聯網發展形勢,針對5G通信技術的發展情況及應用情況進行重點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 ? 物聯網? ? 5G通信技術? ? 應用
前言:從客觀角度上來看,我國物聯網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5G通信技術基本上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前景,并且在某些層面上可以進一步深化我國通信網絡,為通信網絡技術體系的不斷發展奠定基礎。但是從實際角度上來看,5G通信技術尚未得到大規模化發展,因此在技術應用基礎以及與物聯網有機結合方面,仍舊存在較多不足問題,亟待攻克。
一、物聯網與5G通信技術的基本含義分析
1.1 物聯網
物聯網技術的出現與廣泛應用在某些層面上初步實現了物物相連目標,促進全球信息資源的緊密聯系與互動共享。根據目前發展情況來看,物聯網技術已經成為新型技術的主力軍代表,且在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推動作用下,物聯網技術體系取得了進一步發展。舉例而言,物聯網技術在日常生活與生產實踐中應用范圍寬泛,基本上可以涉及到各個領域層面當中[1]。
1.2 5G通信技術
5G通信技術作為當前炙手可熱的通信技術代表形式,大體上得到了世界范圍的廣泛關注。相較于4G通信技術而言,5G通信屬于是一種在4G通信技術的應用優勢基礎上,不斷提升數據傳輸速度、突破傳統空間限制的技術類型。對于當前5G通信技術研發環節而言,技術試驗、技術方案驗證、技術系統驗證等都可以視為5G通信技術的關鍵環節。
二、基于物聯網形勢下5G通信技術的主要特征與發展趨勢
1、應用毫米波技術頻譜資源,提升5G傳輸速度。目前,4G通信技術在全球范圍內使用頻譜資源存在一定局限問題,而5G通信技術為解決這一問題,主張應用毫米波段技術,提高對頻譜資源的利用效率。可以說,頻譜資源是提升通信速度的關鍵前提,必須對其資源優勢加以利用。5G通信技術通過結合毫米波段技術,至少在通信技術傳輸速度與質量方面得到顯著提升,這是當前4G通信技術無法實現的內容[2]。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毫米波雖然可以體現出較多應用優勢,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比較容易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穿透能力下降等不良問題。針對于此,建議相關研究人員應該針對這一問題加強研究。
2、攻克傳統基站網絡傳輸不足問題,實現數據流量增長。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當前移動網絡套餐中的流量包數據難以滿足人們實際用網需求,如果數據傳輸量處于較大情況時,網絡穩定性勢必會受到嚴重影響,如在資源下載或者傳輸途中發生中斷現象。而5G技術結合物聯網技術優勢,拓寬了數據傳輸范圍,較之當前4G技術而言,至少在傳輸速度方面提升了千倍左右。縱然處于不穩定狀態下,也足以實現較大信息傳送量。
3、加強設備間直接通信技術的應用效果。通常來講,唯有經過基站覆蓋范圍,才能夠有效接收到移動網絡。如果傳輸距離超出覆蓋范圍,那么移動網絡接收過程勢必會受到較大限制。5G通信技術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積極改正,并深刻意識到傳統基站網絡傳輸過程中的不足問題。主張利用直接通信技術打破傳統覆蓋范圍的局限要求,即便不在基站覆蓋范圍內,也可以實現數據資源傳輸過程。這種技術優勢的出現無疑視為未來社會生產提供極大便利[3]。
4、趨向智能化、多元化方向發展,確保網絡覆蓋范圍不斷拓展。5G網絡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應該嚴格按照當前技術走向進行發展,根據當前技術走向發展來看,智能化與多元化勢必會成為5G網絡技術的發展走向。為進一步加強5G通信技術的發展力度,建議研究人員可以采取創新性技術,確保該技術可以趨向于智能化、多元化方向發展。一方面,建議研究人員可以按照網絡密集布置要求,實現覆蓋范圍的不斷拓展,滿足人們對于通信網絡運輸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建議研究人員應該在基站周邊設置對應天線,加強室外信號接收效果。通過聯合開展上述兩種技術方案,5G通信技術勢必會得到進一步發展,成為未來通信行業的領頭軍技術。
結論:總而言之,5G通信技術作為我國通信技術的領頭軍,理應得到通信研究人員的高度重視。最好從多個層面深化5G技術內容與體系,力求可以有效攻克以往通信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與此同時,在具體發展過程中,5G通信技術應該高度融合前四代通信技術的優勢,實現通訊技術的新一輪改革。需要注意的是,對于5G技術涉及到的安全領域問題,研究人員必須采取安全、可靠的技術措施,解決通信安全問題,盡可能地為通訊過程提供保障。
參? 考? 文? 獻
[1]歐陽龍. 物聯網形勢下的5G通信技術應用[J]. 通訊世界,2018(03):86-87.
[2]高宇鑫. 基于物聯網形勢下的5G通信技術應用分析[J]. 中國新通信,2018,20(10):90.
[3]王永濤. 物聯網形勢下的5G通信技術應用[J]. 中國新通信,2017,19(1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