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朱 驍飛

2019年1月11日凌晨4點半,我們從安徽樅陽縣城出發,要去一個僻遠的鄉村“見證”一位14歲女孩艱苦但向上的生活。大約五十分鐘車程后,車子離開主干道,在田野阡陌的小路上迂回了半晌,才借著車的燈光,在一片竹林后找到了小鳳的家。
落過冬雨的早晨,顯得格外清冷,也許一碗滾燙的面條,能給獨自生活的小鳳帶來些許溫暖。
點火,燒水,下面,調味。14歲的小鳳使用燃氣灶準備早餐十分嫻熟。不到半個小時,她又洗好了碗,蓋上鍋蓋。
扎頭梳辮,整理書包,關燈鎖門,動作有條有理、麻利干練,讓人看了心疼。
一個人生活。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時值臘月初,對于鄉村來說,已是閑散的冬季。天仍未亮,整個村子靜謐安然。清晨六點半,小鳳打開手電,借著微光行走在求學的路上。
“走這邊去學校,大約半個小時。” 話說得雖然小聲,但還是驚起了一串狗吠,小鳳不由得打了個戰,隨即就鎮靜下來。“還有一條小路能近點兒,但不好走,周圍又沒有人家,如果不是快遲到了,我平時是不敢走的。”
寂寥的道上,“窸窸窣窣”能聽見小鳳的腳步聲。路面十分潮濕,這是一年中最難挨的陰冷天氣,卻還沒等到村里大人返鄉的時候。層層疊疊的黑暗里,依稀能見到幾戶零星的燈火。鎮里村村通水泥路,平整卻蜿蜒,天漸行漸亮。“走著,走著,就不怕了。”臨近學校時,小鳳不自覺地加快了腳步。
安徽省西南部的樅陽縣麒麟鎮,轄區4萬多人,位于樅陽、桐城、廬江三縣交界處。鎮里規模最大的學校——麒麟二中,就是小鳳就讀的學校。與相距不到五十公里的縣城學校相比,這里的清晨略顯冷清,沒有車水馬龍的送學隊伍,學生們或步行或騎車來上學,中午大多在食堂就餐。
小鳳的班主任李老師說,班里36個學生,有8位是留守孩子,父母雙親都在外打工,大部分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小鳳的情況更為特殊,父親早在2014年就因病去世,母親在銅陵市精神病院接受封閉治療,大兩歲的哥哥在安慶讀建筑學校,如今家里只剩她一個人。
“我希望今年媽媽能回來過年。”小鳳說去年1月份媽媽病情加重,神志不清地一把火燒了家里的房子,差點燒沒了自己。之后,她媽媽就被送去了銅陵精神病院,過年都不能回來,去年兄妹倆去親戚家過的年三十。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很想媽媽,可是對于她來說,路太遠,這一年來,也只在暑假期間,在村干部陪同下去探望過一次。
小鳳回憶起和媽媽相見的場面,神情黯然,“之前想說的很多話,都沒能說出口,一直抱著哭。”
“我很害怕失去她。平時媽媽在醫院里要放心一些,至少有人照顧,不會像以前一樣,在我上學的時候,她一個人在家吃不干凈的東西。 被燒毀的房子已在村干部和好心人的幫助下修繕好了,真希望寒假時,媽媽能夠回來一起過個年。”
得知我們要去學校時,小鳳在電話里遲疑了半天,憋出三個字,“好尷尬”。但最終她還是同意接受我們的采訪。
一個人生活久了,小鳳似乎不太喜歡被人闖入再離開的感覺。在學校里,小鳳人緣很好,課間總是笑著和同學們湊在一起聊天,從臉上看不出一絲苦難的陰霾。
“我很感激一直資助我的叔叔阿姨,可是又不太想讓同學們知道”,小鳳欲言又止。
回憶起印象最深刻的場景,小鳳說那是爸爸生病前,拿著新買的手機給她拍照的樣子,夸她可愛。那時她也和其他同學一樣,下雨時,會有爸爸媽媽送傘。
“爸爸去世一個月后,媽媽生病了,一切都變了。”
在食堂吃午餐時,小鳳打完飯,抱歉地對攝像記者笑了笑,遠遠地找了個角落坐下來,特意避開同學們好奇的目光。一個人,靜默地吃飯……
“我什么也不缺。”
小鳳說村里有個名叫香華的好心人,每個月會資助他們兄妹倆1000元生活費,直至大學畢業,加上其他愛心團體的捐助,每個月有1500元。哥哥的學校也免了學費,村里還給他們辦了低保。
臨近年關,小鳳的班主任李老師也響應團縣委的“千人千愿”活動,在班里征集留守學生的心愿,想通過這個平臺,讓更多的人幫助孩子們完成小心愿。
班里的瘦高男孩,還沒寫完就哭了。他說爸爸腎不好,還撐著在外面打工,他最大的愿望是爸爸身體健康。
“我希望家人能夠和諧相處。”晶晶說,父母每次過年回來的時間都很短,卻總為一些小事爭吵不休,她希望他們回來的時候多陪陪她,別再吵架了。
有個婉約名字的江南,說每周和媽媽只有短短兩次通話,每次都是問成績,她都不知道該說什么了。她的愿望是“父母少談成績,多和我聊聊天”。
明發的愿望是父母在外能夠輕松些,他說他知道爸媽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十點多,希望他們在外面別那么辛苦。
每個孩子都心系著父母,很多愿望也都寄托在過年時父母回家的短暫幾天里,春節仿佛成了一個情緒宣泄的出口。團聚不易,離開更不易。
“和我們預想的不太一樣。”團縣委的錢書記說,這樣的心愿似乎光靠社會力量還是很難實現的。
除了想讓媽媽回家過年,小鳳好像也沒有太多的期待。
趁放學時天還沒黑,小鳳匆忙趕回家,去地里拔點青菜。“放學回來要洗衣、做飯、做作業,除了周末,還真是沒有時間上街買菜,只能靠著地里的收成呢!”小鳳笑著說。
霜后青菜香,地里生機蓬勃的綠,映襯著她那純真質樸的笑臉。那笑容仿佛是從內心深處萌生出的火星,點燃日常生活中的繁枝細節,燃盡后才能發現真正的輪廓、真實的需要。
蕭蕭冬日里,萬物依然在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