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欣,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近年來韓國影視產業取得了飛躍性的成就,韓國影視作品也成為了對外輸出的主打作品,在出口方面占有絕對的優勢,從而成為打開國際市場的代表。而中國還有著悠久的歷史,存在著豐富的歷史資源,但是與韓國相比,中國的影視業出口起步較晚,雖然影視產品的年產量在不斷增加,但一直都處于赤字狀態。因此通過分析韓國影視業發展迅速的原因,以及中國影視產品出口的規模和區域,透徹的分析其現狀,找出其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再借鑒韓國影視產品出口的成功經驗,從而找出促進中國影視產品出口的對策。
自從韓國政府實行“文化立國”戰略以后,在短短幾十年中韓國影視業出口迅猛發展。今天影視業顯然已經成為當今韓國經濟的寵兒,帶動經濟快速發展,影視作品的出口前景一片光明,本部分從韓國影視行業的出口規模和出口結構和出口地區這三個方面來分析韓國影視產業的出口現狀。
韓國出口的影視產品主要有:動畫、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漫畫等,其中影視產品出口額主要集中于地面電視臺,比如MBC、KBS和SBS。

表1 2012~2016韓國影視產業出口商品總額單位:億美元
由表1中可以看出,韓國最近五年影視產品出口總額每年都在增長,每年的增速還不低于10%,并且幾乎每一個類型的影視產品出口額都在增加,數據最能夠說明韓國影視業巨大的成就了。
在韓國對外出口的影視產品中,電視劇和電影所占比重最大,娛樂節目和科教節目緊隨其后,漫畫和動畫的出口額較小。同時韓國非常注重開發海外市場,目前影視作品出口市場包括亞洲、非洲、歐洲和大洋洲市場等,但主要是亞洲地區,比如中國、日本等等。無論是韓國的電影、電視劇等作品出口海外,仍然是亞洲市場傾向嚴重。
韓國只有1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但是影視產業發展的非常迅猛,其影視作品出口到很多國家,市場占有率很高,國際市場競爭力很強。韓國影視業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與國家的扶持有很大的關系。
1990年韓國文化觀光部制定《文化發展十年計劃》,準備用十年時間建立起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1998年在“文化立國”戰略提出之后,韓國政府就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文化產業振興法》等法律法規,2001年成立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旨在全方位扶持影視業的發展。金大中總統確立了文化產業的戰略性地位,繼金大中總統之后,盧武鉉總統和李明博總統任職時期也陸續出臺了發展文化產業的具體法律政策,以法律為根基全面保障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條件,促進文化企業公平競爭,更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引導其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
韓國政府不僅以法律為根基全面保障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條件,政府還進行適度的資金援助,這樣不斷的增進韓國影視文化產品的競爭力。增加影視產業預算,文化產業被作為戰略性產業進行發展之后,從2000年開始文化產業預算提高至國家總預算的1%以上,并且預算在逐年增加,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12年預算比重已經提高至國家總預算的10%。其次還設立專項基金和投資組合,比如電影振興基金、廣播發展基金等多種基金,防止出現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其中“電影振興基金”指由國家出資設立,電影振興委員進行分配管理,旨在支持影片的創作,進軍海外市場。
為了積極迎合了市場需求,也在政府的倡導下,韓國開始包裝本土的影視作品,注重對外營銷宣傳,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高效的營銷機制。其一利用明星效應,明星本身就是名人,所以他們一般擁有很多的粉絲,號召力很強,影視作品也可以由此贏得更多地關注度,增強影視作品的宣傳效果和公信力。其二打造影視作品交流平臺,為此韓國政府投資巨額資金打造了幾個電影交流平臺,如釜山國際電影節、富川Fantastic電影節,主要的目的是推動電影藝術,努力提升電影水準,同時也為韓國電影走出國門提供了一個平臺,不斷的提高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近些年來中國影視市場需求迅速擴大,政府也頒布了很多政策法規,使整個影視業環境得到改善,促使影視業快速發展。但是中國的影視業出口起步較晚,雖然影視產品的年產量在不斷增加,但一直都處于赤字狀態,而中國和韓國地理位置相近,它們影視作品成功出口的經驗對中國發展影視業很有價值。
近幾年中國政府也出臺了很多政策行規,比如2009年的《文化部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11年的《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2017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表現了國家對影視業的重視,但是政策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如今的中國影視市場混亂,競爭秩序差,盜版產品在市場熱銷,侵權行為嚴重,許多企業退出影視行業,影響了行業發展,這都與影視貿易法制建設的不完善有很大關系,政府還需要繼續完善各項法律法規。
首先要加大版權保護力度,保護知識產權,又要監督各部門嚴格執行法律制度,嚴厲懲罰盜用版權的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其次政府要盡快制定出臺大量推動影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影視業公平競爭和產業的平衡發展,同時也要相應的制定法律法規適度的放松對影視文化企業的管理束縛,比如放開投資核準和土地使用,政府要對影視文化管理體制改革負首要責任。
影視產品的制作成本較高,很多影視企業都無法承擔高額的資金,沒有資金上的支持,就很難生產出優秀的作品。中國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比如2013年8月廣播影視業被納入營改增范圍,將采用6%的低檔稅率,并且對農村地區的廣播影視業免征增值稅,企業的稅負在不斷地下降,相應的企業的利潤就會增加。但是中國的資金扶持體系還不完善,還需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可以采取出口退稅,減少企業的生產成本,促進企業為了利潤最大化,進行細化分工和調整產業結構,這樣會給企業帶來了更大的實惠。其次政府也需要增加年度影視產業預算,重點支持影視業的發展,給予優秀的影視作品資金補貼和資金獎勵。最后也可以建立專門的影視發展基金,對影視精品給予資金扶持,比如支持企業在影視作品制作中采用高新技術,支持困難地區建設城市數字影院促進均衡發展等,支持創作者創作新題材的作品,若題材反響好影響大可以逐年增加,只有資金充沛才能保證影視作品的高質量制作水準,促進出口。
目前中國影視企業在制作和演員片酬方面都投入大量資金,但用在作品營銷費用上的資金很少,營銷手段單一,營銷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并且中國影視產品出口的地域范圍在不斷擴大,但出口渠道仍然狹窄,很難進入出口國家的主流電視臺,觀看的主要觀眾還是華人,難以吸引當地觀眾,影視企業還需要不斷地去探索新的營銷渠道。
影視企業在確定出口市場后,首先需要透徹了解目標觀眾的偏好,才能更好的選擇適合的營銷方法。除了采用傳統的營銷手段,例如開發布會等,也要注重緊跟時代潮流,與網絡連接起來,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比如在目標人群常去的社交平臺,投放宣傳片,做出一個與電影相關的主題,引發話題熱度;或者專門設計一個官網,用各種文字、圖片、視頻等豐富的語言形式吸引觀眾。其次影視企業要加強對外合作,可以通過合拍片來規避貿易壁壘,促進影視作品的出口,并且合作拍片成本低。最后影視企業可以加入海外發行中介機構,依靠其他影視企業已經形成的國外銷售網絡進行銷售,如果影視企業資金充足,還可以成立專業化的海外銷售發行公司。
影視文化產業是21世紀帶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產業,影視文化出口也逐漸引起各國政府的重視。最近幾年中國影視產業一直以平穩的增速增長,國際影響力也正在逐步提升,但是中國的影視產業發展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還需要積極學習影視貿易成功國家的經驗,以促進中國影視產品對外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