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君,陜西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乾縣供電分公司
目前,輸配電價改革的背景下,省級電網企業在該方面的財務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想要促進省級電網企業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行,必須要結合新時代的需求標準,促進省級電網企業財務管理的轉型。在輸配電價改革的背景下,省級電網企業的財務管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原始的財務管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社會的實際需求。因此,本文主要對省級電網企業財務管理在輸配電價改革背景下的轉型進行研究。
省級電網企業投資的成本與輸配電價之間密切相關,成本一旦增加,就會給省級電網企業的各方面帶來較大的費用支出,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增長。對于電網的正常運行,必須要投入一定的維護成本,輸配電價改革對該成本也有著一定的影響。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電網管理和運行的規劃,經過國家以及相關部門審批通過的一些項目才可以計入成本當中。同時,還要定時對電網的投資成本展開監督和管理,避免出現一些不合理的支出。
電網企業的正常工作受到輸配電價改革的影響,當輸配電價經過改革之后,電網企業要以政府經過相關審查通過之后的價格為依據來收取過網費,與以往的銷售價格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使得省級電網企業的經營收入出現下降的現象,無法再以預收電費的方式展開融資。那么,電網企業想要更好地運轉,就必須要結合當下的經營模式,來改善和調整自身的融資方式,重新制定更加高效實際的融資策略,來推動電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伴隨著經營管理模式的不斷變化和改善,省級電網企業自身對于各項資產的管理狀況,對企業的社會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有著直接性的決定作用。不同種類電價的水平,與各種類型,各種不同電壓的資產結構有著密切的關聯。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應當嚴格地把握和控制成本,以及收入和有效資產等,使其能夠在更加具備科學性的管理制度下正常運行。
現如今,電網企業成本的組成結構當中,購電的成本占據的比重較大,而且購電成本是電網企業管理的重點內容。在輸配電價改革之后,輸配電資產折舊在總成本中占據著較大的比例,目前,資產折舊已經成為省級電網企業成本中的重點管理內容。
為了在輸配電價改革背景下能夠更好地發展,省級電網企業應當結合實際,構建和改善新的管理機制,轉換管理模式,強化對電力使用狀況的分析,促進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此為核心來展開企業財務管理的轉型,使其能夠全面地滿足輸配電價改革的實際需求標準。(具體如下圖1所示)

圖1
省級電網企業應當構建具體的內外部組織結構,從政府部門開始,結合公司以及專業的部門共同形成基礎的保障體系。首先,基于政府的層面來將,應當建立輸配電價改革工作領導的組織小組,該小組主要由財政,能源,以及物價等政府嚇你骨干的部門組成,該部門應當扶著對各項工作方案進行審計與核定,從而來推動輸配電價改革工作的全面落實。其次,在企業層面,要構建輸配電價管理的部門,使其主要負責該方面的相關政策和方案的落實,對于一些重點的業務工作要加強管理。另外,對于企業內部的專業職能部門來講,應當明確劃分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實行對各項工程資產,以及財務預算的主要安排,和成本的具體監控等這部分的工作。
電網企業要不斷地實現對各項管理規則的優化,完善考核評價體系。要以成本控制管理為核心工作,以此來制定更加確切和符合實際的成本費用管理規則,提高對各項成本和費用的控制力度。除此之外,還要加強隊伍建設,選擇綜合能力較強,并且經驗較為豐富的專業人才,使其能夠帶領團隊協作更好地發展。定期展開對相關人才在輸配電價改革方面的培訓力度,使其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滿足具體的工作要求。
輸配電價的改革,使得電網企業必須要改善經營管理模式,才能夠符合實際的發展需求。電網企業要在電網投資監管的具體要求下,制定更加符合未來發展的電網規劃,該計劃的制定要與監管部門之間的要求進行精確的銜接。對于電網企業的投資規模大小,要在實際的審查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確定,使電網企業制定的投資計劃,要滿足政府以及監管部門的許可。同時,電網企業要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標準,結合傳統的經營評價模式,豐富評價的內容和方式,使評價結果具備客觀公正的原則。在對財務經營業績進行傳統評價的基礎上,應當采用具備專業性的調查方式,使財務管理與業務之間能夠進行有效的融合。
隨著互聯網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當實行精益化管理控制,加強對相關工程資產的運營和管理,可以借助新型技術來研發一些工程軟件,使其能夠加強對工程建設過程的管理和控制,以此來促進電網工程的結算效率。對于一些資產運行管理的基礎,應當提高對相關資產設備的管理,使這些設備能夠與實際的資產價值相符合,滿足賬實相符的原則。同時,還可以在大數據的協助下,構建多元化的分析平臺,加強對各類資產的實時檢測,實現對各項資產從多個層面展開的查詢和分析以及處理工作。另外,要制定精細化管理策略,實現對成本支出的有效管理。在輸配電價改革的背景下,成本項目的組成結構越來越豐富,電網企業應當對成本項目的組成結構進行合理的分類與改進,要實現對各項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和預算,結合企業整體的成本費用支出狀況,使不同費用之間的比例更加平衡。同時,要加強電網企業對于一些專項成本預算的研究和優化調整。
現代社會的發展下,各項新型的技術給不同類型的企業都帶來了較大的改善。對于省級電網企業來說,可以借助新型的技術來建立智能化的分析平臺,在該平臺當中構建靈活而具備高效的輸配電價分析體系,實現對大量財務數據的精確分析。智能化平臺的建設,可以實時對財務數據進行靈活的監控,促進企業對各項數據的全面分析。與此同時,電網企業要加強對監管期的常態分析,嚴格地控制和管理輸配電相關的資產,成本以及收入等的發展情況,并結合具體的現象來制定完善的預警機制,選擇科學的管理方式,促進企業運行效率的不斷提升。對于不同等級電壓輸配電成本的歸集和分攤的方式,應當選擇最為合理的模式來進行計算,使電網企業的現行管理模式以及各項工作內容,都要滿足政府對電價管理在新形勢下的具體要求標準。
省級電網企業應當結合國家在電價改革方面的有關政策,合理地調整電價的結構,對于一些不同電力類型之間存在的現象,應當進一步完善電價體系結構。同時,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在國家對相關政策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加強對市場發展趨勢的改革研究,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綜上所述,輸配電價改革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電力需求的類型以及數量都在大力地提升,這種現象給電網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和挑戰。輸配電價的改革,加大了電網企業的生產運行成本,給電網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方面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財務管理的傳統模式無法滿足新型的電價改革要求。電網企業必須要結合新形勢下輸配電價改革的實際需求標準,在對自身的經營狀況和成本支出與資產結構等展開研究分析的基礎上,要進行合理的完善和改進。只有這樣,電網企業才能夠在現代化的社會上更好地立足,為電網企業在社會上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經濟利益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