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鵬,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智能投顧是基于現代資產組合理論,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以ETF為底層資產(美國),通過客戶畫像、風險評級、投資組合推薦和自動再平衡等流程,實現投資理財自動化的投資方式。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完善,隨著投資者投資理念的轉變,隨著計算機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投顧肯定會逐漸表現出巨大的活力,甚至會成為各大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角逐的下一個戰場。
智能投顧起源于金融危機后的美國,Betterment在2010年上線智能投顧業務,標志著智能投顧的誕生。近幾年來,傳統的金融機構也陸續開始踏入智能投顧服務領域,目前,智能投顧正處在向社會大眾普及的初始階段。智能投顧的出現及快速發展給傳統的財富管理模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當前財富管理模式可分為三類:傳統財富管理模式、純智能投顧模式和混合模式。埃森哲認為以數字化驅動的人力結合“機器”的混合模式已然崛起,并且將成為未來財富管理模式的主流。
智能投顧是如何產生的呢?第一,人工投顧門檻高,通常資產10萬美元以上的客戶才能享受;第二,人工投顧費用高;第三,人工投顧服務過程繁瑣、不靈活;第四,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硬件技術的快速發展。
隨著智能投顧的發展,其優點也逐漸展現了出來。1.個性化服務,私人訂制模式;2.智能調倉,自動再平衡;3.分散投資,風險較低;4.機器能夠真正擺脫情緒波動,理性投資;5.被動投資,省錢省心;6.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以產品為中心,讓客戶擺脫面對眾多金融產品時的迷茫;7.門檻低;相對人工投顧,門檻低很多,很多不設投資門檻,1元起投;8.費率低。人工投顧收費項目多,如交易費、投資組合調整費、咨詢費等等,整體費率在 1%左右,高的能到3%,而智能投顧的費率低很多,多數在0.5%以下;9.服務不受時空限制;10.收益實時、透明、可追蹤。
由于智能投顧的諸多優點,其對普通客戶的吸引力也逐漸增強。因為其高透明度大大降低了投資者理財的心里門檻、低費率大大降低理財成本、自動平衡機制大大降低理財難度以及能夠在一定程度是上改變投資者偏重主動投資和短期投機的習慣。
智能投顧大致分為三種類型1.獨立建議型。只為用戶提供投資建議,并代銷其他金融機構的產品,自身無金融產品。2.一鍵理財型。用戶不參與投資組合產生過程,用戶只需按一下鍵,就自動根據用戶數據生成最優投資組合。3.混合推薦型。前兩者的融合,即能建議,又可直接購買。代銷也會自銷金融產品。
智能投顧的投資組合配置模式有以下幾種 1.全球資產配置模式。以海外ETF為主要投資標的,主要是新創業平臺和第三方理財平臺。2.國內股票配置模式。以國內股票為主要投資標的,主要是券商。3.公募基金配置模式。以公募基金為主要投資標的,主要是銀行和基金代銷機構。智能投顧采用被動投資策略,目標是 Beta收益。
智能投顧分為買方投顧與賣方投顧。其中,買方投顧是以買方為中心的投顧服務,為客戶量身打造投資計劃,而賣方投顧是以產品為中心的投顧服務,類似客戶進行新產品的營銷。按照公司性質可分為以下三種:1.專業的智能投顧創業平臺。如理財魔方、彌財。2.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的智能投顧平臺。如螞蟻財富、京東智投。3.傳統金融機構推出的智能投顧平臺。如摩羯投顧(招行)、貝塔牛(廣發證券)。
智能投顧系統流程包括:1.客戶畫像,獲取用戶風險偏好。2.投資組合推薦,根據找到對應風險偏好的投資組合。3.下單交易。4.自動再平衡,根據更新的風險和收益水平調倉或進行風險提示,調倉不易頻繁。5.平倉完成交易。6.投資組合分析。此外,智能投顧可以理解成是客戶定制的低頻量化投資,智能投顧是被動型投資,為客戶提供投資組合建議;量化投資是主動型投資,尋找超額收益,量化投資通常是全自動高頻交易,智能投顧的交易和自動再平衡低于量化投資,智能投顧強調客戶分析、客戶畫像和投資顧問,量化投資強調交易。

優勢 劣勢中國1.個人理財規模和高凈值人群數量大,增長快。2.國人資本配比不合理,面臨資產重新配置的需求。3.高凈值人群對海外資產配置的興趣愈加濃厚。4.移動支付高度普及,獲客場景便利。1.金融市場總體發展落后,金融產品較少。2.投資者大多喜歡短線出擊,不喜歡被動和長期投資。3.法律與資質上的障礙。4.相關專業人才稀缺。美國1.傳統投顧業發達,買方投顧比較普遍,能為智能投顧提供豐富經驗。2.傳統資管機構規模大,實力雄厚。3.ETF種類多、規模大、價格低、流動性好。4.美國民眾有長期投資的習慣。5.美國在人工智能上有先發優勢。1.傳統投顧發達導致對智能投顧的需求不那么強烈。2.中產階級收入水平下降,市場確認足夠新客戶和新資金的支持,空間有限。
美國智能投顧的底層資產主要是ETF。美國的ETF種類豐富,規模大,流動性強。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資ETF間接投資各大行業,如能源、房地產。ETF的優點包括:1.成本低。交易傭金和管理費相對一般基金都較低。2.流動性好。同股票一樣實時更新報價,可以快速交易。3.價格透明。由于套利的存在,ETF和凈值擬合很好。4.本質是一個投資組合,所以風險較低。而我國ETF種類少,規模小,不能形成供智能投顧使用的組合資產池,所以我國智能投顧絕大多數不是基于ETF進行資產配置,而是直接投資公募基金、股票和債券。根據智能投顧平臺的種類,底層資產又有所區別。1.智能投顧創業平臺:大部分主打海外ETF。2.互聯網金融平臺:主打A股股票、P2P網貸、債券、公募基金。3.銀行:主打公募基金。4.券商:主打A股股票和國內ETF。

?
智能投顧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1.牌照與資質風險,部分平臺是在無牌照或半牌照的情況下經營。2.模型風險,智能投顧的模型并不能產生持續、穩定收益。3.道德與信用風險,很多智能投顧平臺都存在人工干預,所以會有操作風險,易導致資金去向不明。4.數據質量風險,質量較低的數據可能帶來客戶畫像的偏差。5.網絡安全風險,存在網絡攻擊等網絡犯罪的可能。
在我國,智能投顧的發展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國內資產配置較難,管理費用相對較高;公募基金的T+1機制使得市場異動時,投顧模型不能迅速調整資產配置;海外資產配置面臨的監管嚴格,風險也較大;無買方投顧基礎,普通客戶對于投顧信任不足;投資者投資理念不正確,剛性兌付難以打破;我國金融市場非有效市場,導致智能投顧模式受到很多限制。
首先,國內的智能投顧以公募基金為主導的資產配置方式。中國ETF種少規模小,底層資產風險集中度高。海外資產監管嚴,風險種類多。客戶看重高收益又不想承擔高風險。這些因素都將決定初級階段以公募基金為主。其次,國內的智能投顧運用的是適度主動管理的模式。中國市場是非有效市場,投機、內幕交易、非理性因素盛行,監管和制度保障都不完善,因此完全被動投資可能帶來非常差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關于我國前十幾家商業銀行的智能投顧的情況。從調查可以看出,規模較大的銀行,只有農行和建行尚無正式推出智能投顧產品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