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夢園,上海大學
隨著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中國正式步入了“互聯網+”時代。現在已是“互聯網+”計劃推行的第3年,互聯網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勢頭依然迅猛。
隨著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國內不斷涌現出大量優秀的互聯網企業,連帶著傳統產業也一同進行變革。
“創客”一詞來自于“Maker”,意思是將創意經過一番努力轉變為現實的人。
自互聯網技術不斷的革新,創客的這個群體在不斷的增大。這些創客群體互相學習、交流、共同發展,創業活動的舉動頻率越來越高,現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創客運動。
繁榮發展的互聯網產業、強大的制造業生態體系和豐富的人才資源等優越的條件也使得中國逐步顯現出創新創業優勢——熱衷于創新創業DIY愛好者越來越多,僅北京創客空間就有輻射超過1 0w的人。
中國創客的創業生態環境也在不斷的優化之中。在創客社區組織方面,從2010年上海成立需辦車間開始,我國出現供創客交流和開發制造創新產品的創客空間遍布全國多個城市。在孵化器建設方面,針對互聯網硬件創業的孵化器也在北京、深圳等地出現;從供應鏈上看,既有 SeedStudio等原材料供應和小批量生產提供商,又有點名時間等商品銷售渠道;從政府角度看,各地政府也已經開始加大對創新創業活動的重視和支持。如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管委會與2013年將北京創客空間認定為創新型孵化器,在資金、場地等方面予以支持,北京創客空間成為亞洲地區實體面積最大的創客空間。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行動。“互聯網+”是什么呢?具體就是讓互聯網產業帶動各種傳統產業的發展,讓互聯網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去。例如電商行業的發展:現如今電商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其帶動的不僅僅是線上銷售,還帶動了新物流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網上支付的發展,帶動了廣告行業的變革、同時也帶動了大眾購物觀念的變化。再例如O2O產業的發展。O2O指的是“onlinetooffline”,即線上到線下的發展。打開手機微信,使用二維碼“掃一掃”功能,先在線上選擇所需服務,你選購的服務就會在一定時間內服務到家。“互聯網+”代表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方便了,消費也會被帶動、就業也能被帶起來,可以說這對國家來說是利遠大于弊的。這也無疑是為中國創客創業營造了一個極佳的發展環境。
一個創業項目的推廣,主要依賴于三方面的要素是否具備,分別是資源、機會、創業團隊。本文將分別從這三個角度來分析傳統創業網絡與新型創業網絡的異同。
在傳統創業網絡中,在創業資金來源方面主要來自于創業者自身、親朋好友、銀行、政府、和風險投資者,而不能再大眾層面進行眾籌。這是由于傳統創業網絡為線下網絡,由于溝通成本限制等原因,以單個創業企業為中心的線下網絡中,網絡主體數量少,網絡活動類型單一、活動頻次不高,網絡主體間形成的網絡聯結點個數有限,網絡規模一般都比較小。另外,在技術知識資源的獲取方面,傳統的創業者只能夠通過向高校院所購買或向其他企業購買,來獲取技術,這使得技術資源來源相對較窄,并且成本較高,可見以傳統創業網絡為基礎,創業企業在資源獲取方面往往面臨比較大的難度。
線下網絡性質一樣也使得產品宣傳方面不能通過網絡媒體,例如微信、論壇等網絡平臺不能被傳統創業企業所利用,這導致了傳統企業較之于新型企業,其獲得發展機會的可能性更低一些。
傳統創業企業的團隊組織相對于新型網絡而言也是更加困難的。由于傳統的創業項目沒有新型創業活動種類繁多,其使得有意向創業的額創業者更難遇到一拍即合的人。
新型創業企業的創客在資金的獲取方面除了傳統的融資渠道,還可以借助各類創新型孵化器,依托其背后強大的投資人網絡,開展融資活動。同時,還可以借助互聯網金融,依托眾籌平臺等網絡渠道,面向公眾進行融資,極大的擴展了創業網絡中資金支持的網絡成員數量,使得創業資金獲得變得更加容易。另外,創客們可以通過免費使用的開源硬件平臺上成千上萬的硬件開發者公開的源代碼、數據、設計圖、材料清單等內容,與技術高手進行交流,獲取技術知識,降低了技術獲得成本
同時,創客創業過程中的團隊組建同樣受到互聯網背景下迅速發展的創業網絡的影響,有創業意圖的個體依托社交網絡,可以鏈接到的同類成員得到極速擴展,新的團隊組建模式逐漸興起。如不少創客都是創客空間、車庫咖啡等創新型孵化器組織的技術沙龍活動、創業培訓活動中結識,并迅速達成合作意向,組建創業團隊。
值得一說的是,這樣的新型組隊方式更加有利于節約成本。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創客空間、車庫咖啡所舉辦的技術沙龍還是創業培訓活動,其都較之傳統的創業交流形式更加高效——不同或相同領域的Maker們通過線上網絡相互結識、交流、學習,再通過網上活動的宣傳聚集在一起,這大大節約了宣傳成本。
由上文對傳統創業、新型創業的特點可見,新型創業模式是更加利于企業發展的——新型的創業模式是線下+線上,雙管齊下,一并發展,這意味著這樣的創業模式不僅能夠獲得線下發展的優勢,同時還能借力線上網絡的優勢,共同發力,可以獲得“1+1>2”的創業活力,大大提高了資源整合的效率,縮短了為創新創業統籌準備的時間成本,從而讓Maker們節約成本,將其利用在更重要的創新階段。從創新創業需求要素的具體方面來講,無論是機會、資源和創業團隊,都能體現出新型創新網絡的優勢,這意味著線下的常規性的創業網絡很可能會被新興創業網絡取代。
下表是傳統創業網絡和新型創業網絡的對比:

表1 傳統創業網絡和新型創業網絡的對比
創新創業的新型網絡較之傳統的創業網絡而言在網絡時代背景下體現出了巨大的優勢。可見,將線上、線下結合起來,突破傳統思維,集結網絡上更多創業者、技術所有者能夠獲得更廣泛的創業機會、更低廉的創業成本。如今“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這正是一次新型創客創業的好機遇。
為了抓住“互聯網+”的時代機遇,筆者由幾點建議給予創客們:
1.發展開放性思維,學會利用線上資源降低成本。例如通過線上多種網絡進行募資、交流等,從而可以省去線下活動所需的費用,并且通過線上網絡進行宣傳、展示,有利于擴大創業項目的影響范圍,從而節約線下路演、眾籌的成本。
2.著重建立、管理自己的網絡平臺。網絡平臺一旦建立起來,就需要成員進行經常的維護,做到內容及時的更新,線下活動及時的分享和總結。這樣的網絡平臺不僅僅可以展現自己項目的創造構想、給融資帶來可能,還能為創客們提供一個互相溝通、交流、學習、分享的平臺。
3.學會使用微信、Kickstarter等網絡互動平臺。這些線上平臺不但為節約成本提供可能,也為溝通的便利提供了途徑。在國內,微信作為社交超級平臺,其具有極大的宣傳、溝通、推廣的價值,其小程序功能、朋友圈廣告功能、公眾號功能都可以作為宣傳的媒介。
4.強調合作的重要性。一人之力是有限的,要盡可能利用網絡,多方溝通交流,不論是同一領域的創客的交流切磋還是不同領域創客的溝通,都具有其價值,因為只有知識共享,才能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5.增強危機意識,迎接互聯網時代新挑戰。互聯網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它雖然帶動了技術的革新、給思維的碰撞提供平臺、加快了事物的發展,但也會帶來很多新的挑戰,例如網絡的環境是更加開放透明的,這就需要創客們對核心技術加強保密工作,以及網絡環境加快了事物的發展,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創造出更有競爭力的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