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言
治理農村臟亂差,改善人居環境,這是全面實施振興鄉村戰略的應有之義。時下,隨著農村面貌的日益改善,許多村莊把對生產和生活垃圾的管理提到重要議程,在村莊里設置了垃圾箱,以期先把垃圾集中起來,然后再加以處理。但有些村莊里雖然設置了垃圾箱,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有些村民照樣把垃圾隨處堆、隨便倒、隨手扔。有些村莊設置的垃圾箱之所以如此不受待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尚未形成清潔衛生習慣。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這是有人對過去農村環境狀況的寫照。長期以來,農民無論是對生產垃圾還是生活垃圾,往往都是隨處堆、隨便倒、隨手扔,對于新設置的垃圾箱的使用感到不方便,認為是自找麻煩,還沒有形成垃圾入箱的習慣,對保持清潔衛生環境并沒有形成自覺意識和自覺行為。
二是垃圾箱的構造還有缺陷。我們知道,城市居民多是生活垃圾,用方便袋裝好后,隨手丟進垃圾箱即可。而在農村,除了生活垃圾外,還有生產及其他方面的垃圾,傾倒的工具也不盡相同,有的桶拎、有的鍬鏟、有的車推,要把這些不同的垃圾傾倒進那個高高大大的垃圾箱里,確實并不是十分方便。
三是垃圾箱的布局不盡合理。由于農村人口的居住比較分散,大街沒有小巷多,加上資金限制,購買垃圾箱的數量并不充足,只能布局在主要街道的村口上,農民來往傾倒垃圾的距離比較遠,費時費力。
四是對垃圾的管理重視不夠。有的村里雖然設置了垃圾箱,卻沒有制定垃圾管理及清運制度,也并沒有安排專門人員清運垃圾。當垃圾箱滿了后,有時候卻找不到人員及時清運,便在垃圾箱周圍越堆越多,臭氣熏天,垃圾箱附近成了污染的重災區。
我們知道,觀察一個村莊美不美,人居環境是重要衡量標準之一。某個村莊干凈不干凈、整潔不整潔,這也是給人最直觀、最直接的第一印象。在這里,我們呼吁垃圾箱的制造企業,多到農村地區進行實地考察,設計并生產切實適合農村需要的垃圾箱。我們也希望廣大農村在合理布局垃圾箱的同時,也要盡快補齊其他方面的短板,通過建立健全管理維護機制,組建專門環衛隊伍及時清運垃圾等措施,真正讓垃圾箱發揮作用。并通過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引導農村居民形成保持衛生清潔的良好習慣,為把自己家鄉建設的更加美麗,全面實施振興鄉村戰略做出應有的貢獻。
(吉林省通化市新嶺路17號農村部B室 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