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簡一 顧恬伊
摘要:深入觀察分析超輕黏土塑形工具兒童使用過程中的狀態,找到兒童在使用工具方面的需求。研究分析了超輕黏土塑形工具的市場現狀并通過觀察、訪談得到兒童的需求。結合性別、家庭結構、環境、日常生活狀態等因素,實地調研建立了三種人物模型,并進行設計實踐。文章基于兒童用戶研究的基礎上,在尊重孩子,提高兒童動手能力基點上,設計出一套超輕黏土塑形工具,使其更加符合兒童的需求和使用特點,成為兒童喜愛的塑形工具。
關鍵詞:用戶研究 兒童 超輕黏土 塑形工具
中國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19) 03-0130-03
引言
玩具是兒童成長不可或缺的伙伴,它伴隨兒童在游戲中成長,促進兒童德、智、體、美等全方面發展。超輕黏土是起源于日本,并流行于全球的一種新型材料Ⅲ。它環保,無需高溫加熱,而可自然風干,且在干燥定型后,很容易著色。在玩的過程中,鍛煉兒童的手部肌肉發育,提高兒童探究興趣與創造能力,因此受到廣泛的喜愛。超輕黏土非常適合成長中的兒童使用,塑形工具是超輕黏土制作的一種輔助工具,在黏土制作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兒童作為特殊群體,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用戶研究理論在兒童產品的設計中起到重要作用,應用用戶研究理論,在兒童專用的超輕黏土制作工具設計中,對滿足兒童特殊的需要,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超輕黏土塑形工具產品分析
通過對市場上的塑形工具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對市場上超輕黏土塑形工具分類,并進行深度分析。從材質劃分,超輕黏土工具大體分為塑料、金屬和實木材料三大類(如表1)所示。
由(表1)中研究可見,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四款塑形工具產品價格均不等,均以材料定價,工具的造型基本能夠滿足兒童使用需求。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塑形工具端部存在著棱角尖銳,兒童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隱患。金屬塑形工具作為受歡迎的成套塑形工具之一,但材質堅硬,棱角過于鋒利;金屬的眩酷感缺乏了色彩,更符合成年人的欣賞眼光。簡易塑形工具造價低廉、做工粗糙、造型單薄趣味性較低。產品設計中造型的趣味性和色彩視覺刺激感,直接影響兒童在游戲過程中的游戲時間,所以沒有受到兒童的認可。設計一款針對于兒童設計的塑形工具。在塑形工具的設計上也要考慮到兒童的特質和兒童使用與成人的差異。綜上所述,本文將設計一套符合兒童游戲需求的超輕黏土塑形工具。
二、用戶研究的概念和人群定位
(一)用戶研究的概念
用戶研究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流程。作為設計中的第一步,它是一種理解用戶,將用戶的目標、需求與設計相匹配的理想方法,能夠幫助設計師定義產品的目標用戶群。本課題研究以學齡前為設計服務對象,理解兒童的生理需求、心理特征,將用戶的目標、需求分類的理想方法,即這個產品符不符合兒童的需求[2]。通常兒童在購買玩具前對商品進行多方位的了解與感受,過后再對商品的各方面都滿意的情況下再進行購買,所以用戶研究是產品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趯W齡前兒童在望形工具的使用方面考慮,本塑形工具主要為4-6歲的學齡前兒童進行設計,尤其針對是喜愛DIY手工,對超輕黏土制作有濃厚興趣的兒童,并能通過塑形工具改變形狀,制作出不同造型的兒童。
(二)用戶研究方法
用戶調研:經過三個月的親子活動場館和幼兒園的駐地觀察與走訪,制作了調查問卷。通過一系列的問卷調查以及家長訪問等方式來了解到更多的兒童游戲方式,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兒童使用塑形工具進行玩耍的特點,記錄兒童動作的特征、詢問兒童游戲后的感受。發現游戲動作中最關鍵的行為方式。
研究方法:在做塑形工具設計之前,擬定了一份關于超輕黏土塑形工具使用的調查問卷,有150位用戶參與到問卷之中,為設計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其次以定量觀察分析為主,采樣了10位喜歡玩玩具的兒童,通過半年的時間,要求用戶及其子女解釋記錄游戲的操作過程、心理變化、態度觀點,從中了解兒童使用塑形工具的方式及工具給兒童成長過程中帶來的教育意義。通過希望點列舉法以及缺點列舉法分析,找出課題關鍵點及兒童的需求。然后進行歸納、分析。
(三)人群定位家庭角色模型
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時代的變化賦予了“泥巴”更豐富的形式,超輕黏土便是其中之一。據數據分析,新生兒、二胎的父母年齡多多數為80后、90后。整體教育水平較高,思想多元化,互聯網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3]。此次調研以喜歡玩黏土的兒童為焦點,研究兒童在玩超輕黏土過程中的眼動、手動、神態、表情等。通過總結分析出兒童使用塑形工具的需求和其存在的問題缺失,建立家庭角色模型,并進行設計(如表2)。
通過對托管型、民主型、放任型兒童家庭模型的分析,無論是獨立玩還是與父母一起玩,兒童需要一套塑形工具,更符合其使用抓握特征,用起來省力的超輕黏土塑形工具。
(四)塑形工具產品設計定位
生活中的大部分兒童不知道該怎樣自我保護,也沒有隨機應變能力,所以設計師對于兒童產品的設計,安全應該放在首要位置[4]。
1.產品的功能定位:功能要有達到商品的使用目的,使用方便且易于維修管理[5]。重新審視兒童在制作超輕黏土時的需求,秉持著為兒童設計、方便兒童使用的原則,改變現有塑形工具的造型,使塑形工具更符合兒童的使用特點。
2.產品的市場定位;隨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學的育兒方式已被大眾家庭認可,多數家長更愿意選擇對兒童智力開發和能力培養有益、具有創造性的益智類玩具,超輕黏土塑形工具屬于創造性活動的輔助工具,所以產品一旦問世,會受到其歡迎。
3.產品的色彩定位:色彩是產品設計的語言,兒童對顏色更為敏感,豐富的色彩會更加吸引兒童注意。男孩喜歡藍色、紅色,女孩更喜歡黃色、橙色,讓兒童喜愛的鮮艷顏色融入到環境中,也是該設計需要考量的問題。兒童玩具產品具有色彩對比鮮明的特點,可以引起兒童視覺刺激,使兒童在使用工具時更具有長久使用性。本產品以采用純色較高的藍色、紅色、橙色、作為產品主色調,能夠吸引兒童注意力。
4.產品的造型定位:為兒童用戶設計的塑形工具造型上避免棱角過于尖銳,避免誤傷兒童,應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圓角處理,使設計出的超輕黏土塑形工具安全性更高,且符合兒童手部易拿取、易抓握等使用特征。
5.產品的材料定位:現代產品設計中越來越多地使用塑料材質,主要是因為塑料材質可以使設計產生良好的與藝術效果和經濟效果[6]。塑料造價成本低廉,質量輕、易著色,能調動兒童的積極性,也可長期保存。
三、塑形工具的設計實踐
(一)設計原則與規范
超輕黏土工具作為兒童游戲中的輔助工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家庭甚至是社會的發展,所以在設計呈現中,要考慮到以下原則。
1 安全性原則
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安全應該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兒童的塑形工具造型盡量圓潤,減少了邊角尖銳;其次,采用一體成型的生產方式,避免兒童在使用工具過程中零件不牢固被兒童誤吞現象;塑形工具應選用環保易上色的PE材料,避免圖層油漆與催干劑中物質混合導致鉛含量超標。
2.功能適應性原則
通過階段性的觀察、分析研究得知齡前兒童注意力集中分散,對于塑形工具來說,能夠快速輔助兒童制作出兒童想要的形態,使兒童在有限集中注意力階段能夠做出一個完整的作品,給兒童一種滿足感,是作為塑形工具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3.人機關系原則
人機關系原則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不同的作業中人、機器及環境三者間的協調。塑形工具的設計造型要符合兒童的審美要求之外,還要符合兒童使用需求。兒童的特殊抓握要求,注意力與使用環境結合,孩子的認識、動作和智力會得到迅速發展。
(二)產品設計實踐
此款超輕黏土塑形工具配色鮮艷、明快,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一套工具由三件組成,設計采用兒童最好抓握的形態,使兒童更好地進行黏土玩具的制作。(如圖1)為本課題研究得出的超輕黏土塑形工具及其使用方式,圖(a)為碾壓工具,造型采用兩端細、中間粗的圓柱式,可以將塊狀黏土改變成餅狀。圖(b)為超輕黏土切割工具,它一端獨有的30度角可將條狀黏土快速切斷;另一端是帶有弧度的切割刀,可以將大塊黏土切割開。圖(c)為超輕黏土雕花工具,一端為鋸齒形態,可進行裝飾壓花裝飾,另一端為細節小孔刻畫圓錐體形狀,可以將黏土做記號。兒童可以利用塑形工具將黏土壓平、切開、刻畫,輕松改變黏土的造型。
此款超輕黏土塑形工具組合,從兒童用戶的需求出發,在色彩、材質、功能及造型上進行了再次設計,運用了對比鮮明的互補色,彌補了原有工具的色彩單一的缺陷,色彩對比度強烈刺激兒童的視覺,更激發兒童的使用欲望,使兒童在游戲制作過程中有一個愉快的情感體驗。材質方面首選環保且易著色的塑料材質PE,無毒無害、質量輕,解決了材質表面油漆與催干劑混合后的鉛超標,從而影響到兒童的健康的問題。塑料玩具的豐富色彩和優異的表現性能,使玩具對兒童更具有吸引力,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7]。在造型方面也較其他工具更粗壯,處于桌面上的塑形工具更容易被兒童發現。符合兒童手部抓握的造型,在兒童使用時,也會達到省力的目的。
(如圖2)為塑形工具的細節展示,造型方面菱角圓潤,改良了原有塑形工具邊角尖銳,容易發生誤傷、劃傷等現象,而且塑形工具每一處都進行了圓角處理,采用一體成型的生產方式有較高的安全性,提高了工具使用的安全性,達到了保護兒童在使用時的安全需求。功能基于造型的基礎上,改良了原有工具的單薄、不易抓握的特點,改良后的工具更符合兒童抓我特點,生動地造型,表達出塑形工具的趣味性,細節處理上也更符合兒童抓握使用特性。(如圖3)所示,為超輕黏土成套工具的展示圖,便于收納與攜帶,充分體現了設計師對兒童的關愛。
結論
綜上所述,基于兒童用戶研究下設計出一套超輕黏土塑形工具。一套好的塑形工具對兒童的成長發育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原有的塑形工具上作出了形態的改變,造型更加豐富飽滿,使工具更符合兒童手部活動特點,更易于兒童手部抓握,且彌補了原有造型過于鋒利的缺陷,解決了兒童在使用超輕黏土工具時面臨的安全隱患問題,強烈的視覺刺激感增加兒童使用頻率,有效地提高了兒童手、眼、腦的配合,最后的設計更符合兒童抓握,減少尖銳的棱角,提高兒童在使用時的安全系數,符合兒童的情感體驗,滿足兒童超輕黏土塑形工具設計中的趣味性、安全性原則,達到了,兒L童在游戲中快樂成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l]安媛嫻超輕質粘土在美術活動社團中的應用[J]教法實踐2016 (01):119
[2]周麗雯智能醫療產品設計展望[J]設計2015 (03):7819
[3]戴力農兒童家具的用戶體驗設計研究與實踐[J]包裝工程,2015,36 (22):26-29
[4]李子明基于親子概念的兒童產品玩具刨新設計[J]現代裝飾(理論),2015: 108
[5]張福昌,黃河設計與附加值初探[J]家具,2016,37 (5):25-33
[6]陳紅娟產品設計中材料情感特性的應用研究[J]機包裝工程,2010 (10):59-62
[7]呂兵,肖晟,郝喜海色彩在兒童玩具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06,19 (5):70-71.
[8]汪蘭川,郝雪,魏鵬偶造型設計在黏土動畫中的應用研究[J]設計,2017,30 (21):132-133
[9]湯文成,李嬙兒童產品創新設計的認知機理研究[J]設計,2017,30 (2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