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建筑業規模明顯擴大,建筑行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支柱,與國家經濟發展密切相關。與此同時,各建筑企業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各建筑企業能否提高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價是建筑工程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也關系著施工能否順利進行。本文主要對工程預算在建筑工程中的潛在價值和應用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工程預算
建筑工程造價
潛在價值應用
引言:隨著目前城市化腳步的加深,我國建筑行業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推動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然而,我國建筑行業要想在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控制建筑成本。這時工程管理在建筑行業發展中的價值就成了各企業關注的焦點。通過對工程管理的強化,實現對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實現其自身的經濟價值。工程造價控制包括前期的工程預算、施工過程的成本控制,其中工程預算在工程造價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工程預算在建筑工程造價控制中的潛在價值
(一)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
工程造價的控制就是在施工圖紙與方案的基礎上,對施工工程中的不同流程、不同分部需要的資金進行有效的控制,進而將成本控制在河里的范圍之內,提高建筑企業的競爭力,最終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工程預算是施工前施工單位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需要對施工費用進行預算。在工程開始施工之前,施工單位根據施工建設的方案、圖紙及組織工作,對施工費用科學預估,在此基礎上還要與組織設計相聯系,確保預算結果的針對性、準確性,建筑工程預算是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基礎,為建筑企業實現其經濟目標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保障工程造價的合理
工程預算是工程造價管理的核心,同時也是工程造價控制工作的基礎部分,建筑企業必須對工程預算進行評估。必須經過相關機構的審核評估之后,才能夠形成工程投資方案,為后續的貸款審批提供保障。另外,建筑項目造價控制措施的科學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工程預算方案的合理性。合理的工程預算能夠給企業購進建筑材料、物資費用的支出、人員分配等提供依據。有關部門應對工程項目預算方案的科學性及合理性進行審批,方案符合標準與要求后,銀行才能給下發工程貸款,而所撥放的貸款數額一般都低于工程預算。因此,只有科學的工程預算才能夠保證施工進度,避免給企業帶來損失。
(三)給項目施工圖預算編制提供科學依據
建筑企業項目建設的初期一般會進行施工圖預算編制,而投資造價預測和計算都是以施工圖預算編制為依據。因此,施工圖預算編制工作一定要將審批后的施工圖紙作為依據,并聯系建筑行業相關的規則和標準,準確計算所需的工程量,這樣才能達成預期的成本預算目標并為后續的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依據。
二、實現工程預算價值的途徑
(一)對成本進行有效控制
首先在項目施工過程中,要結合施工圖紙和施工具體計劃,才能實現對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避免不必要的資金支出,為建筑企業提高營業利潤。其次,項目建設中施工規劃必須要以工程預算文件為重要依據,保證施工過程的穩定進行。另外,施工所需的原材料、設備的購進也是要以工程預算為參考依據,避免盲目性造成的成本浪費且為施工質量提供保障。
(二)提高工程預算人員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工程預算的專業性比較強,工作人員需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較強的專業知識。因此,建筑企業在用人時應該嚴格把關。建筑企業還要借助教育培訓及實踐活動加大對工程預算工作人員的培養,使其具備工程預算工作所需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降低工作過程中的錯誤,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建筑企業可以制定獎懲措施,提高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建筑企業也可以適時的給工程預算人才隊伍注入新鮮的血液,以培養儲備人才,優化崗位結構,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引進先進計算機技術
目前,我國的工程預算方案制定缺乏精準性的數據作為保障,在預算控制的方法方面還有待改進。很多建筑企業還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的使用在工程預算中的價值,因此,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并沒有在建筑企業中完全的到推廣應用。在開展工程造價管理時引進先進的計算機管理方法,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及時保存相應的文件數據,最終提高工程預算的準確性及科學性,增加企業利潤。
(四)對工程預算嚴格審查、監督
建筑企業應當建立一套科學的監管制度成立專門的審查部門,做好工程預算審核,保證預算工作的科學性。對所有參與建筑工程預算的管理人員進行約束。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應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人手。第一,嚴格按照審查監管制度對工程預算人員進行約束,將監督審查的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第二,審核人員應對工程量與施工圖紙的一致性、預算的施工材料價格與當前市場價格的一致性進行全面審核。
三、結束語
綜上,工程預算在建筑工程造價的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價值,科學、合理的工程預算能夠有效控制施工團隊及工程造價,保證施工質量。然而我國建筑企業在工程預算工作上還存在許多不足,需要加大對工程預算相關人員專業知識的培養。將計算機技術融人到工程預算中能夠保證工程預算的精準性同時也是目前建筑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