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摘 要:碳約束下從多個維度構建建筑業低碳競爭力評價指標,采用漂移度的動態組合評價模型對中國30個省份2005-2014年的建筑業低碳競爭力進行動態分析,由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可知組合評價法比單一評價方法更為合理。研究結果表明:建筑業低碳競爭力呈現從東向西遞減的梯形分布;從時間維度的演變可以分為四類:上升型以天津、吉林為典型代表,海南、福建呈現明顯下降趨勢,江蘇、浙江、廣西呈現平穩趨勢,其他省份具有上下波動特征。
關鍵詞:建筑業;低碳競爭力;動態組合評價;漂移度
1. 引言
建筑業是高排放、高耗能的行業之一,在未來低碳約束下,建筑業要想保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降低其碳排放以提高行業的競爭優勢。澳大利亞氣候研究所發布的《G20低碳競爭力》報告中界定低碳競爭力是在未來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各國為其居民提供物質財富的能力。借此概念把建筑業低碳競爭力定義為在節能減排約束下建筑業持續發展的競爭能力。
Deng.F(2012)[1]基于波特的競爭力評價模型選取了評價建筑業競爭力的34個指標,然后根據中國建筑業的實際數據提取出關鍵的核心指標。汪文雄等(2008)[2]對2006年中國31個省市的建筑業產業競爭力進行了排序和聚類分析,結果顯示中國區域建筑業競爭力分布呈現從東到西部呈現梯形遞減的特點。胡瑞華等(2009)[3]構建帶有PCA權重約束錐的PCA-DEA模型,對我國28個省市2007年度的建筑產業競爭力進行了排序評價。
相對于建筑業競爭力的研究,對低碳競爭力研究相對較少。陳靜等(2012)[4]基于傳統理想解法和灰色理論,建立灰理想關聯分析評價模型,對2007年北京、天津、上海和重慶4個城市的低碳競爭力進行了實證研究。陸菊春等(2012)[5]構建了在權重信息不完全情況下的基于區間數的建筑業低碳競爭力評價模型,并對2009年湖北、云南、陜西、廣東四省建筑業的低碳競爭力進行了實證分析。
現有文獻在研究內容上對建筑業低碳競爭力研究涉及較少,在方法大多采用單一評價方法。基于此本文以2005-2014年各省市建筑業面板數據為研究對象,在熵值法、TOPSIS法、優勢度法的評價基礎上,采用漂移度的動態組合評價法來衡量各區域的低碳競爭力。組合評價綜合了各種方法的優點,使評價結果更接近客觀事實。本文的另一特色就是采用多維度的面板數據對各省市低碳競爭力進行評價,以動態時序反應各省市建筑業低碳競爭力演變態勢。
2. 基于漂移度的建筑業低碳競爭力組合評價模型
2.1單一動態評價法
2.1.1基于熵值法的建筑業低碳競爭力動態評價
熵值法根據各指標的熵值確定指標的權重,熵值可以反映指標的信息價值,某指標各對象值的差異程度越大熵越小,該指標的信息價值越大,在評價中重要性越大,則權重也越大;反之越小。指標j的權重為:
各省市的低碳競爭力評價值等于每個指標的權重乘以指標標準化值的和。
2.1.2 基于TOPSIS法的區域建筑業低碳競爭力動態評價
由熵權和指標規范化值得到加權規范化矩陣,并確定正、負理想解。計算評價對象與正、負理想解的距離
∈[0,1] ,C值越大,表明第i個評價對象越接近最優水平,即低碳競爭力越強。
2.1.3 基于優勢度法的區域建筑業低碳競爭力動態評價
計算兩兩評價對象的優勢度,建立優勢度矩陣。優勢度計算方法參考陸菊春(2015)文獻,按照下述公式計算優勢度矩陣V的排序向量 v=(v1,v2,…,vm)。并根據排序向量v的分量大小確定對象優劣排序結果。即vi值越大,對象越優,低碳競爭力越強。
2.2 基于漂移度的建筑業低碳競爭力組合評價
根據方法權重得到各個評價對象在各年份的組合評價值。
3.實證分析
3.1 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采用中國30個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數據,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及各省相關統計年鑒,定性指標通過專家調查法確定。根據面板數據計算得到個指標熵權,由指標的熵權可知造成各省市建筑業低碳競爭力差異最重要的原因是低碳研發投入,其次是勞動力和建筑業房屋竣工面積。
3.2組合評價結果分析
采用熵值法、TOPSIS和優勢度的方法對30個省份10年的發展情況進行評價,三種評價方法的評價結果存在不一致性。因此,采用漂移度的動態組合評價方法綜合三種方法的優點,部分代表省市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
3.3組合評價結果有效性驗證
為驗證組合評價結果優于熵值法、TOPSIS法和優勢度法所得到的結果,使用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計算一種方法與其他三種方法的相關系數的平均值,平均值越高說明此方法與其他方法的一致性越高,得到的結果越合理,四種方法所得的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組合評價結果優于單一動態評價方法。
3.4 評價結果分析
(1)區域建筑業低碳競爭力演變態勢分析
由表3組合評價結果可知,東部地區江蘇、浙江、上海低碳競爭力最強,占據前三名。廣西、甘肅、寧夏排名最后,低碳競爭力最低。根據各省市的低碳競爭力組合評價值可以將其分為五類,如表3所示,建筑業低碳競爭力的分布沿海地區最強,中部省份次之,向西北地區逐漸遞減的趨勢。
(2)時間序列的動態演變態勢分析
從各省份2005-2014年的排名來看,各省市低碳競爭力的變動情況主要有以下四類: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呈現上下波動趨勢、呈現平穩趨勢。
① 天津、吉林、陜西在十年的時間里建筑業低碳競爭力排名具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說明相對于其他省市它們具有更快的增長速度和增長潛力,這與它們在低碳上的投入和適應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有不可分割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