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慕潔
摘 要: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理論體系之一,它包括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及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的內容。《資本論》的誕生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誕生,它是馬克思經濟思想最全面和最深刻的總結。本文梳理了《資本論》的產生背景,分析了《資本論》的影響,并總結了《資本論》研究方法。
關鍵詞:《資本論》;貢獻;影響;研究對象
一、《資本論》產生背景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現。”? 馬克思主義包含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方面的內容,《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最集中的總結。
1825年,英國爆發第一次經濟危機。這次危機由貨幣危機開始,1826年蔓延到實體經濟,大量商品囤積,物價暴跌,機器設備閑置,工人失業。這次經濟危機為馬克思后來研究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矛盾提供了現實素材。馬克思主義誕生于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工人運動高潮中,作為歐洲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英、法、德三國在資本主義工業先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隨著資本主義工業化的發展,工人的處境日益惡化,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在法、英、德先后爆發了里昂工人起義,英國人民憲章運動和西里西亞織工起義,其中西里西亞織工起義提出了廢除私有制的要求。
馬克思和恩格斯總結了三次工人運動失敗的經驗,在德國古典政治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基礎上,使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立了科學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并揭示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規律,使工人階級從此在斗爭中擁有了科學的理論武器。
二、《資本論》的影響
《資本論》的誕生對資本主義經濟理論產生了強烈的沖擊,也為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指引了科學的方向。
《資本論》的成書和出版直接促成了以反對馬克思主義傳播和影響為主要目的的德國新歷史學派的誕生。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問世后,資產經濟庸俗經濟學家選擇緘默抵制。19世紀70年代后,歐洲工人運動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導下取得了巨大發展和階段性的成就,震動了資產階級的統治。新歷史學派開始企圖以資產階級的改良主義安撫工人日益高漲的革命情緒。他們強調倫理道德因素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法律對經濟的制約關系、宣揚國家的“超階級性”。這些觀點針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攻擊從側面顯示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西方主流經濟學所產生的撼動。
《資本論》的誕生使無產階級擁有了科學的理論武器,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導下,工人運動有了明確的目標——即消除私有制。一戰后期,無產階級在俄國這個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一環打開了缺口。盡管俄國的資本主義沒有高度發展,但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機器大工業和產業工人隊伍,并且產生了工人階級政黨。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擁有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在這樣的條件下,俄國無產階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共和國。二戰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先后在中國取得勝利,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這一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建立是馬克思主義成功實踐的巨大成果。
三、資本論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主流的西方經濟學家在方法論上始終堅持唯心主義的歷史觀和理性主義的世界觀。在對于具體問題的研究上,一般采用歷史歸納法和抽象演繹法兩種方法,其中歷史歸納法是指對經濟學知識或理論進行事實歸納,德國歷史學派是歷史歸納法的集大成者;抽象演繹法是指從一些“不證自明”的公理出發,通過邏輯演繹導出經濟學理論體系。抽象演繹法是西方主流經濟學家使用最普遍、影響力最大的一種研究方法,自從斯密開辟古典經濟學“看不見的手”,主流西方經濟學家一直在研究經濟運行中的均衡問題,并發展出了一套高深的數學方法,使經濟學成為了一種“精密科學”,他們的經濟學所描繪的世界也是一個如同一臺精密運轉的機器一般的理想世界。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是歷史唯物論和辯證唯物論。其中,歷史唯物論強調把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看做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經濟規律、經濟范疇,是經濟關系的理論化,具有客觀性和歷史性,經濟行為人是經濟關系的人格化,其行為規則和行為選擇都由他在經濟關系中所處的地位決定;辯證唯物論強調要注重揭示事物本質的內在的聯系,強調在變化發展中把我對象,強調注重矛盾分析。” 馬克思對于經濟學是動態過程的強調也深刻地影響了后世的經濟學家,后來的制度學派、增長學派以及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家都強調動態方法。
在研究具體問題的時候,馬克思主要采用了科學抽象法。其思維方法包括了矛盾分析發、分析與綜合相統一的方法、一般與特殊相結合的方法、具體與抽象相結合的方法、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質量統一發、中介分析法、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方法等。其技術方法使用了統計、模型、數理分析和數學分析方法。 可見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在歷史唯物論和辯證唯物論指導下的一系列科學分析方法的綜合,這支撐他完成了《資本論》巨著。
參考文獻:
[1]魯友章,李宗正:《經濟學說史》下冊,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薩繆爾森:《經濟學》第17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01
[3]向國成,曾祥炎:《從英國第一次經濟危機到歐債危機:一致性的理論詮釋》,《經濟學家》2013.02
[4]關勛夏:《1844年西里西亞織工起義》,《史學月刊》,1964.08
[5]房廣順:《馬克思恩格斯對國際工人運動的整體指導》,《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07
[6]白暴力,白瑞雪:《資本論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若干思考—兼論<資本論>的研究對象與體系》,《當代經濟研究》,2009.10
[7]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01
[8]張銜:《資本論》講義
[9]徐崇溫:《社會民主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歷史、理論和現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7.02
[10]斯坦利·布魯,蘭迪·格蘭特:《經濟思想史》第7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第167頁
張銜:《資本論》講義
張銜:《資本論》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