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梅
摘 要:在知識經濟高度發展、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國對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在此背景下,我國逐漸衍生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以期通過這項育人模式的實施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應用型人才。本論文從不同方面闡述民辦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導師團隊建設研究,希望為研究物流管理專業“政產學研用”的專家和學者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物流管理專業;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隨著知識多元化、邊緣化趨勢的加快,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興起,知識更新周期的縮短,社會對復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促使研究生導師團隊代替導師個人成為我國教育的主要載體。協同創新導師團隊通過成員間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在形成巨大合力的同時,也促進學科領域科學技術的更新與發展以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實現了高校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四大職能。
1物流管理專業“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導師團隊研究現狀
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是指結合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以及用戶等創新主體,在科技創新、產品創新、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各自具有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整能力,以及利用用戶的市場導向作用,來提升整體的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安排。政產學研用作為當前教育行業主要的創新合作方式,近年來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許多相關研究,但是對于協同合作機制的建立如何結合高校現狀并不斷完善取得的成果還不深入,尤其是學研單位如何與企業進行有效溝通與合作方面的研究較淺。另外,高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科技型和應用型人才如何高效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方面,也缺少相關的研究。
2物流管理專業“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策略
2.1加強政產學研用等多環節之間的聯系
當今時代,應用型人才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到底什么人才才稱得上是應用型人才呢?簡單來說,應用型人才就是指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并能夠將其準確應用于生產實踐,進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才。不同的發展階段,應用型人才的具體內涵稍有差別。隨著國際間競爭的日益激烈,毫無疑問,在現階段,創新已然成為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中之重,且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是單純地只是高校或是企業的責任,相反,它涉及政產學研用等諸多方面。所以,新時期,要想真正促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下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就必須要加強政產學研用等多環節之間的聯系,以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及作用,形成系統的人才培養流程。比如,近年來,實踐逐漸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與學校建立良好的關系,做到及時互動交流,從而為學生進行實地演練提供充足且精準的服務,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以及實踐操作能力。
2.2積極促使人才培養模式向著多元化方向轉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新的社會環境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從當今社會發展來看,其需要的是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具有一定的特性,并且能夠做到因人而異,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挖掘他們的潛力,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也就是說,高校必須要積極促使人才培養模式向著多元化的方向轉變。具體而言,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模式的時候,可以積極與校外教育專家進行商討,在借鑒優秀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符合實際的多元的人才培養方案。
2.3健全“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下法律法規制度
制度是對行為的約束和權利的保障。“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這一系統合作工程涵蓋著諸多領域,他們之間關系往來復雜多變,而僅僅靠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是遠遠不能確保其正常運轉的。所以,當下為了促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下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有關部門就必須綜合各方利益,然后健全有關“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法律法規,從而切實加強對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的監督、管理和保障。具體而言,政府可以制定有關“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法律條文,以法的形式確立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地位,建立起必要的保障。企業可以積極健全企業有關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的監督管理制度,以確保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作用的正常發揮。學校可以積極建立起相應地教學評價體系、完善教學管理制度等等。
3發揮協同創新導師作用的保障措施
3.1健全導師創新團隊管理制度
健全的協同創新導師團隊管理制度是其有效運行的重要保證。導師團隊人員較多,如果不能有效管理,很容易出現團隊成員責任相互推諉現象。因此,必須要健全導師創新團隊管理制度。一是明確成員職責。根據團隊各導師特長,明確各個導師培養工作職責。導師團隊成員應按照責任分工積極落實研究生指導工作。團隊負責人指導并監督協同創新培養方案中的具體工作的落實,定期檢查導師團隊成員工作落實效果,避免導師團隊流于形式。二是健全導師創新團隊的評價激勵機制。傳統的導師評優方式大多數針對導師個體,而非導師團隊,因此,導師團隊成員在評優活動中的競爭關系不利于增強團隊凝聚力。健全導師創新團隊的評價激勵機制,根據團隊成員任務分工采用彈性標準的評價方式。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有利于樹立導師責任感,增強導師團隊凝聚力,實現導師創新團隊的動態管理。
3.2加強團隊成員學術交流
導師創新團隊應積極創造條件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團隊負責人定期召開小組會議,由協同創新小組分別匯報自己的研究進展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此外,除了團隊內部的討論之外,鼓勵導師成員、研究生積極參加校外學術交流活動,并給與一定的經費支持。
參考文獻:
[1]高校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構建[J]. 何龍.? 中國成人教育. 2018(22)
[2]高校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研究[J]. 張凌寒,鄭敏娟,傅昶源.? 藝術科技. 2018(03)
[3]“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下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研究[J]. 燕楠,田麗.? 對外經貿. 2018(06)
[4]政產學研用協同視角下獨立學院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 宋瀟,張紅梅.? 西部素質教育. 2016(23)
[5]“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下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林志達.? 普洱學院學報. 2016(06)
[6]構建新經濟下政產學研融合工程教育新生態[J]. 王巨宏,劉婷婷,馬東嫄,張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
[7]高校如何發力政產學研合作供給側改革[J]. 付夢印.? 中國高等教育. 2017(08)
[8]“政產學研用”模式中引入專業認證理念培養卓越人才的研究與實踐[J]. 周權鎖,陸雋鶴,李榮,徐國華.? 高等農業教育. 2017(03)
[9]區域政產學研合作網絡及創新驅動力模式研究——以合肥地區高校為例[J]. 李舒平.? 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7(01)
[10]高校“政產學研用”教育模式探討[J]. 陳萌.?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