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
摘 要:相應責任并非是一種法律責任形式,而是對于各種法律責任形式如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連帶責任,補充責任的一種指代。相應責任的規定并非是對連帶責任或補充責任的否定,它更像是倆種責任的有機結合,是在電子商務領域中所適用的一種新的責任形式。可以把相應責任看作為是一種位于連帶責任與補充責任中間的靈活責任形式,這種靈活的責任形式既可以偏向于連帶責任,也可以偏向于補充責任。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可以結合于案件的具體事實,選擇偏向于連帶責任或者補充責任,以實現個案的公平正義。作者認為相應責任的規定體現了我國立法機構高超的立法技術以及創新能力,相較與連帶責任和補充責任更能夠適應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關鍵詞:法律制定;司法實踐;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引言:
2018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通過,共89條,計劃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是我國電子商務領域首部綜合性的法律,與其他法律相比涉及的范圍更寬泛,涉及的問題更復雜,這些復雜的情況就決定了《電子商務法》的制定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立法就是一個逐漸達成共識的過程,相應責任的規定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 2018年6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三次審議稿)》由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分組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三次審議稿)》第三十七條規定:平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臺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或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6月29日三審稿公布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一些專家學者,電商平臺企業和法院人士提出承擔連帶責任給平臺經營者施加的責任過重,建議將連帶責任改為補充責任,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予以采納,并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四次審議稿)》中。在2018年8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四次審議稿)》的更改公布之際,這一調整受到了較高的關注與質疑,中國消費者協會在8月29日發表措辭嚴厲的聲明稱,這倆個字的修改將在很大程度上減輕電商平臺的責任,使得《電子商務法》有嚴重隱患,希望能夠改回連帶責任 ,多位全國人大常委也認為平臺追責問題應得到充分考慮。幾經搖擺后,新法對這一條款作了模糊化處理,擱置爭議,將四審稿中平臺的“補充責任”改為“相應責任”。最終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對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服務,電子商務平臺對平臺內經營者的資質資格未盡到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相應責任并非是一種法律責任形式,而是對于各種法律責任形式如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連帶責任,補充責任的一種指代。相應責任的規定并非是對連帶責任或補充責任的否定,它更像是倆種責任的有機結合,是在電子商務領域中所適用的一種新的責任形式。可以把相應責任看作為是一種位于連帶責任與補充責任中間的靈活責任形式,這種靈活的責任形式在適用時既可以偏向于連帶責任,也可以偏向于補充責任。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可以結合于案件的具體事實,選擇偏向于連帶責任或者補充責任,以實現個案的公平正義。作者認為相應責任的規定體現了我國立法機構高超的立法技術以及創新能力,相較與連帶責任和補充責任更能夠適應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我國法律的出臺一般是經過三次審議,但電商法卻足足經歷了五年,倆屆人大常委會,四次審議,三次公開征求意見,足以證明相應責任的規定是經過我國立法機關慎重考慮,權衡利弊的。下面作者就進一步分析相應責任要比連帶責任或者補充責任更加適應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原因,即相應責任的優勢。
一、在法律制定過程中,“相應責任”的規定可以協調各方利益
在法律制定過程中,相應責任的規定可以協調各方利益,在激烈的利益博弈中取得各方共識,而連帶責任和補充責任會使多方主體的利益難以調和,意見分歧擴大,使電商法無法順利出臺。
電商法的制定過程,其實是一個利益博弈的過程。消費者與平臺經營者之間對于采用何種形式產生了重大分歧和激烈的利益博弈,承擔何種責任形式關系到各方主體的切身利益,每一方主體必然都必然會盡最大努力使自己利益達到最大化,故《電子商務法》的制定其實是一個利益博弈的過程,另外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9.16萬億元,全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5.33億,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電子商務市場,電子商務活動已經滲透到了各個領域,如此龐大的規模也使的利益博弈變得尤為激烈,所以電商法如何滿足各方利益訴求,如何權衡各方利益關系成了電商法能否順利出臺,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的關鍵。
相應責任這一創新性的設置則很好的協調了各方利益沖突,充分體現了我國立法者高超的立法技術與法律智慧。在各利益主體都各執一詞,無法協調的時候,選擇相應責任,擱置爭議,共同發展,則完美地權衡了各方的利益,充分表達了各方的訴求,取得了各方的共識,雖然相應責任的規定有“和稀泥”之嫌,但從實質上來講,相應責任兼顧了各方利益,既調停了各方的觀點爭執,又在后期的司法實踐中給予法官充分的裁量空間,使電商法具有更大的靈活操作性,這種靈活的設定更能夠適應我國迅猛發展的電子商務,更能夠適應互聯網這個大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連帶責任與補充責任則過于偏重對一方的保護,無法解決電商商務法制定過程中的利益沖突。
二、在法律適用過程中,“相應責任”更能夠確保個案的公平正義
在法律適用過程中,連帶責任和補充責任像是一個機械的公式,法官只需套用這個公式就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糾紛,但在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的這個大環境下,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僅靠一種固定的責任形式必然無法滿足我國電商領域中不斷出現的復雜情況。相應責任給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在司法實踐中法官有了根據個案不同情形適用不同責任形式的裁量空間,法官可以根據案件的事實情況來判定平臺經營者需要承擔的責任類型,確保個案的公平正義,避免機械教條式地適用法律,使《電子商務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法律滯后性,增加了法律的穩定性與嚴肅性,給電商法適當增加一些靈活的規定,給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增加電商法的可操作性,最大程度地保護每一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