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焱
摘 要:法官作為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維系著社會的秩序與公平正義,維護著人民的利益和國家的司法權威,是國家司法權的執行者,是社會矛盾糾紛的解決者。法官的誠信影響到國家司法職能的正常發揮,法官在我國司法制度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現司法公正與法官良好的道德素質密不可分。目前我國法官誠信義務嚴重缺失,規制法官行為,加強法官誠信隊伍建設刻不容緩。
關鍵詞:法官;誠信義務;行為規制
一、引言
法官的誠信義務是司法公正的根基。我國司法公平正義的實現離不開法官的司法行為,法官越注重自己的誠信義務,我國的司法公正越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法官審理案件誠信缺失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那是對人民的不負責,對國家的不負責,會嚴重阻礙我國的司法改革進程,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影響人們對法律的信仰。當前社會誠信現狀不容樂觀,法官的誠信更是影響著社會的風氣,加強法官的誠信義務建設刻不容緩。
二、誠信義務對法官的要求
(一)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法官審理案件,重要的是查清案件的事實,在此基礎上正確適用法律,才會讓人們信服法律、敬畏法律。法官誠信要求法官在審理案件中尊重案件事實,禁止在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情況下作出宣判,即要求法官做到“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二)禁止濫用自由裁量權
現在的立法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與模糊性,還有些法律之間存在交叉和競合的現象,法官對相關具體條文的選擇適用、案件事實和證據的認定以及證據證明力的判斷,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自己主觀因素的影響。所以法官在對案件的實體問題和程序問題作出自由裁量時,應當以合理為尺度,做到不濫用這種權力,正確合理的行使自己的職責。
(三)禁止突襲性裁判,履行釋明義務
突襲性裁判是指法官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在當事人沒有充分陳述案件事實或沒有充分提交訴訟證據或沒有同意法官所認定的事實時,法官根據自己的意愿就對案件作出裁判,案件當事人在還沒有表達自己的意見的情況下,法官沒有向當事人說明法律適用問題就作出突襲性裁判。法院應當充分尊重當事人訴訟中的主體地位,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在案件事實問題的認定和法律問題的適用上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愿。在訴訟的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訴訟請求不明確、不合適的時候,法官有義務對當事人進行告知和說明,讓當事人明確自己的主張,法官的釋明義務可以有效防止突襲性裁判。
三、我國法官違反誠信義務的表現
1.同案不同判
許霆案和何鵬案的案件事實基本相似,法院卻出現兩個大相徑庭的案件審理結果,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這種同案不同判的現象不容易讓人民群眾所信服,也不會使老百姓相信法官會公平正義的處理案件。
2.冤假錯案頻繁出現
近年,備受關注的佘祥林案、念斌案、張氏叔侄案等案件都塵埃落定,再審之后都被改判無罪。而聶樹斌、呼格吉勒圖等人由于法官的冤假錯案,永遠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冤假錯案不僅侵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當事人家庭的摧殘,而且是對法律尊嚴、社會正義和司法公信的踐踏,最終造成的是司法民心的喪失。
3.法官枉法裁判,司法不作為
當前法官枉法裁判、不作為的現象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比如法官非法剝奪當事人的權利,混淆事實,因自己的行為導致案件的關鍵性證據滅失,嚴重超出法定審理期限,違反法定程序,錯誤適用法律等等行為,法官的這些行為給老百姓留下了惡劣的影響,滋生了大量權力腐敗現象,司法權威被破壞,對社會的法治進程造成不良影響。
4.法官誠信素養嚴重缺失
法官誠信素養嚴重缺失涵蓋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法官不誠信的行為造成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心存懷疑。第二,法官的不注重自己的形象,專業素養不高,知法犯法,濫用職權。第三,法院判決很難或長期得不到執行,當事人手中的法院判決書形同虛設。第四,法官以權謀私,違法為自己斂財,法官犯罪率不斷上升。
四、國外法官誠信義務的借鑒
1.從律師中遴選法官
在我國,只要通過嚴格的司法考試和公務員考試,就可以成為一名法官,而完全忽視了成為法官所需要的法律工作經驗。我國法官的選拔渠道單一,我國應該學習和借鑒國外從律師中遴選法官的制度,來拓寬我國選拔法官的渠道,彌補新法官法律經驗上的缺乏,從律師團隊中選拔出一批講誠信、高素質、法律業務能力強的優秀律師擔任我國的法官。
2.完善法官的保障制度
在法治高度發達的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對法官任職期間及退休后都做出了詳盡的規定,法官從任職開始直至死亡,一生享有很高的工資、福利和補貼。我國應該提高法官的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使法官不受金錢等其他利益的誘惑而獨斷其身專心審理案件,通過降低法官違法亂紀、枉法裁判的行為,來提升我國的司法權威。
3.完善法官的懲戒制度
在國外,對法官的行為進行約束,除了有立法方面的限制,還有內部監督機構和外部監督機構的約束,共同對法官的行為進行監督。我國目前針對法官的行為,只制訂了《法官法》來加以限制,沒有專門的監督機構對法官的行為進行監督,所以我國要加快建立相關監督機構,完善我國的法官懲戒制度。
4.完善法官的考核制度
我國應該學習借鑒國外的法官考核制度,制定一套我國特有的考核制度。建立我國獨具特色的法官考核機構,既要聽取該法官審判過的案件的當事人和該法官的領導和同事的意見,也要聽取律師的意見,全面公正客觀的對法官作出考核意見。對考核優秀的法官,要進行表彰,加大宣傳力度,讓其他法官通過學習和借鑒彌補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對考核不合格的法官,調整他們的工作崗位,加大對他們的培訓工作。
五、完善法官誠信義務的設想
(一)加大對法官工作的指導和培訓
我國法院要定期組織專業人員開展對法官審理案件工作的集中指導和培訓,讓法官匯報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和典型案例,專業人員就該困難問題和典型案例提出解決方案和專業見解,法官通過學習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我國法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素養,增強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增加立法規定
當前,我國對法官的立法規定還很不完善,我國需要增加立法規定,完善對法官的法律規定,既要在在我國憲法中得到體現,也要確切的出現在訴訟法中。此外,對法官的立法中也要對法官職業化、法官任職資格、法官懲戒及工資福利方面作出相應的規定,通過完善立法更好的保證法官的誠信。
(三)提升法官自身素養
法官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養和綜合素質。法官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法律知識,充實自己,讓自己不斷進步,強化自己的法律專業知識。對于相類似的案件,法官要善于總結,提升自己審理案件的能力和效率,對自己審理的案件認真負責,以自己過硬的素養來保證案件的審理質量。
(四)完善社會監督機制
我國法官享有審判權,有時候其行使權力會受到其上級機關的左右,我國應健全對法官的監督機制,除了發揮法院內部和案件當事人的監督作用外,還要制定專門的外部監督機制,吸收律師、檢察官和社會公眾成為監督機構中的成員,同時,積極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真正形成一套高效的法官監督機制。
六、結語
法官最根本的職責是做出正確裁判、保護人民利益,法官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其功能不可忽視。加強法官的誠信義務建設,有助于法官審判案件時正確適用法律,從而提高案件的審理質量。當前我國全面提出依法治國,同時要求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此舉必將使法官的誠信問題得到很大提升,我國司法制度也會更加完善,讓公平正義之風盛行于社會。
參考文獻:
[1]王庚.論法官職業道德修養與司法公正[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3.
[2]劉珊.司法價值取向下的法官誠信義務建設[D].上海:復旦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