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澤



摘 要:絮凝技術作為一種廣泛使用且成本低廉的處理技術受到廣泛的重視,它能夠極大地提高水處理效率,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絮凝劑的選擇。本文以某熱電廠原水為實驗對象,通過實驗研究不同絮凝劑在不同加藥濃度下的絮凝效果,選出較佳的試劑,結果顯示100ppm聚鋁(PAC)和2ppm聚季銨鹽(FO4650SH)混合使用效果最好,最佳降濁率可以達到99%。
關鍵詞:絮凝劑;熱電廠原水;降濁率
1 引言
絮凝劑作為水處理方法中一種簡便高效的處理方式,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但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甚至使水體達標,還可以減緩下一步水處理的壓力,降低設備腐蝕效應等[1]。
絮凝劑種類豐富,根據原料不同可分為無機鹽類絮凝劑、無機高分子絮凝劑、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和生物絮凝劑[2]。其作用機理非常復雜,與水溶膠的組成、藥劑的性能等有關,基本作用機理為雙電層壓縮作用、吸附架橋作用和沉淀物卷掃作用[3]。不同的絮凝劑的作用機理及其在不同的污水中的效果都是不同的,因此在選擇絮凝劑的時候要根據污水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藥劑。
2 實驗部分
熱電廠原水具有無機鹽成分含量高、濁度高等特點,原水必須經過處理才能進一步使用,去除原水中的膠質、雜質、有機懸浮物及顆粒物等雜質。
根據水質分析報告結果可知,原水中的膠質、雜質、有機懸浮物及顆粒物等含量較高,在原水中加入絮凝劑處理很有必要,以使其絮凝沉淀。
2.1 實驗目的
對原水進行絮凝實驗研究,確定絮凝處理的最佳操作條件和絮凝劑種類、絮凝劑用量。
2.2 實驗器材
實驗用水采自熱電廠原水,實驗用儀器主要有濁度儀、六連電動攪拌器、恒溫水浴箱和其它玻璃儀器。
2.3 實驗藥品
聚季銨鹽(PDAC)、聚鋁(PAC)、硅酸鈉(Na2SiO3)、碳酸鈉(Na2CO3)等。
2.4 實驗內容
2.4.1 聚季銨鹽的選取
我們選取了幾種不同分子量、不同聚合度的聚季銨鹽(FO4440SH、FO4190SH、FO4650SH、FO4800SH)和纖維素(CMC和FPS)。固定PAC用量(80ppm),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加入相同濃度的聚季銨鹽和纖維素(4ppm),實驗結果如下:
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加入FO4650SH后,形成礬花速度快,沉降物多。
2.4.2 PAC用量的確定
實驗條件為60r/min攪動30min后,30℃沉降1小時。
實驗結果表明,PAC濃度在100—200ppm范圍內,降濁率比較高。
2.4.3 聚季銨鹽濃度確定
實驗結果表明,綜合成本和使用效果來看,推薦使用濃度為PAC用量為100ppm,聚季銨鹽用量為2ppm,可以符合現場使用保準。
2.4.4 其它添加物的選擇
實驗結果表明,添加其它助凝物后降濁率并未提高,作用不大。
3結論
(1)PAC和聚季銨鹽(FO4650SH)混合使用效果最好,最佳降濁率可以達到99%;
(2)基于熱電廠原水水質濁度高,推薦使用濃度為PAC 100ppm與聚季銨鹽2ppm混合體。
參考文獻:
[1] 李挺. 絮凝劑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1(34).
[2] 程俊, 樊麗華, 張麗紅. 水處理絮凝劑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 化工生產與技術, 2008, 15(4).
[3] 周云, 何義亮. 微污染水源凈水技術及工程實例[M]. 環境科學與工程出版中心, 2003: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