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翔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口為農業人口,這對于金融理財產品來說是一個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在目前狀況下,研究農村市場金融理財問題及對策,有利于發展金融理財的農村市場,有利于繁榮農村經濟,增強農民金融理財意識,提高農民收入。
1.我國農村市場金融理財現狀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理財的基本現狀主要表現為(1)理財觀念正在發生轉變,首先,金融機構越來越多的看到農村市場金融理財的發展潛力,逐步轉變了以城市為主的發展理念,開始嘗試向農村市場開拓。與此同時,農民的理財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大多數農民有了解金融理財相關信息的想法,少數比較富裕的農民有金融理財的愿望和需求。(2)農村市場金融理財方式十分有限。由于對金融理財的認識不夠深入,目前大多數農民金融理財的主要方式是將存款存入銀行,也有少部分人購買保險,他們認為這兩種方式是他們能夠接受的比較安全的理財方式。(3)部分外資銀行已經開始進入到我國農村金融理財市場,繼 2007年匯豐銀行獲準在湖北隨州曾都區設立村鎮銀行并開展理財業務之后,很多其他外資銀行業紛紛遞交了設立村鎮銀行的“申請書”。綜上,目前我國農村金融理財狀況已經引起行業內部的重視,農村金融理財觀念也在逐漸的轉變,但我們必須看到,我國農村市場金融理財方面的發展還處在起始階段,其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制約因素。
2.我國農村市場金融理財發展中的問題
2.1經濟方面,農村經濟水平普遍偏低,農民收入不高。雖然近幾年來國家十分重視農村經濟的發展,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支持等方面加大了對農村經濟建設的力度,但是經濟的發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尤其是對于基礎薄弱,人口基數較大的我國廣大農村,經濟發展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收入雖然也呈現出逐步增加的趨勢,但是收入增加的幅度遠遠趕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在保障衣、食、住、行的前提下,剩余較少,沒有參與金融理財的實際能力。
2.2觀念意識方面,由于受經濟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知識水平等因素的制約,目前廣大農民的金融理財意識淡薄,認識不深刻、不全面,對于金融理財不支持、不信任,大多數人認為金融理財是冒險行為,不敢參與。同時農民現有的知識水平無法應對目前紛繁復雜的金融理財產品,也是制約我國農村市場金融理財發展的重要原因。
2.3金融機構方面,表現出較強的“嫌貧愛富”,對農村金融理財市場重視不夠,開發力度不足,理財服務門檻過高。
2.4基礎設施方面,農村金融理財配套設施不完善,相對落后,制約著農村金融理財市場的發展。要想進行金融理財,就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和網絡知識,并能夠通過電腦和網絡獲得相關的金融信息。然而目前,在我國廣大農村,網絡、電腦設備等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普及率較低,很多農民認為購置電腦和使用網絡的費用較高。同時,處于盈利方面考慮,商業銀行紛紛撤銷農村營業網點,使農村金融網絡設施非常匱乏,許多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成為空白。
2.5金融理財產品方面,由于金融機構對農村市場重視程度不足,導致現存的適合農村市場的金融理財產品種類十分有限,農民參與金融理財的渠道比較狹窄。
2.6抵抗風險的能力方面,由于農村經濟條件有限,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原因,農民對金融理財市場風險的抵抗能力較弱。
3.應對我國農村市場金融理財問題的策略
3.1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努力提高農民收入。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是開拓農村金融理財市場的經濟基礎。在尊重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要積極引導農村經濟向市場化經濟轉變,不斷調整農業結構,通過惠農政策,資金支持,技術扶持,減免稅費等措施,鼓勵農民自主發展農村經濟,切實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讓農民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有越來越多的剩余資金可以用于金融理財,增加農民金融理財方面的收益,讓農民體會到金融理財帶給他們的實惠,從而大大激發農民的參與熱情,進一步激活農村金融理財市場。
3.2轉變農民對金融理財的傳統守舊觀念,逐步提高和加深廣大農民對金融理財的認識,增強農民參與金融理財活動的意識和積極性。金融機構可以組織專業人員深入農村開展金融理財知識普及、金融理財產品宣傳介紹工作,擴大金融理財理念在農村市場的影響,同時可以開展相關金融理財產品的全面知識和技能培訓,教會農民參與金融理財的具體技能和知識,逐步培養農民獨立進行金融理財的能力。
3.3作為金融機構要盡快轉變“熱城市,冷農村”的觀念,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困難,要放眼長遠利益,要看到農村金融理財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其背后蘊含的巨大行業效益和社會效益,主動承擔起開發農村市場,提高農民金融理財意識的責任,通過降低金融理財服務的門檻、合理分布農村金融機構和營業網點、積極開發專門針對農民、適合農村經濟水平和農民實際條件的金融理財產品并積極推廣等一些列措施加大對農村金融理財市場的開發力度。
3.4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金融理財市場的發展奠定基礎。國家和相關部門要加快農村網絡等參與金融理財活動所需的基礎設施的建設,盡快實現村村通網,戶戶有電腦的理想局面。同時要加強對農民進行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普及和技能培訓,讓先進高效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鮮的活力,帶動和促進農業信息化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3.5加緊研發豐富多樣的針對農村市場的金融理財產品,拓寬農民參與金融理財活動的渠道。可以結合農民收入的季節性、子女教育支出壓力、農民缺乏系統的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的因素,有針對性的設計一些保障性高,風險性低,操作簡單的適合農民的金融理財產品。
3.6增強農民抵抗金融理財風險的能力,國家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快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讓農民也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終,打消他們對安度晚年的顧慮,從而轉變消費理財觀念。
農村金融理財市場的開拓與發展,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存在著不小的挑戰,但更多更重要的是難得的機遇。在當今農村金融理財市場的尚處于待開發的情況下,能夠率先占領農村市場,擴大農村市場份額,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十分重要。雖然目前農村市場金融理財的發展還存在許多制約因素,但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未來幾年來中,農村金融理財市場必定會有更大的發展,也一定會帶動農村經濟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吳慶念.我國農村金融理財的困境及其對策[J].浙江金融,2008.(6).
[2]曹陽.北京農商行:全力打造新農村理財優勢品牌[N].金融時報,2008.(6).
[3]劉志平.金融理財在農村信用社“生根發芽”已萬事俱備[J].金融時報,2008.(6).
[4]吳慶念.農村金融理財技能人才的就業途徑及職業能力標準探析[J].時代經貿,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