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東照 韓蘇杭
淮安市應急管理局自2019 年1月24 日正式掛牌以來,圍繞“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要求,按照“邊組建,邊應急”的現實需要,抓住關鍵節點,突出工作重點,達到過渡順暢,運轉平穩,順利完成機構改革任務。
2019 年3 月28 日,淮安市市委市政府印發《淮安市應急管理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將原安監局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市政府應急辦相關職責、市民政局救災職責、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災害防治職責、市農委森林防火職責及市森林防火指揮部相關職責、市地震局防震減災和震災應急救援行政職能進行整合,組建市應急管理局。機構改革后,淮安市應急局共設辦公室(規劃財務處)、應急指揮中心(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處)、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處(地震和地質災害救援處)、防汛防旱處、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處、安全生產基礎處、調查評估和統計處(火災防治管理處)、救災和物資保障處、科技和信息化處、政策法規處(行政審批處、安全生產執法監督處)、新聞宣傳處、人事教育處等13 個處室。
市長蔡麗新批示指出:“應急管理局成立以來,運轉平穩、過渡順暢,開局良好。”

淮安市應急管理局局長莊護林(左一)在中秋晚會現場進行安全檢查
江蘇鹽城響水“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發生后,淮安市應急局建立“五項制度”確保危化品安全生產。
一是領導簽字背書制度,要求所有的自查報告、檢查報告都必須由企業、部門和縣區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簽字背書。二是隱患排查整改公示制度,要求企業將排查出的隱患和整改情況一律進行公示。三是專家診斷檢查制度,要求各級領導和部門帶隊檢查都要有專家隨同,企業自查都要有專家參與。四是問題線索舉報有獎制度,設立“12350”24 小時特服號碼,鼓勵群眾進行舉報投訴,經核查屬實的給予獎勵。五是隨機抽查檢查制度,實行全天候、隨機性檢查,開展“零點”夜查活動。
截至目前,淮安應急管理局已檢查危險化學品企業165戶,查出安全隱患1 670 條,其中重大安全隱患83 條;已停產停業企業51 戶,立案(擬立案)查處30 戶,并對83 條重大安全隱患進行了掛牌督辦。
在日常監管中,淮安應急管理局注重預防,狠抓重大安全風險管控和重大事故隱患治理。
一是把安全生產責任落到實處。在機構改革中,淮安市應急管理局主動對接市編辦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能寫入行業主管部門“三定方案”,并設立職能處室,切實把“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落到實處。同時起草出臺《淮安市安全生產約談管理規定(試行)》《市級突出安全生產問題整改銷號工作實施辦法》兩個文件,推動安全生產職責落實,實現隱患整改的閉環管理。
二是強化分級分類監管,狠抓化工企業風險防范。大力推廣危險化學品企業“423”分類分級監管模式。根據企業安全風險確認紅、橙、黃、藍4 色風險類型,將紅、橙色劃為重點監管、將黃、藍色劃為一般監管2 種模式,建立對應的3 種安全監管方式,有效實現涉及重大危險源的化工企業24 小時監管監控,重點監管企業全覆蓋監督檢查,一般監管企業“雙隨機”監督檢查。
三是狠抓監管模式創新,預防工貿行業風險。淮安市應急局在工貿行業創造性地實行“5+4+1+N”監管,即在非煤礦山、冶金煤氣和高溫熔融金屬、粉塵涉爆、有限空間、涉氨制冷等5 個重點領域;抓住復工復產、設備檢維修、動火等高危作業、項目外包等4 個關鍵環節;全面推行“雙重預防”機制淮安模式。深入推進“六步工作法”(靜、思、查、防、干、離)“三個一分鐘”(每個班組的安全員開展工作之前用1 分鐘時間進行安全提醒;工作過程中“定時+不定時”進行1 分鐘安全檢查,工作結束時用1 分鐘進行安全回顧)等創新做法,辨識風險;通過包括示范引領齊推進、強化培訓重實效、標準化真創真用、精準執法促落實、通報掛牌曝光等工作手段在內的N 種工作方法,推動企業本質安全,確保風險可控。
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張國梁批示指出:“市應急管理局成立以來的工作值得充分肯定。希望始終保持戰斗狀態,不斷完善運行機制,切實做好新一年應急管理和安全監管的各項工作。”
2019 年9 月13 日 晚,2019 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成功在淮安舉辦,晚會上極富淮安特色的舞臺燈光效果和絢爛的焰火,給全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據晚會工作任務分工,淮安市應急管理局具體負責演出現場舞臺、雷亞架(燈光、音響安裝架)搭建、焰火燃放等安全管理工作。
淮安市應急管理局接到保障任務后,立即組織相關領導奔赴山東曲阜考察2018 年央視秋晚焰火燃放工作,學習組織實施方案、應急預案、燃放單位的遴選、燃放許可等經驗。結合淮安市的實際,制定了“2019 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淮安)焰火燃放工作組織實施方案”和“2019 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淮安)焰火燃放工作應急預案”,成立了焰火燃放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
此外,淮安市應急管理局聘請了具有淮安最高監理資質的江蘇興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為安全監理單位,每天安排四五名監理駐場監督。和市住建局各組織3 名安全專家現場排查安全隱患,對排查出的18 項安全隱患逐條落實整改,使舞臺、燈光、音響、舞美(帆船、亭臺等)一次性驗收合格。在排查中,淮安應急管理局根據專家的建議,在大屏后的雷亞架上放置6 只1 噸重的大水桶進行加重穩固,排除了遇到8 級以上大風傾倒的安全隱患。
臨近演出時,淮安市應急管理局局長莊護林每天都帶隊到演出和焰火燃放現場指導安全工作,并在9 月12 日、13 日演出期間,在現場指揮部統一指揮,隨時處置各類突發事件。
在淮安市應急管理局各小組的積極配合下,順利完成中秋晚會安全保障工作任務。
下一步,淮安市應急局結合淮安市實際,起草了《關于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工作的意見》,統籌謀劃下一步工作:實現一個總體目標、努力構建應急管理“五大體系”,即組織指揮體系、制度標準體系、預案管理體系、救援保障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健全完善突發事件風險防控機制、預警監測機制、信息處理機制、調查評估機制、群防群治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的“六項機制”。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映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體制,基本完成“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能力體系建設的目標。(本文作者單位系淮安市應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