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亮 侯靜 段萬里
認真審視城市危化品行業發展現狀,深入剖析監管工作面臨的突出共性問題,積極借鑒先進省市在監管上的經驗和舉措,思索危化安全監管工作的發展對策,是擺在新時代危化監管人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今年以來,全國危險化學品(簡稱危化品)安全事故呈多發頻發態勢,危化品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已成為影響高質量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筆者所在的山西省晉城市,作為山西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危化品生產經營企業多,危化品產品種類廣,危化品企業分布散、安全管理水平不平衡,都為全市危化品企業安全監管工作帶來嚴峻挑戰。
首先是危化品生產企業。晉城市現有危化品生產企業32 家,涉及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危化品生產企業16 家,涉及重點監管的危化品企業30 家,構成重大危險源的企業24 家。這32 家企業全部取得由山西省應急管理廳頒發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證,生產的危化品主要品種及產能為:合成氨196 萬t、甲醇104 萬t、二甲醚20 萬t、硫銨15 萬t、雙氧水15 萬t、己內酰胺10 萬t、煤制油10 萬t、氰化鈉2 萬t、甲酸鈉2 萬t、甲酸鈣1 萬t、硫酸鋇1 萬t、糠 醇1 萬t、糠 醛5 000 t、硫化鈉5 000 t,液化煤層氣日處理量合計515 萬立方米,年溶解乙炔110 萬立方米。
其次是危化品經營企業。晉城市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418家(其中油庫2 家,加油站244家,危化品經營單位172 家),煙花爆竹批發企業10 家。
再次是危貨運輸企業。全市共有危貨運輸企業17 家,共有危化品運輸車輛914 輛,其中主車465 輛,掛車449 輛。全市危化品運輸企業經營范圍情況為:1 類1 項運輸企業3 家,經營具有整體爆炸的物質和物品;2 類1 項運輸企業12 家,經營CNG 壓縮天然氣、LNG 液化天然氣;3 類運輸企業5 家,經營汽油、柴油、二硫化碳;6 類1 項、8 類運輸企業1 家,經營氰化鈉、液堿。
最后是危險廢物處置企業。晉城市陵川金隅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項目已于2017 年落地投運。該項目目前可處置的危險廢物類別主要有:HW06 廢有機溶劑與含有機溶劑廢物、HW34 廢酸、HW35 廢堿、HW37 有機磷化合物廢物等20 余類,年可處置危險廢物3 萬t,其中固態危險廢物5 000 t,液態危險廢物1 萬t,半固態危險廢物1 萬5 000 t。

晉城考察組一行赴山東明化集團考察市場化安全管理提升項目
2017-2019 年,晉城市緊緊把握危化品安全監管這個重中之重,以危化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為總抓手,全面部署推進了摸排安全風險、健全監管體制機制、統籌規劃產業布局、推進主體責任落實、加強應急基礎建設、強化宣教人才培養等6 個方面的重點工作,摸清了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化工醫藥和油氣長輸管線企業底數和基本情況,集中開展了危化品罐區、特殊作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報警系統、安全儀表系統改造等多個專項整治,投入近百萬元,組織了4 場大型危險化學品企業綜合應急演練,培訓了全市涉及危化品的從業人員和監管人員近8 000 人次,建成了晉城市中部、東部、西部3 個危化品安全生產綜合救援基地,三級安全生產標準化實現了全覆蓋。截至2019年8 月,全市危險化學品行業安全投入約7.5 億元。
經過多方努力,晉城市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發生,2017 年僅發生1 起一般事故、死亡2 人,2018年發生2 起一般事故、死亡3 人,2019 年1-7 月,未發生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全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通過梳理匯總近年來安全生產大檢查、專項檢查、綜合督查發現的問題,晉城市危化行業主要存在以下突出共性問題:
一是安全重視程度不夠。無論是在各縣(市、區)政府、市直部門,還是危化品生產經營企業,仍然對當前危化品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認識不到位,片面認為只要不出事故,安全工作可緊可松。
二是部門協調配合不給力。通過督查調研了解到,個別行業主管部門仍未牢固樹立“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意識,對本行業領域的安全管理工作未做系統深入的研究探討,片面強調不懂危化品安全、不會干危化品安全監管。特別是在危化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中,有的部門對“按職能分工負責”的工作任務重視不夠,往往以“不涉及、無職能”為借口一推了之,導致了市縣的危化品綜合治理工作主要壓在市縣應急局,市縣應急局的工作重點壓在危化科股室,綜合治理工作沒有形成合力。
三是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其一,表現在企業員工安全意識不強,教育培訓不到位,經驗性違章依然突出,特殊作業管理制度執行不夠嚴格,監測報警處置不及時,有些現場隱患不能及時排除。其二,部分危化品企業的重生產、輕安全,只追求經濟效益,不注重安全投入,企業安全設施、設備維護保養不到位。其三,對于監管部門的要求落實不到位,如半數以上企業安全儀表系統改造工作進展緩慢。其四,外包管理不嚴格。企業對外包工人培訓不到位,管理不嚴格,對特殊作業人員的資格審查不嚴,假證較多,加之外包企業人員不穩定、流動性大、整體素質差,外包人員事故時有發生;其五,事故應急處置水平低。從事故的調查分析來看,多數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擴大都與救援不當關系密切。危化品企業應急培訓不到位、應急救援器材維護保養不到位、應急演練不到位就是一塊明顯的短板。
四是安全監管隊伍建設不達標。晉城市危化品安全監管力量薄弱,全市具備化工及相關的專業的安監干部不足10%,部分縣區和部門甚至無專業監管人員,專業監管人員比例遠達不到國家75%的要求。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引不進來”。近年來,國家對安全生產工作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危化品行業,一旦發生事故,責任追究首當其沖,監管壓力越來越大,導致危化品監管人員心理壓力過大,鮮有人愿意從事危化監管工作。另一方面是“走不出去”。由于危化品監管工作的繁重復雜,監管人員難以擠出時間參加專題培訓,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導致監管人員接受培訓較少,專業知識匱乏,監管隊伍專業性和監管能力不能滿足監管需求。
五是危化品企業生產經營不穩定。一是近年來,因環保治理或重污染天氣減排,多數危化品生產企業頻繁開停車或限產,對生產安全十分不利;二是多數危化品生產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再加上頻繁開停車或限產,企業虧損更嚴重,安全投入無法保障,容易引發生產安全事故。
結合筆者今年7月赴廣東省茂名、惠州,浙江省寧波、山東省濟南等地學習考察所獲,就進一步加強危化品行業安全監管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政府購買服務,招引專家人才。無論是在廣東,還是在浙江、山東,都在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通過加強政府購買服務,一方面,組織專家深入企業開展指導服務和檢查工作,幫助企業排查診斷安全隱患,同時把從業人員能力建設、專業監管力量配備納入指導服務范圍。開展法規標準政策、安全風險辨識管控、特殊作業管理等教育培訓,全面系統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如廣東省惠州市,自2011 年以來,累積投入了1 018 萬元,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對大亞灣石化區企業開展專項檢查,有效地消除隱患并遏制事故發生。另一方面,重金禮聘,吸引高水平專家和高學歷專業人才。如廣東省茂名市,簽約茂名化工學院退休教授在應急局坐班;引進22 名全日制化工、安全類專業人才,其中高工2 人、博士1 人、碩士7 人、注冊安全工程師8人,年薪20 萬~50 萬不等。他們在建設項目“三同時”、安全技術升級改造、事故調查和應急處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是建設智慧平臺,推進科技興安。通過觀摩國家危化品應急救援茂名、惠州基地以及寧波北侖區在線監控平臺,筆者真切地觸摸到科技助力安全監管的成效,深切地感受到安全監管和應急調度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跨越式發展。從指揮大廳報警信息的一目了然,到無人機深入現場畫面的實時回傳,從大數據支撐的智能分析決策,再到現場救援的精準調度,不斷彰顯科技興安的磅礴力量。
三是引入市場監管,助力安全生產。在面向市場,引入第三方助力安全監管方面,本次學習考察中主要接觸到3 種模式。
第一種“惠州模式”,常態化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協助監管服務。從2016 年開始,惠州市累計投入860萬元,委托第三方安全服務機構派駐一支專業隊伍對石化區重點企業、重點作業環節進行安全檢查,重點對危化品企業動火、受限空間、盲板抽堵、高處作業、吊裝作業、臨時用電作業、動土作業、斷路作業八大特殊作業、裝置開停車及檢維修等進行日常監管,及時發現各類問題隱患,推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
第二種“北侖模式”,依托金融杠桿發揮責任保險安全支柱作用。寧波市北侖區在全區65 家危化品生產、經營、儲存以及使用取證企業中全面探索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安全服務”模式,發揮其在事前風險預防、事中風險控制、事后理賠服務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促進企業更好地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目前,65 家危化品企業已實現應保盡保,由保險公司幫助開展各類安全技術服務85 家次。
第三種“明化模式”,實施安全管理提升項目。山東晉煤明水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瑞邁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通過評估、輔導、培訓等工作,系統全面提升企業安全管理等級,專家輔導的費用約每人每日1 萬元。合作運行一年半來,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企業領導和員工的高度認可。
四是抓住關鍵少數,推進責任落實。緊緊抓住企業主要負責人這個“關鍵少數”,逐步加強企業“一把手”的培訓、考核、管理,從頭傳導監管壓力,力求監管效能最大化。今年4月以來,惠州在全市危化品企業中實施主要負責人考核制度、主要負責人述責述安制度、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安全風險研判制度、安全承諾公告制度等“五項制度”,主要負責人培訓考核后經補考仍然不合格的一律讓其所屬企業停產停業整頓,主要負責人定期到應急局述責述安,這些舉措突出抓好主要負責人這個安全生產的“關鍵少數”,有效督促企業主要負責人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五是強化隊伍建設,提升應急水平。加強城市危化品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一方面要充分借鑒惠州基地危化品應急救援專業隊運行經驗,以“企辦政助、共建共享”的模式,依托消防、堵漏大隊等應急救援隊伍,實施準軍事化管理,建立系統培訓計劃,配置特種搶險設備和物資,建設一支以堵漏、洗消、滅火、工程搶險、氣體防護為核心業務的危化品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為進一步提升應急演練水平,要對制定的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進行應急“盲”演,檢驗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危化品救援隊與全市危化品企業簽訂有償應急救援服務協議,為企業提供預防性檢查、培訓、演練、風險作業監護、堵漏及應急救援等專業服務,以業務開展保障隊伍戰斗力。
六是營造穩定環境,促進安全發展。安全穩定的政治、生態、社會環境,是企業安全、健康、穩步發展的重要保障,特別是對于大中型危化品生產經營企業更是十分必要。這就需要我們的政府部門不能搞運動式的調控,要真正掌握企業安全生產發展的規律和內在要求,順應企業安全發展的規律,積極營造企業健康發展的環境,引導規范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