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黃開升
龍城十月金秋朗,應急救援練兵忙。10 月22 日,由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主辦的2019 年全國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指揮員高級實訓班,在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實訓)濮陽基地拉開帷幕。此次培訓分石油化工救援、油田開采救援兩期舉行,每期8 天,來自全國31 支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骨干隊的中隊長以上指揮員和15 個省、市、縣三級應急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共計185人參加培訓。這次培訓旨在探索建立一套科學高效的隊伍管理考評模式,規范國家危險化學品救援組織指揮作戰相關流程,提高運用信息化、現代化、智能化裝備滅火救援的實戰能力。

2019年全國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指揮員高級實訓班開班典禮
為辦好此次培訓班,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采取網上征集、問卷調查、座談了解等形式,廣泛征求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和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需求,做到集思廣益、量體裁衣。在培訓課程上,設置了化工裝置火災、管道泄漏爆炸、儲運事故處置等20 余個科目,緊盯危險化學品救援中查不清、攻不進、救不了的重點和難點,抓關鍵、破瓶頸、促提升。在師資安排上,邀請既有深厚理論功底,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教授進行面對面釋疑解惑,力求讓學員解渴、管用、過癮。在教學模式上,打破以教師、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倡導學、練、演、考、賽“一體化”,讓學員在思想上交鋒、在戰術上交流、在戰法上交融,讓培訓的過程真正成為實實在在提升的過程。
在培訓中,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王海軍,礦山救援中心主任鄒維綱等參加了開班和結業典禮,與學員進行了面對面的座談,并安排專人進行全程跟蹤督導,與學員同吃、同住、同學習、同演練。河南省應急管理廳、濮陽市委、市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中石化中原油田成立由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負責,相關部門、單位密切配合的領導小組,專題研究部署培訓相關事宜。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實訓)濮陽基地、中原油田消防支隊先后13 次召開專題工作會議,將組織協調、培訓報名、食宿安排、車輛保障、票務服務等工作逐一落實到位、責任到人,形成各司其職、高效銜接的運行機制,確保培訓工作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
濮陽基地建有真火燃燒點90 處,爆炸點38 處,燃燒噴頭237 個,設置了184 種危險化學品處置場景,建有世界上最大的600 平方米油池著火實驗操作區、火災爆炸實驗室、煉化裝置區、萬立方米儲罐區、高含硫油氣事故應急處置訓練區、電氣火災事故處置訓練區、工藝管線事故處置實訓裝置、危險化學品運輸槽車泄漏模擬裝置。可模擬在密閉空間、火災蔓延、轟燃等各類真實的火災場景,考驗學員在高溫、黑暗、煙霧、噪聲、障礙等背景環境條件下,正確使用消防防護器材,參與搶險、營救和自救的能力,有效提升消防救援指戰員開展火情偵查、人員救護、尋找滅火攻擊點等技戰術水平。
培訓秉承“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練、百練不如一戰”的戰訓理念,以現場為課堂,以實戰為考場,所有學員打破職務、級別、年齡等界限,緊緊圍繞情景、后果、任務“三大要素”,采取“導學、推演、復盤”階梯漸進模式,隨機抽簽決定每位學員模擬演練角色,真實再現事故發生、接警、應急指揮、災情偵察、資源調度、應急救援現場作業等各個環節的場景和過程,實現培訓教學向救援戰場前沿延伸。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王海軍(左三)觀摩培訓現場

真火實訓現場
中國是全球化工總產值第一,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第二大國。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擁有2 萬7 813家規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業,創造出12.4 萬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和8 393.8億元的利潤總額。但因其工藝設備復雜多樣,物料易燃易爆,介質有毒有害,特別是隨著各危化企業近年來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應用,裝置規模不斷擴大,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潛在的安全風險越來越大,一旦發生事故且失控,后果往往不堪設想。在此次培訓中,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依托中原油田在油氣開采開發方面的專業優勢,積極探索油氣井噴事故處置,著力解決世界級救援難題。演練堅持全過程、全要素、全實戰原則,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設置災情,以應急響應、力量集結、災情偵察、戰術戰法、裝備運用、應急保障、社會聯動等為關鍵環節,全方位展開實兵實裝實戰演練,有效檢驗了隊伍應對真實災情的實戰能力,為今后處置重特大油氣井噴提供有益參考。
此次培訓分前沿理論教學、戰例戰法研討、真火實操演練、典型經驗交流、學術論文交流等5 個模塊,既有單人、單裝備、單環節的“單兵操作”,又有班組協同、分隊拉練、綜合運用的“協同作戰”。參加培訓的學員普遍感到,這次培訓內容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既有思想啟迪,又有制度探索;既有目標理念,又有操作實務,對各級指揮管理人員更好地履行應急救援使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明確的指導性和長遠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