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回放】2000年農歷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
2013年“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
2017年網民規模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再現]
給 18 歲的你
親愛的朋友:
你好!
很高興和你在2035年相識,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應該 18歲了吧。你也許會問:“拜托,老兄,你是誰???”嘿,我是你的中年朋友,一個整整大你 18歲的中年朋友,當然,你也可以稱我“叔叔”,不算占你的便宜吧。
當你打開這個“時光瓶”時,我們就算是朋友了。這可是天賜機緣??!18年的光陰,雖說彈指一揮間,但擦肩而過并能相識的人實在是滄海一粟?。∫苍S你的疑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增多了吧:在你18年的歲月里,你所在的那個時代有什么特征?有什么大事件?有什么科技成果?有什么夢想?等等。那么,我就給你簡略介紹一下我18年的所見所聞吧。
2000年是農歷庚辰龍年,這一年,全人類邁進了新千年。因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是龍,中國人民有著濃厚的龍情結,所以,這一年,中國千千萬萬個“世紀寶寶”出生,我就是這“世紀寶寶”中的一個,現在想起來,我的爸爸媽媽當時“望子成龍”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啊。這一點,你可能也能從你的父母身上看到了吧。
我 8歲那年,就是 2008年,我們中國發生了兩件特別大的事情,一件是傷心事——四川的汶川在這一年的 5月12日發生了大地震,這次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強地震,整個汶川成為一片廢墟,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也非常嚴重。但是,地震無情人有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黨的英明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僅僅用了4年,我們就在一片廢墟上重建了一個新汶川。這在世界地震重建史上簡直是一個奇跡。噢,另一件是喜慶事,這一年的8月8日~24日,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北京第一次舉辦了奧運盛會,這次盛會既是中國國力增強的表現,也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聲望,正是這次盛會,讓世界對中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知。
2013年,我正上初中二年級。我和全國千千萬萬個中小學生一起聽到了來自“天宮一號”的太空授課,我清楚地記得,那個女航天員老師叫王亞平,她在太空為我們展示了一系列航天員在太空中生活的小細節,并在線回答了全國中小學生一些太空的小疑問。這次太空授課不僅極大地激發了中小學生熱愛科學、探究太空的興趣,而且充分展示了我國的太空技術水平。這一年的春節,我和父母回農村老家給爺爺拜年,農村的土路也變成了瀝青公路,聽爺爺說,農村已經實現了公路“村村通”;國家的“精準扶貧”也開始推動,這都是黨的富民政策給農民帶來的民生福祉啊!國家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了實處,這一年的變化太多,不能一一列舉,只能介紹這些了。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到了2017年,大街上到處都是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而且,不論是超市還是小販,都可用微信和支付寶購物結賬了,連到我們小區收廢品的也開通了移動支付。原來,這一年,中國的網民規模已達到7.7億了,中國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遠超世界平均水平了。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原因者何?一是中國人民富裕了,一是中國的科技水平提高了。別小看這互聯網普及率,這可是一個國強民富的重要標志啊!
再過兩年,到 2020年,中國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了;再過 18年,親愛的朋友,在你 18歲的時候,中國將基本實現現代化。從現實看,我們這一代遇到了好時代;從長遠看,我相信,你們這一代遇到的將是更好的時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我們與新世紀中國一路同行,一起成長,我們和新時代一起追夢,一起圓夢。愿你與你的同齡人也和我們一樣,與時代同行,創造更加美好的中國夢。
親愛的朋友,這些只是我18年來所見所聞中的一部分,如果你還想知道得更多,可以加我微信喲,微信號就是“時光瓶”的編號喲。就此擱筆,待微信細聊。
祝學習順利,天天進步!
你的中年朋友:XXX
2018年6月7日

作者將自己定位為“你的中年朋友”,這一定位很準確地將 2018年與2035年有機地對接起來,以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為寫作視角,既扣住了材料前半部分內容,又不忽視后半部分對未來美好社會的瞻望及對2035年青年的期望。兩種人稱的交叉使用,既顯得真實、親切,又便于對話和議論,真正體現了“我”的參與。
作文按材料內容從時間維度上解讀了“中國驕傲、中國夢想、中國挑戰、責任擔當”這些主旨思想,條理非常清晰,并且緊扣了材料提示語,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特別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并不是單純地羅列材料事件,而是在使用材料內容后,適時地加入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以及精準的評價。這樣就與材料要求中的“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高度契合了。
作者對材料的分析很有見地,既全面又有辯證色彩,如對汶川大地震的分析,不但有對地震損失客觀冷靜的敘述,也有對全國各族人民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團結共建災區的贊美。其他的如關于“我”的出生和農村變化,以及“太空授課”等,分析都有獨到見解。另外,本文俏皮幽默的語言、加微信的交友方式也非常符合中學生身份。
對于這種“大事記”或“編年體”的寫作材料,是將其作為寫作內容呢,還是先從中挖掘出某一主旨再棄而不用呢?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其實,我們沒有必要糾結。如果你對這些大事件比較了解,可將其直接作為寫作內容;如果你能從這些大事件中發掘出辯證性的立意,也可選而用之。但歸根到底,寫作內容不能脫離提示語中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上面的滿分作文就是直接將材料作為寫作內容的。
其次,要處理好詳寫和略寫?!按笫掠洝鳖惖牟牧贤^多,寫作時不可能都詳寫,要突出自己最熟悉的兩三個事件,要體現出自己對這些事件的聯想或思考,比如上文中對有關網民規模的闡述就比較詳細,而對“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思考就是略寫。
第三,要在對“大事記”類材料的聯想中表達自己的思考或感悟。這其實就是作文的目的,如果沒有自己的思考或感悟,即使聯想再合理,也是記流水賬式的寫作。比如上文中,作者從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的聯想中表達了對黨的熱愛,對國家實力增強的自豪;從網民規模的聯想中表達了對中國科技水平的贊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