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瑜明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木偶傳習所,廣東 梅州 514700)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于民間傳統藝術越來越關注,國家也非常支持和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對于木偶雕刻這以傳統的藝術,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喜愛。但是,傳統的民間藝術如木偶雕刻的制作工序較為復雜,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對于企業或個人的經濟收益不高,導致這一民間藝術的傳承受到阻礙,專業人才的缺失,如何做好木偶雕刻傳承與發展的教育極為重要。
我國木偶雕刻藝術經多年的傳承與發展,其中融合了多種戲曲文化,能很好的反映出民間生活以及對民間英雄故事的塑造,其傳承與發展表達了木偶雕刻藝人對民間英雄的贊美,對美好生活理想的向往,具有極高的生活藝術美。木偶雕刻藝術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美,經多年的發展,木偶雕刻逐漸具備了實用功能以及特有的文化內涵,其蘊含著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智慧結晶,具有比較大的區域色彩,與當地的人文情懷以及經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具有較強的時代性,木偶雕刻的民間神像既蘊含傳統的文化精神,又包含時代的審美價值。在進行人物塑造的過程中,民間藝人多以現實中的人物作為參考,并以夸張、修飾、美化等進行創作。現代木偶雕刻對傳統的木偶雕刻進行傳承,不斷積累傳統木偶雕刻的技術,融入當代文化元素并進行創新,使得雕刻的木偶生動形象,極具觀賞性。
木偶雕刻是我國傳統藝術的寶貴財富,是古代民間藝人留給我們的重要文化遺產。而對于木偶雕刻的傳承與發展進行教育,是為了培養新一代的木偶雕刻藝人,引導他們重新認識木偶雕刻文化,激發他們對木偶雕刻藝術的喜愛之情,使其自愿為保護民間文化藝術而努力,將木偶雕刻文化得以傳承與發展①。木偶雕刻屬于一種本土文化藝術,其能陶冶人們的情操,不斷使人們的精神世界得以滿足。木偶雕刻反映的是民間藝人的智慧結晶,發展與傳承木偶雕刻藝術,就是傳承和發展傳統民間藝人的智慧結晶。對木偶雕刻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進行教育,能促使新一代的青少年增加對民間藝術文化的認識,增強對民間藝術文化的喜愛,是傳承與發展民族傳統文化的表現,是推動本地文化藝術發展的強大力量。
首先,木偶雕刻傳承與發展的社會教育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保護民間藝術文化的發展。木偶雕刻是一種民間文化藝術,需要更多的機會進行展示,一方面可利用節假日進入社區舉辦活動,向人們展示木偶戲表演,開展社區講座活動,促進人們對木偶雕刻文化的認識;開展木偶雕刻藝術展覽,吸引人們的興趣,提高人們的認同感②。另一方面有效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將木偶雕刻文化進行有效的宣傳。其次,木偶雕刻傳承與發展的社會教育需要構建良好的文化生態。木偶雕刻本身就是一種地區民間文化藝術,進行社會教育時,重點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特色進行宣傳,使木偶雕刻文化融入生活,表現出其強大的實用價值。當地政府要大力支持木偶雕刻等民間藝術的發展,加強對民間藝術的保護,為木偶雕刻的傳承與發展營造濃厚的文化生態氣息,使木偶雕刻文化藝術重歸人們的視野,使其良性發展。
學校是培養學生民族文化,提高綜合素質的基地,木偶雕刻的傳承與發展必須重視學校的教育。首先,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開展民間美術課堂,加強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識③。學生在美術課堂上進行藝術表演以及藝術雕刻,充分感受到木偶雕刻等民間藝術文化帶來的美感,自覺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努力學習。開展民間美術課堂,不僅提高學生對于民間美術的認同感,同時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對于美術的審美價值,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其次,加強學生的課外藝術活動。學生課堂學到的知識大多數為理論知識,為使學生更加走近木偶雕刻文化藝術,學校多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如開展木偶座談會、木偶雕刻展覽或木偶戲劇表演等,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更滿足了學生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民間文化藝術的美。
綜上所述,木偶雕刻傳承與發展與藝術教育密不可分,首先要加強人們對木偶雕刻的重視,強化木偶雕刻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意義,使人們對民間文化藝術有認同感;開展社會教育以及學校教育,結合當地的民俗分化特色,營造良好的木偶雕刻傳承與發展的生態環境,促使木偶雕刻文化藝術的健康發展。
注釋:
①陳立偉,許憲生.論閩臺木偶雕刻傳承與發展的教育形式[J].懷化學院學報,2013(09):3-5.
②陳立偉,許憲生.閩臺木偶雕刻藝術產業現狀與開發對策——以閩南漳州、泉州為重點[J].莆田學院學報,2014(01).
③許憲生.創意產業格局下的閩臺木偶雕刻藝術發展瓶頸及對策[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