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敏
(射陽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江蘇 鹽城 224343)
如今,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對于文化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部門,基層綜合文化站切實維護和保障好基層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關鍵和核心是抓好文化隊伍的建設。然而,當前很多地區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的文化隊伍建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對于群眾文化的開展非常不利。為此,本文對基層綜合文化站文化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建議展開論述,以供參考。
基層政府對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不太重視,履行建設和監管的主體責任往往不到位。一方面是鄉鎮綜合文化站地方政府配套資金不到位。二是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選址沒有納入鄉鎮整體建設規劃,建設面積和功能布局沒有按規范標準要求建設。三是建設場所很隨意,沒有綜合考慮方便群眾就近、經常性參與及交通便利等因素。四是辦公機構掛靠在其他部門或設置在比較簡陋的地方辦公。
鄉鎮文化站發展繁榮程度,將直接影響基層文化事業建設水平。尤其是在社會轉型關鍵時期,對文化站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其運作提出了高標準;而文化站的工作人員,應當主動承擔為文化站現代化發展助力的責任使命,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逐步提高工作能力與職業素養,加強實踐經驗總結,摸索出文化站運作規律與發展方向。但實際上很多文化站工作人員的技術與學歷水平并不理想,加之人員專業技能參差不齊,無法為文化站發展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從學歷角度分析,基層文化站從業人員,學歷多以大學專科和中專為主,本科和研究生不多,文化隊伍普遍存在著整體素質偏低、專業人員匱乏、人員年齡偏大、缺乏經常性培訓等問題,難以適應新時期基層文化工作的開展①。
第一,群眾文化具備較強的社會性特點;第二,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中,內容上存在一定復合性特點;第三,工作范圍存在一定的廣泛性特點;第四,在服務工作中,具備較強直接性。在如今新時期發展背景下,政府部門針對基層文化站的工作給出明確規定,比如,基層文化站當中的工作人員,需要意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能夠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再將先進的思想文化與優秀文化傳播給人們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們的綜合素養。通過組織不同類型的公益性活動,比如圖書展覽活動、借閱活動以及講座活動等,將國家最新的知識點以及科學內容等傳授給人民群眾。這樣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能夠滿足人們對經濟方面以及科學方面的追求,帶動鄉鎮地區的更好發展。
建立綜合文化站外部運行機制。各級政府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出臺相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到鄉鎮綜合文化站服務效能建設,探索綜合文化站多元共建機制。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保證基層綜合文化站公益性的前提下,引入競爭機制,進行市場化運作,以社會捐助、共建結對、冠名贊助等多種形式投資公益性文化建設。從而促使基層綜合文化站更好地豐富廣大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不斷提高鄉鎮綜合文化站服務效能建設②。
鄉鎮文化工作復雜且繁瑣,目前尚未定性或定量的考核評價標準,導致考核評價工作形式化與主觀化,無法為文化工作創新提供價值參照與科學指導。對工作人員獎懲不分明的現狀,要建立一套把實績考核作為文化工作考評的主要內容的實績考核體系,并提高考核結果利用價值,結合獎懲機制的評價模式,切實規避活動造假、濫竽充數等情況出現。在設定的指標內容上,從注重文化活動開展次數、團隊人數、設施利用到注重活動創意、效果、群眾滿意度上轉變,并引入獎懲措施,根據文化創新項目落實情況,采取適當的物質或精神激勵等措施,對藝術載體與工作模式等方面的創新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以提高鄉鎮文化的表現力與影響力③。
總而言之,我國鄉鎮綜合文化站服務效能建設應加強領導重視,在人員配置管理,財力和資源配備建立長效機制,根據我國發展需要、群眾需求,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提高創新意識,促進和諧美麗鄉鎮文化建設。
注釋:
①劉光菊.資丘文化生態保護區為非遺護航[J].中國民族博覽,2019(07):64-65.
②王健.陜南地區農村鄉鎮綜合文化站體育服務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07):10-11+20.
③馬天輝.鄉鎮文化站群眾文化工作的推進思考[J].農村實用技術,2019(0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