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芳
【摘 要】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上,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合作的教學活動是否一定有效?教學手段并不“華麗”的教學活動是否一定無效?本文針對初中英語閱讀課的設計,對“突破平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對“返璞歸真”的簡單問題化課堂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英語閱讀課;返璞歸真;問題化課堂
給知識注入生命,知識因此而鮮活;給生命融入知識,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課程讓我們強烈呼吁、追求這種煥發出生命活力的理想課堂。誠然,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我們只有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做”中學習,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與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的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在完成各項任務的過程中學會語言,真正體現“Learning by doing, learning through doing”的原則。
然而,為實現理想課堂這一目標,我們在課堂上想方設法地去突破平庸,組織一些形式新穎的教學活動,希望學生能更加積極愉快地參與合作。尤其是初中閱讀課課堂,在我們過分注重教學手段及活動的熱鬧性時,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識?教師是否真正滲透了教學目標?此類活動是否收到了明顯的學習效果?而在教學中被我們所忽視的樸素、看似簡單的常規閱讀教學手段,如“提問”,是否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否無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呢?
一、“熱鬧”的課堂不等于有效的課堂
在教授NSE七年級上冊Module8 Choosing presents Unit2 She often goes to concerts時,曾做過以下教學設計T:Suppose its going to be your classmates birthday tomorrow, can you make a birthday present for her/ him?此環節的設計來源于When is your birthday的教學中,Making a birthday card的環節,課堂氣氛非常熱烈,把這一構思移植到本課時,將四個學生分為一個小組,其中一人負責制作,一人負責插入圖片或裝飾畫,一人負責挑選祝福語,一人負責展示禮物并表達理由。教師讓學生展示成果,與學生共同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美工獎、最佳合作獎,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整個活動中,每個學生都很積極地參與其中,并親自動手與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了禮物,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與創新意識,增進了學生之間樸素真摯的情誼。在優美的生日旋律中,所有學生都很感動,感動于一份真誠,感動于一份樸素的情誼。也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分工與合作,未能在課堂內及時完成,有的學生過分注重禮物的美觀,而忽視了生日祝福語的陳述。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由此看來,學生有效參與教學活動的最合適時機就是在他們興致高的時候,這樣的課堂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學生就能在課堂上體驗積極向上的人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這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然而,課堂教學是否越熱鬧越好呢?
這個閱讀教學設計,積極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氣氛異常活躍,看似達到了非常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學生是否真的達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呢?閱讀課上,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什么?難道花費了將近15分鐘的教學時間僅是為了制作優美的禮物?很顯然,大部分學生連最簡單的禮物詞匯和理由陳述也沒有真正掌握,可見該活動是無效的。
二、“平淡”的方法不等于平凡的課堂
葉瀾教授曾發出強烈的呼吁: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學得靈活、學得好,這是否代表我們的每一次教學活動都要與眾不同呢?
反思這個教學片段,進行了以下的反思修正。在學生閱讀課之前,教師提問:If it is one of your classmates birthday,what present will you choose for her/ him? Why?學生以討論加匯報的普通方式,很好地復習了有關禮物的詞匯,正確地使用了本課時的新詞匯:a box of chocolate,a cinema ticket,a concert ticket等,而且對贈送的理由進行了很好的陳述,為接下來課文文本的閱讀做了很好的預設和鋪墊。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注重語言實踐,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一些看似簡單的教學環節,也能達到驚人的效果。在后續修改的教學設計中,通過對問題的設計,學生在討論中非常自然地把該閱讀課的知識點運用了一次,由于設計的巧妙,學生的情緒高亢,反而積極并有效地完成了教學內容。可見,看似平庸的課堂也能讓學生得到積極、健康、有效的體驗。教學方式并不“華麗”的教學活動也不一定平庸,我們在問題的設計或其他細節方面也可以讓課堂變得有生命。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達到了目標語的運用,而且有效地達到了思維的訓練。看似簡單,但卻有效的問題設計,雖然表面上看著不夠“華麗”,但只要教師將問題設計得巧妙,也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當我們在追求煥發出生命活力的理想課堂時,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愉快、合作的氣氛,更要讓他們感受到完成教學目標的快樂;這不僅要求教師要捕捉到教學手段的“新奇美”,更要挖掘出“平淡”中不平凡的“美”,讓我們由此回歸真實的教學情境,使自己的教學目標得到更好的滲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全新的教學手段,有時,“返樸歸真”比“突破平庸”要更為有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仲炎.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