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峰
摘 要 柑橘屬于蕓香科植物,在我國分布非常廣泛,尤其是在南方地區有著大量種植。雖然柑橘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發展形勢。目前,大部分的農產品進入了零關稅時代,未來的水果市場將不斷擴大,對于柑橘的質量安全要求也隨之提升。但近年來柑橘遭受的病蟲害問題為產業發展敲響了警鐘,也說明了綠色防控技術推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于此,探究柑橘的主要病蟲害問題及其綠色防控技術推廣。
關鍵詞 柑橘;病蟲害問題;綠色防控技術推廣
中圖分類號:S436.66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5.007
綠色防控技術概念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目前的綠色防控技術主要表現為以生態調控手段為代表的防控體系建設,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藥物處理等。農業相關部門也對這一方面進行了要求,同時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控制,基于農業防治的要求展開各項工作。
1 南方柑橘面臨的主要病蟲害問題
1.1 病害
1.1.1 柑橘潰瘍病
柑橘潰瘍病是由地毯草黃單胞菌引起的一種檢疫性病害,對柑橘苗木、幼苗的為害程度極高,嚴重時還會導致成熟果實的掉落。該病害的發生期為每年的4—11月,在春季、夏季和秋季都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影響,以夏秋季節的發病情況更加嚴重。
1.1.2 柑橘黃龍病
柑橘黃龍病是柑橘生產過程中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尤其是在我國的華南地區,該病害的覆蓋面積較大,主要癥狀表現為斑駁狀黃化、均勻黃化等。
1.1.3 柑橘炭疽病
在我國的柑橘產區,炭疽病的發生率較高,對于葉片、果實都會產生嚴重影響,嚴重時還會造成大量的落葉、僵果現象,柑橘的產量也會因此而大幅度下降。炭疽病菌越冬之后,在春季溫度和濕度適宜的條件下,分生的孢子會通過雨水、昆蟲等多種途徑傳播,侵入嫩葉中成為侵染源。病原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產生分生孢子,柑橘樹上本身也會存在大量的積累病菌,在幼果期就會出現大面積的蔓延現象。
1.2 蟲害
1.2.1 紅蜘蛛
紅蜘蛛主要出現在長江流域地區,正常情況下,每年3月下旬就會在柑橘植株上出現幼蟲,然后在夏季普遍性集中暴發。紅蜘蛛的發育速度較快,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如果不能采取相對有效的防控措施,柑橘必然會因此大量減產。再加上長江流域夏季的降雨量并不多,會讓紅蜘蛛的為害程度更明顯。
1.2.2 介殼蟲
介殼蟲是柑橘類植物上的一類常見害蟲,對于葉片、果實和枝條都會產生不利影響。雌蟲和幼蟲在羽化后,會終生寄居在果實區域,吸收果實的養分,也會伴隨著葉片的影響。當程度嚴重時,介殼蟲的密集程度極大,導致植株的正常發育受阻,加速了枝條的死亡。
2 綠色防控技術的效益
2.1 經濟效益
柑橘的病蟲害管理需要大量人力的支持,柑橘種植戶可以通過綠色防控技術取得更加穩定的效果。無論是基于使用率還是技術手段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保障了柑橘的產量,并使柑橘種植維持增收。
2.2 生態效益
綠色防控技術能夠在應急防控措施方面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促進柑橘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降低農藥、廢棄物等造成的面源污染,減少污染的板結現象,維持區域內的良好生態。
2.3 社會效益
綠色防控技術作為新型防控方法,可以降低農藥對農產品的污染,同時可以改善果園的作業環境,減少因農藥等因素產生的事故和問題。例如,人畜農藥中毒事故的發生率可以通過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得到降低。
3 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
3.1 檢疫控制
嚴格執行相應的檢疫措施,阻截病蟲害的侵襲和傳入是技術手段的主要表現。以新建的柑橘園為例,為了避免出現柑橘潰瘍病等病害,可以選擇一些地勢較高、排水較好的區域進行種植,并建立有害生物的監測點。一旦發現有害生物的存在,需要立刻上報并抽樣送檢,必要時封鎖區域,采取緊急有效的處理措施,嚴格搞好封鎖控制。柑橘生產區域要落實檢疫措施,帶病的苗木和果品要徹底銷毀。
3.2 農業防控手段
農業防控手段可以從科學修剪和摘除蟲果兩個方面來展開。每年的11—12月,及時修剪衰弱枝條和干枯枝條,放在空地之上集中處理,減少樹上的越冬蟲源。在柑橘樹果實發育的中后期,如果有明顯的蟲產卵跡象,將樹冠下的蟲果放入挖好的坑內,再撒上石灰,進行蓋土滅蟲,可以達到相對較好的結果。
3.3 生物防控技術
生物防控技術可以選擇性誘劑進行誘殺,也可以利用天敵進行處理。總體來看,綠色防控技術的原則在于避免使用高毒性和高殘留的農藥,從而改進防治方法。即使要進行藥物處理,也可以選擇根部施藥或樹干施藥方式,避免天敵高峰期間進行施藥,減少天敵受到的損害。此外,根據生態控制的原理,可以綜合利用生態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的原則,打造適合于蟲害天敵生存的柑橘園生態環境,充分發揮天敵的自然控害作用[1]。
3.4 物理機械防控
在柑橘病蟲害防治中,部分產生污染較少的物理機械防控手段也可以投入使用。例如,根據害蟲的趨光特性,每日控制開燈時間段,在不破壞自然天敵的前提下,保持生態平衡。對于某些蛀干類蟲害,也可以進行人工捕殺或是黃板誘殺、食誘劑誘殺等方式。
4 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
綠色防控技術是使用生態手段、物理手段、化學手段、生物手段等友好型技術來進行植物保護,減少農藥的使用,對柑橘病蟲害進行有效控制。因此,無論是認知層面、工作調度層面還是技術層面都應該進行有效推廣和應用[2]。
4.1 認知層面的工作合力
柑橘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病蟲害的綠色防治技術是維持柑橘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按照農藥管理的相關制度要求,南方地區可以根據實際的工作規劃來明確工作目標,調整工作方案。這也需要加大宣傳,強調認知層面的工作合力,確保綠色防控技術宣傳到位,各個鄉鎮也可以發揮“屬地管理”的作用,積極配各上級部門來展開培訓。例如,可以借助定期的現場交流會議、一線指導、講座等方式,讓綠色防控的優點被種植戶所熟知,同時形成推進綠色防控工作的良好氛圍。
4.2 資源整合與工作示范
加快推進柑橘不同形勢下的規模化經營,是主產區發展需要經歷的階段,也是綠色防控技術能夠得到推廣的基本要求。這也需要在規模經營方式上進行調整,推動種植模式朝著集約化、組織化和社會化轉變,充分認識到綠色防控技術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關的農業部門要圍繞柑橘的重點種植區域,針對性地建立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通過典型帶動作用,將結果客觀地體現在產品、成效角度,實現以點帶面的發展模式。按照《農業部關于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意見》要求,加大地方的資源和資金投入力度,從植物保護經費中劃撥一定的資金,展開推廣普及和宣傳培訓工作,堅持推動相關工作的發展[3]。
4.3 技術集成
成熟的綠色防控技術能夠為病蟲害防治提供重要的技術手段。政府部門也應重視工作協調,安排專家和技術人員展開協作攻關,不斷提升綠色防控技術的可操作性。無論是物理防治技術、理化誘控技術還是綠色環保農藥技術都應納入應用范圍內,針對不同區域的病蟲害問題展開集成化研究,讓柑橘種植戶可以在實際生產中使用此類技術。未來的工作中,專業化防治是各項工作的發展方向,需要依托專業化統防手段來保障技術含量與服務水平,讓綠色防控技術能夠實現組織化依托,不僅實現全面突破,同時展開跨區域的綠色防控技術應用[4]。
5 結語
綠色防控技術是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南方柑橘種植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如何以最小的經濟投入獲得最大推廣應用成果。因此,需要抓住柑橘的作物種植特點,制定綠色防控技術的使用規范標準。相關管理部門也需要通過科技手段和服務模式,實現農業生產數量安全和質量安全的最終目標,實現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 薛勇,卓玉霞.試論南方柑橘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及推廣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8,38(24):62.
[2] 馬錦繡.南方柑橘的主要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措施與效果研究[J].農技服務,2017,34(10):51,26.
[3] 柳鋼,李傳仁,覃偉.湖北省清江流域柑橘病蟲害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北京農業,2013(36):145.
[4] 楊昌洪,肖曉華,劉春,等.靜電噴霧機防治柑橘病蟲害效果試驗[J].南方農業,2013,7(5):37-38,5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