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斌
摘 要 森林生態旅游依托森林自然環境吸引游客,可使人們放下城市生活的壓力和煩惱,心靈回歸自然,享受自然陽光雨露,提高環保意識。而且,通過發展森林生態旅游,能夠提高人們愛護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的意識,同時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基于此,從森林生態旅游內涵及特點入手,論述廣西南寧市橫縣生態森林旅游資源優勢,分析其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將環保放在首位,挖掘旅游資源,開發森林生態旅游特色項目的措施。
關鍵詞 森林生態保護;森林旅游發展;生態旅游;廣西南寧市橫縣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5.040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旅游業迅速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成為人們喜愛的旅游方式,也成為世界旅游行業的重要部分,有利于社會進步發展,在國內外均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而且,森林生態旅游能夠帶來很高的生態、經濟以及社會效益,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視。森林有大量植被覆蓋,空氣負離子含量高,而負離子具有殺菌以及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此外,森林還具有吸塵作用。因此,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
1 森林生態旅游概述
國內外對森林生態旅游的內涵尚無統一定義,認為森林旅游是認識森林、保護森林的旅游活動;生態旅游是以高雅科學文化為內涵,以度假、求知為載體,旅游者參與性強,能使旅游者身心健康,增強其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森林旅游是生態旅游的重要部分,森林生態旅游是以森林生態文化為內涵,開展享受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旅游產品,具有提高當地經濟收益、旅游者體驗收益的發展功能[1]。
森林環境優美,參加旅游能增加人們的免疫力,放松身心。森林生態旅游具有突出的特征,主要體現在體驗性。森林生態旅游發展多以體驗項目開展,如休閑美容養生、徒步等旅游項目。森林生態旅游以森林資源為依托,易受到外界的破壞失去穩定性,對旅游開發的承受能力有限,超出其承受能力會使森林資源遭到破壞。
森林旅游與生態保護相輔相成。當前,森林生態旅游發展中存在諸多不利因素,因此,發展森林旅游要做好環保工作,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穩定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是利用森林地理環境,打造旅游景區工程,為游客提供多樣化感受,如自然景觀奇異的森林公園等。森林公園實行開放旅游政策可帶動經濟文化發展,但利用森林生態環境建設森林公園,必須進行科學的生態旅游布局規劃,判斷森林區域面積、游客數量、人工改造等是否會影響森林原有環境。相關管理人員應全面布局規劃,為森林生態旅游提供天然條件。
沒有嚴格的監管制度,森林生態環境就不能得到有效保護。科學建立監測站對森林資源進行監控,對森林生態旅游業進行管理,是保證森林資源開發保護的重要手段。
2 森林生態旅游的特點
森林生態旅游是獨特的新型旅游行業,主要依靠特有的森林資源,使人們回歸自然,在實現經濟效益增長的同時提升人們的精神文明,使游客享受返璞歸真的生活[2]。當前,森林旅游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大多數人選擇到森林旅游,享受陽光,健身休閑。
我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五,物種資源豐富。因此,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成為我國旅游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森林旅游利用特有的自然資源,可實現資源可持續發展。當前,橫縣建立了多個森林公園,供人們休閑娛樂,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因此,發展森林生態旅游,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森林生態旅游是以保護自然為前提,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可使游客感受到自然之美,并為地域自然環境及文化保護作出貢獻。同時,為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目前已有不少森林公園建立了專門的環保隊伍,保證森林公園環境不受污染。
森林生態旅游的主要方式是保健療養,而要想讓人們更好地享受自然,就必須保護好自然資源。森林生態旅游以實現生態效益為主,實現吃住行游購娛要素的合理配置,是高壓的娛樂方式,因此必須將環保放在首位,加強森林旅游區建設,禁止濫砍濫伐,不重視環保建設的行為。森林生態保護主要是保持森林的自然性,要想得到較好的保護效果,需提高公民的自主性,禁止人們破壞環境。而要解決環保問題,必須加強素質教育,讓游客從自身出發對環境進行保護。
3 橫縣森林生態旅游業發展優勢
廣西橫縣隸屬南寧市,位于廣西南部,享有茉莉之鄉美譽,是北部灣經濟區沿江近海重點縣域。縣域擁有九龍瀑布群國家森林公園等,森林繁茂,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是城市人緩解壓力、與自然親密的好去處。
橫縣地處北部經濟區腹地,是廣西環北部灣濱海跨國休閑游的重要節點,依山靠海,發展旅游業區位優勢明顯。橫縣森林覆蓋率達40%以上,是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適合各種動植物生長繁育。該地區森林旅游資源類型豐富,旅游資源8大主類、115基本類型中,橫縣擁有全部主類、29亞類,基本類型有110個,旅游資源豐富,且境內生物多樣性豐富,有多種國家珍稀動植物,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云豹等。此外,當地特有的森林資源形成了獨特的氣候環境,孕育了豐富的森林生態土特產品,如茉莉花、靈芝等,形成了特色餐飲食品,如年粽、五色糯飯等;具有特色手工藝品如芒編等[3]。
橫縣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如被列入非遺的壯族雙保等民間歌唱形式、具有特色的天主教朝拜儀式、壯族特色的婚嫁習俗等。此外,橫縣還具有濃郁的歷史文化色彩,境內有紅色革命舊址等。近年來,歐美國家興起生態旅游發展熱潮后,森林生態旅游迅速發展,橫縣森林生態旅游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政府也非常重視森林生態旅游的發展,加大了資金、人力投資,出臺了多項政策,居民也非常認可森林旅游的作用,對森林旅游普遍支持。
4 橫縣森林生態旅游業發展中的不足
4.1 森林生態旅游業開發缺乏環保意識
廣西南寧市橫縣森林生態旅游開發中缺乏生態保護觀念,亂建旅游景點等現象時有發生;道路修建過程中也缺乏環保意識,一些種植多年的珍稀樹木被隨意砍伐;未建立完善的生態保護管理制度,森林景區內經常有游客亂扔垃圾、私家車隨意進入森林景區的情況,影響了森林環境以及空氣質量。此外,周邊村民濫砍濫伐的破壞行為未得到及時制止,森林生態開發機制未建立,影響了橫縣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4.2 部分資源未得到有效開發
廣西南寧市橫縣水域風光景觀、天氣與氣候景觀價值突出,但受到歷史條件制約,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已開發景區主要有九龍瀑布群、寶華山等,已開發資源僅為旅游資源的小部分,大量開發價值明顯的旅游資源未得到開發。文化是旅游的靈魂,目前橫縣森林生態旅游開發未與森林生態文化建設結合,導致森林生態產品質量不高,未獲得持續的經濟效益。
4.3 未充分發掘生態旅游功能
目前廣西南寧市橫縣森林生態旅游主要以休閑娛樂旅游形式為主,未充分發掘生態旅游功能,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的體驗性較差,吸引力不強。森林觀賞游覽類旅游產品對游客吸引力不大,森林旅游資源功能未得到很好發揮。橫縣優越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特產,但旅游產品開發程度低,難以看到加工銷售特產商家,僅在集貿市場有小攤販出口特產,產品規模小,對旅游經濟貢獻有限[4]。
5 橫縣森林生態旅游業發展對策
5.1 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廣西南寧市橫縣森林資源是生態旅游發展的根本,進行森林旅游開發要堅持環保放在首位,建立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當地政府應樹立環保意識,開發景點盡量避免對景區內動植物景觀造成破壞,建立完善的保護管理制度。應對周邊村民隨意砍伐等行為堅決處理,對林區內商鋪統一規劃建設;同時,景區內要定點擺放垃圾箱,使用低碳環保生態材料建設基礎設施;機動車要求停放在景區門口專用停車場,禁止機動車進入景區,借助電動游覽觀光車代步,積極引導游客生態環保行為。游客違反管理制度產生不當行為,應對游客進行友好環保教育,不聽勸告者按規定處罰。
要實現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經濟、社會效益共贏,可采用對損害環境的人員進行罰款的方式,提高違法成本,激勵損害行為主體,減少不良行為帶來的影響。生態利益補償要確定相關責任主體身份,堅持保護、補償一致性原則,以政府為主導,公平開發。
5.2 開發多元化森林生態旅游特色項目
廣西南寧市橫縣森林覆蓋率高,污染少,冬暖夏涼,是都市人休閑保健的理想場所,因此,可利用橫縣自然條件開發旅游項目,如森林醫院、空氣負離子呼吸區等;開發科普型旅游項目,打造林農業與生態林業、藥業長廊;開展森林探險體驗旅游產品,開展攀巖、漂流、探險尋寶等主題旅游產品;開發少數民族民俗體驗型旅游項目,讓游客體驗壯族雙保等獨特民間歌唱形式,體驗壯族歌舞、服飾等特色民族文化,體驗壯族婚嫁習俗,讓游客在娛樂中得到藝術體驗。
5.3 加強特色旅游產品開發
可以利用森林資源的優越條件培育養殖業;飼養原生態家畜家禽;培育原生態瓜果蔬菜,如各種山野菜、西瓜等;種植特色經濟作物,如八角、靈芝等。沒有農藥殘留、產自大山深處的綠色無污染農產品一直深受都市人青睞,可將其加工成土特產品,配上精美包裝銷售,讓游客購買健康的食品。也可以讓游客在森林內認領自留地,從林木植物中提取香料,實現經濟、社會效益的結合。
廣西南寧市橫縣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森林文化物質載體建設,物質載體建設可通過建設生態文化林、生態歷史博物館、林業博物館、動物園、設立生態文化解說系統、護林碑等實現。可將景區建成南寧市高校學生教學實習基地,使森林景區成為傳播生態文化的重要平臺,延長森林旅游產品生命周期。
參考文獻:
[1] 鄧麗顏.森林生態旅游與森林保護的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20):267-268.
[2] 湯亞利,張建設,吳輝.淺談生態保護與發展森林旅游的關系[J].農業與技術,2015,35(10):94.
[3] 李建英,宮秀欣,李青,等.淺談生態保護與發展森林旅游的關系[J].綠色科技,2014(8):324-326.
[4] 趙云國,閔學紅.關于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旅游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的思考[J].河北林業,2004(2):3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