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 王冠翔 賈麗娜 王亦明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金融的發展對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了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轉變和升級,加快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必須弄清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的關系。基于此,分析了農村金融支持農村經濟的主要表現,針對農村金融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詳細論述了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與完善策略。
關鍵詞 農村經濟;農村金融;發展支持
中圖分類號:F832.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5.047
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村金融發展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目前,我國高度重視農村發展問題,而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對支持和維護農村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任務艱巨,農業供給質量仍有待提高,農村金融顯然不足以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積極發展農村金融體系,深入實施農業轉型,對于農村經濟穩定、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農村金融支持農村經濟的主要著力點
1.1 提高對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源的投資
我國農業投資能力相對較弱,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阻礙了農村的發展。村民看不到收益,不愿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因此,項目發起人可以通過農村金融獲得啟動資金,當項目顯示出特定的收益時,村民的投資將變得活躍。現代農業發展中缺少專業農民,導致了農村人力資本投資不盡人意,也使我國的農產品營銷模式相對落后。因此,需要農村金融的支持,為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投資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1]。
1.2 有效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業務,建立并完善農業巨大災害風險分散的相關機制,提高我國農村產業應對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并使相關機制成為保護農民收入的有效對策。此外,需要不斷完善農村金融體系,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來提供更多現代農業生產設備和技術的資金支持,提高我國農業的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生產能力及收入[2]。
1.3 農村金融服務有助于提升資金利用效率
在市場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為了有效提高資本利用效率,需要進一步創新和深化農村金融服務,以提高農村生產率。我國農村金融主要服務于當地農業的發展,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并有助于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增長[3]。
2 當前農村金融體系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
雖然農村金融機構數量逐年增加,但是農村金融機構職能定位不明確,經濟市場缺乏有效有序的競爭,存在信貸結構單一、延伸不足、金融邊緣化等問題。目前農村信用社壟斷了農村金融市場,我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農業領域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實際上只從事糧棉油收儲貸款業務,沒有有效地發揮應有的作用;農村民間金融多處于地下和半地下狀態,未能獲得公開的法律地位;而農村保險發展滯后,未能發揮應有的農業保護作用。
2.2 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效率不高
農村金融體系發展中的普遍問題是部分農村金融機構借貸能力減弱,資金配置效率不夠高。政府在農村金融發展過程中政策扶持不足,導致農村金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更加突出。我國金融機構對風險規避的審批程序非常嚴格,削弱了農村金融在農村經濟增長中的作用[4]。
2.3 農民難以獲得銀行信貸
我國農民的還款能力普遍較差,農村信用環境惡化,經常發生欠債現象。除了農村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使用權外,沒有其他工業項目的支持,金融機構也無法投資。此外,農民的貸款額通常較小,大規模的貸款會給銀行帶來更高的管理成本,銀行更傾向于為大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金融機構不愿提供貸款,使得農民的貸款更加困難。
2.4 農村金融機構服務和金融產品較為落后
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不足直接削弱了農村金融市場的創新動力。表面來看,我國農村具有各種正規和非正規的金融機構,已形成相對完整的金融體系,然而現在已演變成農村信用合作社獨立苦撐的局面,本應具有競爭力的金融市場陷入了壟斷,導致農村金融市場機制建設進展緩慢,缺乏促進金融機構服務和金融產品創新的動力,制約了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創新[5]。
3 發展農村金融,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對策
3.1 強化對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的保障支持
1)政府部門應繼續擴大對農業的支持,進一步完善有關農業的金融優惠政策,鼓勵各金融機構開展多種農業支持活動,積極探索形成由政府領導的擔保公司,為村民貸款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2)要積極推進農村風險補償改革,加快農業保險的推廣,通過農業保險和農村信用相結合,降低農業產業和金融機構的風險,提高效率和效益。3)要加快建設和完善農村信用體系,促進農民、涉農企業和農村合作社之間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在農村建立更好的信用環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3.2 優化改善農村金融市場結構層次
1)要完善農村金融市場機制,通過適當放寬準入條件,鼓勵金融機構進入農村市場,并完善相關規定,維護農村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2)要積極推進農村風險補償改革,加快農業保險的推廣,通過農業保險和農村信用相結合,有效控制金融風險,提高效率和效益。3)要全面加強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動態監管,對重點領域風險的預防和控制,避免發生金融風險問題,有效維護農村金融體系的穩定。
3.3 實行新型擔保體系
對于農村村民的大額貸款,可以建立村集體擔保的擔保體系。村集體不僅擁有土地等資產,具有較強的擔保能力,也方便內部審核,可以較大提升村民的償債率,降低銀行的管理成本。對于小額貸款,可以實行聯合信用擔保,將子女作為擔保方,一般大多數父母不愿連累自己的子女,因此會大大提高償債率。此外,對于農村企業,可以加快建設政策性支持、市場化運作、專注農業、獨立運營的農擔公司,幫助農村中小企業克服資金周轉問題。
3.4 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
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不斷對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進行創新。為了使資金更好地服務農村和村民,金融機構必須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完善農村金融產品,擴大助農服務網點。為節省成本,可以依靠移動互聯網終端在農民中推廣金融產品,并以農業援助服務網點為基礎,調查當地農民的金融需求,設計金融產品。
4 結語
金融是農村的經濟發展核心,農村金融體系的規范和有序發展為農業和農村的經濟增長及農民收入提供了有力的財政支持。促進農業經濟增長和農村社會發展,必須加大對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支持,加快農村金融供給的多元化,逐步提高農村金融發展效率,加強對農村金融機構的監管,不斷提高農民的生產和投資積極性,改善農村信用環境,營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發展氛圍。
參考文獻:
[1] 孫言雅.農村金融創新與農村經濟實體發展研究[J].江西農業,2018(16):130-131.
[2] 李麗.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時代金融,2018(26):88.
[3] 張偉民.論農村金融體系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5(10):18.
[4] 李秀茹.功能視角下我國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探究[J].延邊大學農學學報,2013,35(4):343-347.
[5] 張琳謙.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耦合性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