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引弟 黎延海 楊凱凡 任勝章(陜西理工大學)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教師[2017]13號,以下簡稱《認證辦法》)附件1中關于中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中對師范專業畢業要求有明確規定“要求畢業生要學會教學,在教育實踐中,具備教學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學能力和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在課程實施中要求技能訓練課程實行小班教學,養成師范生自主學習和“三字一話”等從教基本功”[1]。這無疑對高校師范專業培養具有教師職業技能的中學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另外教師資格證從2015年開始全面實行國考,不管是師范生還是非師范生都可以通過參加國考獲得從教資格,致使師范生失去了獲得教師資格證的“特權”[2],那么師范院校只有不斷提高師范生的師范技能才能讓師范生多一項求職必勝的籌碼,凡此種種都凸顯出高校師范專業培養師范生的師范技能尤為重要。
作為陜南唯一的一所高校,我校承擔著面向陜南秦巴地區輸送合格的基礎教育師資的使命,這也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專業的辦學定位:面向地方區域的中學數學教師需求,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發展好的數學教育教師,扎扎實實為地方區域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地方教育事業服務。為適應《認證辦法》以及《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要求,本專業師范技能訓練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下面以陜西理工大學數學系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師范)為例(以下簡稱數學師范專業),從高校數學師范專業師范技能存在的問題出發,構建師范技能訓練體系及實施研究。
我校屬于地方綜合應用型大學,學校重科研,重應用,大量經費投資用來搞科學研究,削弱了對師范專業的投入及建設,由于學校的辦學導向致使二級學院對數學師范專業的師范技能訓練實踐環節未能建立頂層設計,無法引起重視,從而數學師范專業學生的師范技能未能有效地提升。隨著2017年陜西省師范專業引導性評估以及《認證辦法》的開展實施,近一年來這種情況才有所好轉。
以我校數學師范專業為例,每年招生100人左右,可是專門從事數學教師教育課程,具有中學背景的教師只有一人,十幾年來一直由該老師承擔數學教學論、中學數學教學案例分析、數學方法論和中學數學教材研究的教學任務,致使這些課程上課質量缺乏對比性,無從判斷是否達到課程目標要求。
由于數學專業課程比較抽象、難懂,所以很多數學專業老師一般比較注重專業知識的理論講解,對學生的師范技能培養缺乏重視,而且很多數學師范專業的教師往往自身并不是出身于師范院校,以我校數學專業為例,本專業教師15人,畢業于師范院校的教師只有6人,所以很多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忽略對學生師范技能的培養。而且在目前高校重學術這樣的背景下,很多老師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的師范技能訓練,認為這些工作不能體現自身價值,因此數學專業很多環節的師范技能訓練沒老師愿意承擔,致使技能訓練指導力度缺乏,技能訓練質量無從保障。
數學師范專業的學生一般都是第七學期進行校外教育實習,這是對學生師范技能訓練的一次實戰演習,此時很多學生才真正意識到平常的師范技能訓練的重要性,可對于大二、大三的學生而言,尤其是大二的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師范技能訓練時,由于不了解數學師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專業所需的知識、所達到的能力認識不到位[3],學生在進行師范技能訓練時很抵觸。
師范技能訓練離不開校內實踐教學設施,如微格教學是師范技能訓練的重要環節,但我校6個師范專業只有一個微格實訓室,而且使用時必須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批方可使用,數學專業微格教學開設在第6學期,學生只有在此時才能使用微格實訓室,而且只能使用一周的時間,另外老師在指導學生講課訓練時,如需使用多媒體,必須在前一天申請教室,臨時使用不予開放,學校管理制度缺乏應有的靈活性,除此之外,目前數學師范專業的師范技能訓練缺少與中小學的銜接,現在很多中小學都在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老師在教授課題時,可以通過白板上的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本專業學生絕大部分都沒見過電子白板,何談會使用電子白板,這些都是制約數學專業師范技能提高的因素。
數學師范專業學生除了第七學期的教育實習外,前期沒有機會接觸中小學的教學實際,本專業雖在技能訓練實踐環節中設置有教育見習,但數年來沒有真正的帶學生去中學讓學生體驗教學,也很少請中學教師參與學生的技能訓練,缺少走出去或請進來的互動交流機制[4],單單憑高校指導老師很難讓學生了解中學教學動態,難以提高數學學生師范技能。
對于師范專業的學生,普通話測試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但除此之外各師范專業的技能訓練考核標準不統一。如我校數學師范專業技能訓練環節最終結果只要求五級制即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并且師范技能訓練不是對師范生評價的主要考核標準,如今年本專業優秀畢業生很多都是專業課程成績比較高、或考取研究生的學生,但實際這些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講課、說課技能都不是很好,因此歷年來指導老師不管學生日常說課、講課、板書、表達能力、課件制作是否規范,對學生給予的成績都是中等偏上情況居多,這種情形表明數學專業師范技能訓練缺少日常評價機制,沒有嚴格的考核管理辦法,因而使得數學專業師范技能訓練的質量難以提高。
我校2014版數學師范專業的師范技能環節安排見右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校外師范技能實踐環節只有12周,而《認證辦法》附件1中要求教育實踐時間不少于18周,教育實踐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等環節,主要就是校外實踐,這顯然不符合認證要求;其次不管是三筆字技能還是授課技能等等都不可能在短短1周的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提升,師范生的師范技能是需要進行長期的指導、訓練才能養成的;第三師范技能培訓I、II、III、Ⅳ如果不看培訓內容,從名稱來看比較模糊沒有指出具體培訓環節;第四缺少多媒體課件制作環節。

表1 2014版師范技能安排
因此為了符合《認證辦法》要求,也為了提高數學師范專業學生師范技能水平,結合我們數學師范專業針對15級、16級進行的師范技能新的嘗試,構建如表2的師范技能訓練體系。

表2 數學師范專業師范技能訓練體系
學校的辦學定位,導向對各專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校1958年始于師范院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應用型大學,數學師范專業作為為數不多的幾個師范專業之一,在學校具有最長的辦學歷史,所以學校高層要重視數學專業的“師范性”,不能以新工科的模式做要求,要制定符合數學師范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讓師范專業有各自的特色。
根據《認證辦法》課程實施指標要求,師范技能訓練的課程要進行小班授課,這對目前的師資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學校現在的人事制度要求應聘者必須具有博士學位,但本專業近年來引進的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來校后普遍不愿意擔任本科生的師范技能訓練,所以學校高層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靈活的用人制度,可以聘任具有教育專業背景的數學專業碩士來專門擔任數學教育類課程以及學生的師范技能訓練。
微格教學、交互式電子白板等等信息化教學是提高師范生教學技能的有效平臺,各專業共用一個實訓室不利于學生教學能力的提升,所以學校應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建立各師范專業教育專用實訓室,讓師范專業的學生可以隨時到實訓室進行教學視頻的錄制、教學課件的制作,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錄制的視頻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取長補短提高師范教學技能。
想要保障師范技能教育見習、研習的順利開展,不僅要有長久的合作實踐基地,更重要的是要有經費的投入,數學專業數年來雖然開設有教育見習實訓環節,可并沒有真正開展教育見習,說到底還是沒有經費,所以學校應制定教育見習專項使用經費,讓師范專業的學生早早進入中學,參加師德體驗,進行觀摩教學,了解中學教學動態。
我校師范專業的實踐基地都是由各專業所在院系進行協調,為了保證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的順利開展實施,也為了確保《認證辦法》附件1中“協同育人”的要求,數學專業所在院系要加強與所屬地區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實踐合作基地所在中學建立權責明晰、穩定協調、合作共贏的“三位一體”共同培養機制[5],形成完善的數學師范生培養、師范生培訓、數學教學研究和教育服務的合作共同體。
目前除了教育實習,數學專業師范訓練體系中其他環節,只有數學專業教師參與,根據近年來所出現的情形來看,有些指導老師自身尤其對說課認識不到位,而且也不愿意重新去學習,這導致本專業一部分學生對說課教學技能掌握不好,另一方面高校數學專業老師絕大部分沒有中學教學背景,脫離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在指導學生授課時按照大學教學的特點去要求學生,這都不符合中學教學要求,所以為了更好地提高師范生的授課以及說課技能,保證師范技能訓練體系的順利實施,應該建立與實習基地優秀中學老師和數學專業教師一起指導數學專業學生師范技能訓練的“雙導師”制度,這不僅可以讓數學專業學生更精準掌握說課、授課等技能,也能讓數學專業教師與中學優秀教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更有利于數學專業師范技能的有效提升,“雙導師”制也是《認證辦法》中明確要求的指標。
在大一新生一進校就應該對學生開展入學教育活動,在日常教學中慢慢滲透教育理念,讓學生盡早對數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辦學定位、畢業要求有充分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教育情懷,讓學生具有從教的意愿,只要這樣學生才會自覺加強對師范職業技能的認識,正確對待師范技能訓練。為了調動數學專業學生參與師范技能訓練的熱情,可以采取激勵政策,多組織“三字一話”、講課、說課的比賽,以賽促學提高學生學習師范技能的動力。我們針對15級、16級學生連續兩年組織了校內數學專業學生教育職業技能競賽,聘請實習基地優秀中學教師擔任評委,學生參與率較高,通過比賽15級學生的教學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學校開展的2018年教師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抽測中數學專業學生在11個專業中排名第一,取得了歷史性最好成績。所以為了更好地實施師范技能訓練,要將校內師范技能比賽常態化,多指導學生參加省內、省外、全國性的各類教學競賽,充分調動數學專業學生訓練師范技能的熱情。
依據數學專業師范生畢業要求制定數學專業師范技能訓練課程標準,內容主要包括課程目標、教學內容與要求、課程實施及建議;制定涵蓋師范技能訓練目標、訓練內容、訓練方式以及考核辦法的數學專業師范技能訓練各環節教學大綱,確保師范技能訓練的運行有章可循。
《認證辦法》附件1關于中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第二級、第三級)管理評價指標中,明確要求規范教育實踐管理,實施對重點環節質量監控,而數學專業師范技能中教育實習是重點環節,今年學校已經建立了“校友邦”校外實習監管平臺,借助平臺指導老師可以實時掌握、指導學生的教育實習情況,院系以及學校主管教育實習的部門也可在平臺上對教育實習進行嚴格的質量監控。在采取“雙導師”的制度下,可以建立實習基地指導老師和實習帶隊指導老師以及實習生所在中學班級的學生共同對實習生的教育實習環節進行多元評價、考核的機制,通過三方共同參與不僅可以及時掌握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中學教學動態,改進師范技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還可確保教育實習質量監控體系。
為了實施數學專業學生的師范技能,除了各環節技能訓練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開展外,還需對各個環節采用倒逼制,即數學師范專業學生要參加教育實習,就必須在實習試講技能訓練環節取得良好以上成績方有資格參與教育實習,學生可以通過多次試講直至考核成績為良好為止,而要進行實習試講就必須在微格教學技能訓練環節取得良好以上成績,如此倒逼,迫使數學專業學生在每一個技能訓練環節多聽多練,學會反思,掌握教學基本功,從而有效提升數學專業學生的師范技能。
根據構建的數學師范專業師范技能訓練體系,分散在日常教學中進行的技能訓練有“三筆一話”、數學授課技能訓練、數學說課技能訓練、微格教學、實習試講,這些技能訓練都要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訓練,每個小組配一位指導老師,學生不超過10人,指導老師按照要求集中指導,因此數學專業學生的這些技能不能僅由指導老師來評價,而應該以學生自評、所在小組學生互評、指導老師評價按照1:3:6的形式建立評價體系,這樣更有利用數學專業師范技能訓練的開展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