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本報特約記者 苗濤
十幾年來,迅猛發展的社交媒體為英國經濟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網絡帶來的安全隱患也日趨增多。8日,英國政府發布《網絡危害白皮書》,成為首個對社交媒體“亮劍”的國家。
據英國《衛報》8日報道,該《網絡危害白皮書》針對所有允許用戶自主創作并共享內容的網絡公司,首次將政府對企業的監管行為進行具體化,同時量化了懲罰措施,堅決向在網上肆意散播謠言,發表涉及極端言論、虐童、恐襲和網絡霸凌等照片和視頻的行為說“不”。《白皮書》指出,英國政府將立法規定社交媒體公司應履行的法律義務,同時成立一個獨立的監管機構,負責監管社交媒體的運行,其資金可能來自于社交媒體公司繳納的稅收。該監管機構有權對違法的公司開出巨額罰單、關閉其網頁,甚至追究公司高管的個人責任。
英國天空新聞網8日報道稱,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將此規定的出臺視作互聯網公司“自我監管”時代的結束。她說,“網絡將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系起來是好的,但是互聯網公司長久以來都沒有把保護兒童和年輕人的工作做好。現在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隨著5月份歐洲議會選舉的臨近,互聯網的自我監管能力差讓歐盟官員也很頭痛。“歐盟在大選前要加強假新聞斗爭!”德國《圖片報》8日報道稱,歐盟官員擔心,對手在社交媒體散布的假新聞,會助長歐洲的民粹主義浪潮。民粹主義抬頭,又會分裂歐盟,并傷害選民對民主或歐盟的信心。目前,公眾對歐盟機構、各成員國政府以及主流媒體的信任度已經很低。為了應對這種威脅,歐盟成立了一個快速警示系統,協助對抗網絡假新聞攻勢,確保歐洲議會選舉不會受到外國干預。根據這一系統,各成員國都必須建立防御假新聞的隊伍,要求各大社交媒體簽署行為準則。同時,歐盟還提高了打擊假新聞的預算,從190萬歐元增加至今年的500萬歐元。德國之前通過的法律規定,如果社交媒體不及時刪除仇恨言論和假新聞,最高可以罰款5000萬歐元。
過去15年間,全球網上登載、散播虐待兒童的案件從2004年的11萬起激增至2018年的1840萬起,上漲167倍之多。前不久,新西蘭恐襲的現場直播視頻在臉書等社交媒體上瘋傳。針對網絡的負面影響,澳大利亞本月通過了嚴厲的新法規,以解決社交媒體上散布暴力圖片的問題,其他如美國、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印度、印尼、西班牙、荷蘭等國也都強烈呼吁或已立法來防控網絡暴力。▲
環球時報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