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
當我們身邊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造美女,當超女王貝因整容而死被傳得沸沸揚揚時,整容再一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當整容整形以一種特殊“商品”的形式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又該如何對待它呢?
為此,本文作者專程采訪了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整容美容科主任陳航。
整容有風險,“動刀”需謹慎
陳航主任說,整容也是一種醫療手術,存在一定的手術風險。從嚴格意義上講,手術沒有絕對的安全可言。每個手術都會有創傷,每個手術都會遺留疤痕,每個手術都有不同程度的并發癥,所有的醫療手術都只能說是相對安全。高明的整形外科醫生能做的只是把手術風險和創傷降到最低,盡可能避免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盡可能把術后的疤痕減到最少并設計在最隱蔽的地方。
在國外,醫療整容已經是一個成熟的行業了,但在國內,還處在起步階段,存在著不規范的地方。整容行業魚龍混雜,各種不規范的門診、美容機構濫竽充數,醫生不具備相關的資質和某些機構會采用偽劣器材、材料等,所以,愛美者一定要有風險意識,最好選擇有資質的正規醫療機構進行手術,同時還要注意手術的相關適應證,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調整心態,正確面對
整,還是不整?每一個求美者在作出決定之前,都會猶豫、掙扎。很多求美者對整容都抱有很大期望,希望自己能夠因此而“脫胎換骨”;另外,對醫療機構和整形醫生的選擇也會使求美者左右不定。此時,求美者需要明確的是,整容跟自身條件有很大關聯,只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美化”,而無法改變。因此,一定要多方咨詢,慎重決定,選擇自己信任的機構和醫生,才是對自己負責。
一旦躺在手術臺上,求美者心里就會升起一種害怕和焦慮。此時主要是對手術結果的擔憂:萬一手術失敗呢?尤其是在術后,看到傷口一直無法愈合、紅腫不消等術后反應時,求美者的這種擔憂和焦慮就會更甚。任何一個手術后,都會有一段恢復期,求美者要做好心理準備,要正確認識和對待術后反應,聽從醫囑,多做運動鍛煉等。一旦出現明顯不良反應,要盡快到相關醫院進行咨詢治療。
整容不是萬能的
求職失敗、與戀人分手、夫妻離婚……據陳航主任介紹,在前來咨詢的求美者中,要求整容的原因各種各樣,他們每天要拒絕很多這樣的人。很多求美者本身條件已經很不錯了,卻希望美上加美;還有一部分人把整容想象成了“拯救之神”,希望整容之后的自己可以挽回戀人或者丈夫的心意。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每一位求美者都要意識到,整容不是萬能的,它只是一種美化外貌的手段,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感情或者性格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講,整容其實是個心理過程,無論是否有其他目的,至少有一樣是肯定的:整容會讓人自我感覺更好。但這個時候,求美者需要擦掉心理的蒙塵,好好看懂自己,而不僅僅是修改外表的小瑕疵。
讓自己感覺更好的方式有很多,整容不是唯一一個。每個人的可控范圍由許多部分組成,比如我們的處世態度、思考方式、人際交往、做事能力等,難道改變其他方面真的都比冒著風險在自己臉上開刀更難嗎?
相關鏈接
整容前自問四題
1.“我要整哪個部位,我為什么對它不滿意?”深思這個問題,也許能得到讓自己吃驚不小的答案。
2.“整容能幫我實現什么?如果無法實現呢?”明確自己這么做的動機并且做好準備。
3.“整容對我的生活會有哪些影響?”影響一定有正面和負面的,分列清單,認真衡量。
4.“我真的做好準備接受一切后果了嗎?”每個人從小就開始在內心形成對自己的圖像,我們習慣那個看了很多年的樣子,如果整容讓它改變了,會讓人心理上產生陌生感甚至排斥感,都是正常現象。你做好接納這種不自在感覺的心理準備,并且愿意為之努力適應和調整了嗎?
不適合做整容美容手術的八種人
1.精神疾病患者或期望值過高者;2.瘢痕體質者;3.嚴重臟器疾病患者;4.感染性疾病患者;5.過敏體質者;6.未成年人;7.短期內做過同樣手術的人不適合馬上做同類項目;8.心理素質差者。
東方人常見整容極限數據
抽脂:一次最多只能抽3000cc 。
隆鼻:最多只能墊高4mm。
豐胸:每側最多增加330cc。
割雙眼皮:最高只能割1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