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生,陳傳翔
(南京市植保植檢站,南京 210036)
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與保障農產品的有效供給、農業生產穩定發展息息相關。但是,農藥也是一把雙刃劍,過分依賴化學農藥,以及農藥的不科學使用等也帶來了農業面源污染、生態環境破壞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等一系列問題[1-2]。加強農藥管理,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意義重大。
自2017年6月1日正式實施新《農藥管理條例》以來,南京市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協調、主動作為,農藥管理工作穩步推進。但農藥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分析并加以解決。
南京市共11個市轄區和1個國家級新區江北新區,涉農區8個,耕地面積23.6萬hm2左右。全市大小農藥經營門店800余家,多集中于涉農區。農藥貿易公司130余家,多集中于主城區。從事農藥定點生產的企業共計22家,其中原藥生產廠家6家,復配、加工廠家14家,衛生用藥2家,全部集中于江北新區和六合區。
市區農業主管部門對農藥生產、經營、使用進行一體化監督管理,南京市農業農村局具體承擔鼓樓區、玄武區、秦淮區3個主城區的農藥經營許可和監督管理工作,其他各區屬地管理,負責相應各區的農藥生產、經營、使用監督管理等工作。
近年來南京市區農業部門積極推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農藥減量控害工作,化學農藥使用量近幾年連續下降,2015年全市農藥使用量1 698噸,2016年1 660噸,2017年下降到1 546噸。
農藥品種結構方面,除草劑是南京市第一大使用的農藥類別。2017年南京市農藥使用量中,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所占比例分別為40.0%、34.8%、23.8%。農藥主要使用品種見表1。

表1 南京市農藥主要使用品種
積極落實新《農藥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要求,市區農業主管部門協調配合,明確過渡時期工作任務和職能分工,確保農藥管理工作有序推進。2018年3月,南京市農業農村局農業處增掛農藥管理處牌子,負責牽頭履行農藥管理工作職責。南京市植保植檢站承擔具體技術性、事務性工作,市行政審批處負責農藥經營許可窗口運行和辦理,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總隊承擔農藥經營單位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和農藥經營單位的監督管理等工作。各區也明確了牽頭部門,相繼成立了由農業科、執法大隊、植保站等單位組成的農藥管理辦公室或領導小組。
加強與宣傳部門、新聞媒體、行業協會的溝通協調,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內容,通過電視、報紙、網站、短信平臺、社區宣傳欄、橫幅等多種方式,利用“水稻種子檢疫”“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病蟲害綠色防控培訓”“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周”“農業科技下鄉”等多種載體,加強《農藥管理條例》以及配套規章的宣傳。在南京日報、金陵農網等媒體上發布“關于農藥經營許可證申領事項的公告”,宣傳告知農藥經營許可證辦理要求和聯系方式。據統計,全市共開展各類宣傳活動60余次,出動執法和科技人員400人次,參與群眾2 000多人次,懸掛橫幅標語20條,發放新修訂《農藥管理條例》《禁用農藥知識掛圖》《致農民購買農資提醒一封信》《病蟲害綠色防控宣傳手冊》《致廣大蔬菜生產者一封信》等宣傳資料12 000份(個、張)。
為確保農藥經營單位的經營人員符合申請農藥經營許可法定條件,2018年3月21~23日、27~30日,南京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城區農藥經營戶80余人,開展農藥經營人員培訓。培訓班針對農藥經營許可證辦理事項、農藥管理法律法規、植保基礎知識、農藥安全使用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課程進行了共計56個學時的集中脫產培訓學習。培訓全面提高了農藥經營人員素質,對規范農藥經營秩序,全面貫徹落實農藥經營許可管理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區也相繼開展了農藥經營許可培訓。據統計,市區共計培訓15場次,培訓經營人員822人,發放培訓證明779個。同時加強審核、盡快頒證。對農藥經營主體提交的申請材料,嚴格按照農藥條例和經營許可辦法的要求,逐條逐項審核把關,發現錯漏及時完善。在實地核查過程中,農藥管理處聯合植保植檢站和外請專家組成聯合核查組,逐項認真督查,著重從從業資質、管理制度、安全設施等方面嚴格把控。針對南京市農藥進出口貿易企業多(占江蘇省近40%)、認識存在偏差(認為經營許可部分辦證條件對外貿企業不適用)的實際情況,市農業農村局耐心宣傳政策,強化為企業服務理念。為加快頒證進度,堅持邊審核文本、邊現場核查、邊印證領證,確保符合條件的盡快頒證,不符合條件的說明原因,取得申請人充分理解與支持。
2015年初,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實現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計劃[3-4];2017年初,南京市委市政府全面開展“兩減六治三提升”行動,將“到2020年確保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納入考核目標[5]。為此,南京市農業部門通過抓好監測預警、統防統治、綠色防控和植物檢疫等關鍵措施落實,深入開展農藥使用環節技術服務,實現了農藥減量控害[6]。2017年全市發布測報預警信息70余期,全年遷飛性害蟲的中長期預測預報準確率在90%以上。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25.83萬hm2次,統防統治覆蓋率達64%。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面積113.15萬hm2次,使用面積占比86.76%。
目前各區農藥管理分屬植保站、執法大隊、農業科等個別單位人手少、業務工作量大,對新增農藥管理工作力不從心。
新《農藥管理條例》規定農藥經營要有與其經營農藥相適應的人員、設備、營業場所、倉儲條件、安全防護措施和環境污染防治設施措施,這些條件對于農村的個體經營者很難滿足,受文化水平和使用習慣限制,農藥經營許可強制要求配備的可追溯電子信息碼掃描識別設備和用于記載農藥購進、儲存、銷售等電子臺賬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在實際應用中也不能完全落實。同時,農村大部分農藥經營從業人員年紀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盡管經營者近幾年都接受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相關培訓和系統學習,但其農藥基礎知識和對相關法律法規的掌握仍然薄弱,受利益驅動,亂開方、搭售現象普遍。
一方面農民環保意識淡薄,大部分使用后的空農藥瓶、農藥塑料包裝袋被隨意丟棄。另一方面,包裝廢棄物的處理缺少有效的途徑。究其原因,一是目前農業生產以小規模家庭農戶為主,小包裝農藥占比較大,增加了回收的難度;二是農藥包裝規格種類繁多,包裝規格、材質各不相同,包裝多為難降解的塑料瓶、鋁箔袋,資源化利用價值低,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有難度。
新修訂《農藥管理條例》在農藥管理體制上有重大突破和創新,各級農業部門被賦予新的職責,管理面更廣,責任更重。因此,各級農業部門有必要盡快加強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積極主動向編辦匯報,增加機構和行政、事業編制,增加專業技術人員,加強技術力量。農藥行政管理單位、農藥行政許可單位、農業執法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明確權力責任清單,加強協調配合,確保新條例的貫徹落實。
加強農藥經營許可管理,嚴格準入條件,要求每個經營門店都要配備相應的設備和技術人員,指導農民科學選藥購藥。強化農藥市場監督管理,規范農藥經營行為,對農藥經營門店進行全面整治,對無照經營及不符合經營資質要求的門店,堅決依法取締。完善監督抽查制度,依法開展農藥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原則,組織開展所轄范圍內農藥產品質量的監督抽查,建立企業誠信檔案。依法懲處違法行為,對核實為假劣農藥的生產、經營者依法嚴肅處理。
強化政策帶動,制定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及其處置方面的規范性文件,進一步明確部門的監管責任和企業的主體職責。探索以市場為基礎的長效機制,開展農藥廢棄包裝物有償回收,如“定點回收、分類整理、集中處理”的運行模式,農藥生產企業或經銷商按農藥瓶、農藥袋、農藥針劑等分類別、價格進行回收,財政對此給予經濟補貼。回收之后,將包裝物統一運輸到相關農藥廢棄包裝物集散中心,再進行統一無害化處理。
全面開展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積極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相融合,示范推廣農業生態控害措施、理化誘控技術、人工天敵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等綠色防控措施,推進農藥用量持續下降,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推進農業綠色發展。